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89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炮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熟悉雨果的创作经历及其主要作品。 

2、切实把握小说的内容与题旨。 

3、学习场景描写的手法及场景描写的作用(对刻画人物而言)。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篇小说中场景描写的揣摩和体会:1、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即通过三幕连续的特定场景的描写,烘托主人公郎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为塑造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服务;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结合单元话题的知识,了解场景描写在本篇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情感目标 

了解雨果对革命和人道主义所做的思考。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雨果知多少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行为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致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 

2、9岁开始写诗;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 

3、一生经历坎坷,饱受屈辱,但不向强权屈服,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 

4、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5、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6、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 

二、内容主旨和人物。 

1、问题引入。 

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是炮队队长?还是那个神秘的老头(将军)?或者是炮兽?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 

2、相关内容介绍。 

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革命和反革命斗争最白热化的关口,老谋深算的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另译为“戈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莫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发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小说中那个被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小说节选部分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他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了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三、整体感悟,切分场景 

(一)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1、范例引路: 

那整队骑兵,长刀高举,旌旗和喇叭迎风吹荡,每个师成了一纵队,行动一致,有如一人,准确得象那种无坚不摧的铜羊头,从佳盟坡上冲下去,深入尸骸枕藉的险地,消失在烟雾中,继又越过烟雾,出现在山谷的彼端,始终密集,相互靠拢,前后紧接,穿过那乌云一般向他们扑来的开花弹,冲向圣约翰山高地边沿上峻急泥泞的斜坡。他们由下上驰,严整、勇猛、沉着,在枪炮声偶尔间断的那一刹那间,我们便可以听见那支大军的踏地声。他们既是两个师,便列了两个纵队,华迪贰师居右,德洛尔师居左。远远望去,好象两条钢筋铁骨的巨蟒爬向那高地的山脊,有如神兽穿越战云。……那一大队人马仿佛变成了一个怪物,并且只有一条心。每个分队都蜿蜒伸缩,有如蠕形动物的环节。我们可以随时从浓烟的缝隙中发现他们。无数的铁盔,吼声,白刃,马尻在炮声和鼓乐声中的奔腾,声势猛烈而秩序井然,显在上层的便是龙鳞般的胸甲。 

([法]雨果《悲惨世界》) 

2、场景的特点: 

通过绘画雕塑(瞬间、画面凝固)、小说(文字、画面连缀)、电影(视听、画面连缀)特点的比较了解: 

绘画、雕塑是典型画面的凝固;电影是由画面来直接讲述故事的;小说是用文字来讲述故事的。电影中故事的延续靠的是画面的连缀,小说中故事的发展靠的是一个个场景的接续。所以,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3、场景描写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场景描写(场面、风景)由一个又一个场景连缀而成;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三个因素组成。如,晚餐、宴会、战斗等。 

(二)阅读小说,《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如果你是导演,这场戏你认为应该分成那几个场景来拍摄?并给这几个场景你一个分标题) 

讨论明确:《炮兽》可以分为三个连续的场景: 

场景一:惊心动魄的炮兽肆虐。(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 


展开全文阅读
场景二:紧张激烈的人兽大战。(从“突然间”到“把舵索的……青铜脖子上”) 

场景三:跌宕起伏的赏功罚罪。(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炮兽》随堂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 

A、一万磅bàng      槌chuí 垛duò   禀bǐng赋 

B、褥rù子   桅weí杆 驯xùn服  颠踬zhì 

C、锚máo索  痉jīng挛气喘吁吁xū瞥piē见 

D、晕眩yùnxuàn    飓jù风剐guǎ摇曳yè 

2、下列各项中,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A、船长布瓦斯贝特洛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面对突然到来的灾难吓得六神无主,只知道躲到楼梯顶上不敢下去。 

B、炮手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大炮失控,能勇敢走出来,用行动补偿自己的过失;面对将军的处治,面无惧色。 

C、老人是一个隐藏在船员中的勇士,他和炮手一起,制服了大炮,化解了危机。 

D、小说塑造了水手整体懦弱渺小的形象,是为了衬托炮手这一形象。 

3、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B、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大小场景的连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二、填空 

1、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命运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颠峰之作)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从叙事的角度看,小说《炮兽》属于全知视角。 

三、阅读理解 

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 

1、在文学作品中,词语往往根据不同语境具有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试就上面加点词进行简要分析。 

“报复”一词,将人的感情加到炮上,形象而传神地写出大炮正以巨大的力量毁坏着船只。 

2、分析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及其作用。 

作者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和排比来形容炮兽的张狂和威猛,将这个没有生命的冰冷武器写得既有猛兽的凶狠,又有冥冥中不可知晓的灵性和能量。大炮被写活了,它越是凶暴,越是残忍,就越显得人的无能和懦弱。 

《炮兽》教案(第二课时)  

  一、美丑对照,探究场景(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的功能。) 

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对照法是他在创作中最喜欢采取的方法。 

在这篇课文的场景描写中他是如何运用他的对照法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场景一: 

(讨论,交流) 

1、炮兽的庞大、凶猛、威力无穷与人的渺小、怯懦、无能(全景)。 

课文相关内容: 

炮兽——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突然变成了一头形容不出的怪兽(拟人)。 

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儿的皮球似的跳弹起来(比喻、排比)。 

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捉摸,粉碎障碍物,把人当作苍蝇似的压死。 

(可适当探讨小说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炮兽”的恐怖) 

人——船身前后颠腾的时候,大炮被抛向前,一直朝人群冲过去,头一下子就压死了四个人,然后被船身向左右倾斜的力量拉回来,再推出去,又把第五个可怜的人碾成两半,再向左舷的船壁冲过去,撞坏了一门大炮……炮舱里一转眼间人都跑光了。 

2、“勇士”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聚焦) 

课文相关内容: 

1、船长布瓦斯贝特洛和大副利?维厄维勒虽然是两个勇士,也在楼梯顶上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脸色发青,犹豫不决,向中甲板里面张望。(有一个人用胳膊肘儿推开他们,走了下去。) 

2、布瓦斯贝特洛对利•维厄维勒说:“你相信上帝吗,骑士?” 

利•维厄维勒回答: 

“信的。不信。有时信。” 

“在遇到风暴的时候呢?” 

“信的。像现在这种时候也信。” 

“的确,现在只有上帝能够救我们