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师随笔
阅读:1059
标签:
教师随笔
史学大师余英时放下教鞭定下月退休
傅依杰()
学术研讨会向他致敬 老教授称倾力治学永不休止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学者余英时教授自新州普林斯顿大学教职退休,他和夫人向全场参加
宴会的宾客答礼。(许振辉摄)
【记者傅依杰普林斯顿四日电】在美任教约四十年后,中国史学大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
余英时定六月退休,普大东亚系特别选在对中国知识份子有特殊意义的「五四」今天,举办「中国
的未来与过去」学术研讨会,向余教授对史学界的卓著贡献致敬。余英时於当晚晚宴致词时说,学
无止尽,只要他还有一丝精力,仍将继续穷首倾力史学研究,永不中止。
祖籍安徽的余英时教授,一九三○年生,燕京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师承钱穆、
杨联升二位国学大师,余教授以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名闻学界,治学博大精深,贯通古今而不自限,
自成一家之言,被誉为世界级中国史大师;此外,余教授常本持知识份子精神,为文批评时局,建
言国事,文章常震动士林,虽触怒当局,仍不改其志。日本知名汉学家岛田虔次曾推崇余英时教授,
称余为当前仍在世的中国学者中最了不起的一位。
余英时教授在哈佛、耶鲁、康乃尔、普林斯顿等名校任教约四十年后,将於六月在普大退休,
但将继续留在普林斯顿著书写作,研究学问。余教授在过去十四年执教的普大东亚系,由周质平教
授主导,特别举办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台湾、中国大陆、香港、日本等地学者廿多人与
会,都是余英时的故旧或门生,他们以发表论文、讨论学术的形式,表达对余教授的尊敬。
这项定名「中国的未来与过去」研讨会,於四日、五日举行一天半。
研讨题目自中国古代史为起点,下溯至宋元、明清及现代史,横跨中国通史;此外列出近代中
国知识史专项,进行研讨,并就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举行圆桌讨论。论文将集结后发表。
四日晚上并在普大举行晚宴,邀请研讨会与会学者及余教授在普大的同事、朋友一起庆祝余教
授荣退,约八十人出席。餐后在周质平主持下,由金耀基、杜正胜、河田悌一、林毓生、林培瑞、
冀小宾等先后发表感言,纪念与余教授相交数十年的感情、亦师亦友;推崇他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感怀他作为人师与经师的教导。
晚宴上,周质平并代表普大东亚系致送一张椅子给余教授,是一张图画,代表一个月后将运抵
的椅子,希望余教授今后更稳当舒适的看书、写作。
余教授在致词时,感谢大家的情谊,并且望著夫人陈淑平,感谢她多年来悉心照顾,使他身体
康健,无后顾之忧,专心学问。余教授并回忆他近五十年前在大学开始抽菸的往事,半个世纪来已
成为他生活的一部份,所幸夫人多所容忍、节制。
余教授最后说,他不值得大家的赞誉,他深不敢当,而只要他仍有一丝精力,就会继续倾力史
学研究,这是毕生事业,他不会想他成就了什,而会在学术的道路上倾力以赴,永不停止。
专访余英时:中国有无前途 看如何选择价值
被誉为当代史学大师之一的余英时教授,在告别美国教职生涯时,回顾数过去数+年如一日的
治史经验表示,他的文化观点出自中国,他尊重以人为中心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尊重的价值;与此同时,他也信仰西方人权、自由等普遍性价值。他认为,中国今后的前途就在于
如何选择价值、理解世界。在美长春藤盟校教学近四+年后,余教授即将于六月自普林斯顿大学东
亚系退休,本报特作专访,以下为访谈大要:
记者问:回顾在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学府任教,您最为怀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退休的
感想与计划?是否长期性返台讲学?
谈退休:完全自由
余英时教授答: 我六月将在普林斯顿大学正式退休。我先后在密西根 大学教了四年书、哈
佛教+一年、耶鲁+年、普林斯顿+四年,普大教的最久。原想两年前就退休,但普大礼遇,延到
现在。说是退休,其实工作没完,还有学生的论文没完成,需要指导;欠的许多文债,包括文章及
书,都要还,譬如英文剑桥中国史等,在未来一、二年内得赶快还清。
退休最大感想,就是完全自由了。教书四+年,现在可以自由自在作我一直想作,但过去没时
间作的事。这是第一次获得充份自由。我的知识太缺乏,退休后要好好看看文史哲方面的书。
退休后因为还有许多文债未还、一些博士班学生论文要指导,可能一、二年内还会留在普林斯
顿,须利用普大图书馆及家中藏书,否则工作就停了,因此暂时不考虑长期旅行在外,包括返台长
驻。
忆风潮:抗议越战
在美教书始于一九六一年的哈佛,算来已四+年,很怀念各校的同事及教过的学生。我很庆幸,
在美教书生涯中,没有感觉华裔受压迫的情形,可能我都是在校园中,校方眼光都开阔些,较少偏
见,所以基本上感觉很愉快,一直很自由、愉快地教书与作研究。印象较深的,是一九六八年我在
哈佛,当时越战风潮激昂,我参与哈佛教职员抗议大会,情势火爆,很像一九四八年、四九年中国
大陆变色、国民党政府被推翻前夕学生运动的情况。
展开全文阅读
越战的冲激使我印象深刻,当时校长、教务长办公室都被哈佛学生占领。我基本上是反共,而
不是反战,但当时美国学生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将同情心放错了地方。当然,美国社会还算健全,
容得下反对。能容纳反对就能存在,因为就有了开放性。
问:过去四+年在美任教、作学问,中心思想为何?一贯的观点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文化?
它的未来?
思中国:打通古今
答:我一直希望,将中国传统讲仁道、尊重人的尊严与价值,与西方讲人权、自由、开放社会
相互配合,使二者相辅相成。我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负面,无法现代化,也不认为中国文化都
是好的。要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根源,进一步与其他文化相融合,截长补短,取菁去芜。
虽在美近半世纪,我最大感受是,我是从中国来的,我的文化观点出自中国,我研究中国,我
身上百分之九+以上是中国的,另外百分之+来自所受的西方教育及其它世界性文化。世界上有两
种东西,一是民族文化,一是普遍性价值,二者都不能否认。
我喜欢在书房里自己想问题,希望将古今变化打通,可以说学司马迁,「查古今之变」。我尊
重中国文化,也希望能理解中国文化。理解是第一步,要先能理解,才能真正尊重中国文化;第二
步是对中国文化的价值作选择,我选择的价值也是中国传统知识份子所尊重的价值,再加上西方一
些普遍性价值。中国今后有没有前途,就在于如何选择价值,如何理解世界。
看大陆:变的阶段
问:对时局与两岸情势的观察、建言?
答:基本上我不愿多谈政治问题。台湾应考虑自己的问题所在。中国大陆本身在变,仍在变的
阶段,目前看不清会有何变化。我基本看法是,共产主义本身已破产,欧洲共产主义已成历史,但
所谓冷战已过去的说法,只限于欧洲,共产政权在亚洲仍强势。
台湾现在有一些人,基于其他理由,几乎对共产党已不在意,不再认为现在的共产政权是共产
党,甚至愿与他们合作,对我来说,这是很奇怪的事。我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以前最反共的
人,现在却成为最巴结、讨好共产党的人。
观台湾:没有心防
我认为台湾现在有一个危机,就是没有心防。这牵涉与大陆共产党政权的界限问题,台湾不能
看清与大陆共党政权的界限。
在两岸关系上,目前一切决定权似乎操在大陆手上。台湾完全是被动的。共产党要理你就理你。
这也是现实问题。但台湾要了解,你要对付的大陆共党政权,不是一个普通政权,这是在中国存在、
扎根五+年以上的极权政权,它一时不会崩溃,但要崩溃时一定是大崩溃,现在是老虎死亡前夕,
但也是最凶的时刻。
问:对当前两岸史学界的看法?对后学的建议?
答:研究学问最重要是要走自己的路。很多时侯我也是自己摸索,自已找路。中国一句老话,
先生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现代的青年学者要先接受好的学术训练,要能独立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不要怕孤立,但也不要故作孤立。
中国大陆与台湾新一代学者辈出,在台湾方面,这是过去几+年教育文化开放、自由的成果,
台湾仍继续保持自由教育的传统,部份原因是许多自由派知识份子逃避共党政权,前往台湾,产生
了影响。
中国大陆人才很多,但大陆思想解放是近+、二+年的事,大环境还没有根本变化。近年由于
大陆市场、社会更开放,共产政权对知识份子的控制减少,加上来美接受教育的学生愈来愈多,将
来会对大陆造成很大变化。我对中国的前途,长期而言,还是很乐观的。
余英时:退休后打算写武侠小说
王良芬/专访 中研院院士余英时荣誉退休的当日,接受访问,针对「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谈判他对知识份子的期许,以及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问:两岸因时空变迁,在文化与意识形态上有明显差异,您认为「中国」的未来将何处去?
答:两岸问题最常提到的还是统独问题,我不认为台湾会有独立的行动,但是思想是不能压制
的,台独的思想还是会表现出来。台湾最大的本钱是在民主体制,这是生存的本钱,因此美国会同
情台湾,但是也没有鼓励台独。
问:传言北京最近宣布已经订了时间表,要在二○○九年解决台湾问题,您看法如何?
答:未来不是人力可以决定,不是人为可以操作,事件的发展是历史的偶然,今天台湾与大陆
的僵局,关键不在台湾,台湾是被动的一方,主动权是在大陆。除非大陆放弃共产政权,否则因为
文化与思想的不同,到了二○○九年还是无法解决两岸问题。中共政权维持不了十年、二十年,强
权只能靠抓人,而目前大陆时常以钱为主,这样的市场属性是大陆的另一个危机。
问:现在两岸对话有障碍,台北与北京对於「一个中国」各自定义不同,这问题将如何解决?
答:「中国」是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吗?这就有定义与认同的问题。台湾面对「一个中国」
的压力,还是需先等对方起变化,未来二十年的发展谁也不能确定,北京讲的那些话是要吓唬台湾
的,台湾一定要有勇气,坚持民主、自由等基本价值,这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问:钱穆大师早期曾写信给您,希望您能回到中国人的世界,台湾中研院方面非常盼望您能够
回去,您是否考虑赴台?
答:其实我一直是在中国人社会里,所从事的工作都一直在中国文化的传统上,人在不在那里,
都是一样,现在用打电话、传真都一样做事,我的精神与中国人的世界是一致的。
问:您对台湾,甚至所有研究中国思想史的知识份子,有何建言?
答:大家要有分析的精神与能力。
问:退休后的计划为何?
答:现在时代不同,退休后我打算写些东西,但是不会涉及政治,也可能写武侠小说吧?过去
曾就金庸的小说写过文章,我过去和人类学家张光直就常在一起谈王度卢的小说,没想到现在李安
把「卧虎藏龙」拍得这么红。
标签:
教师随笔
史学大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农民与帝国
下一篇:
精神生活的哲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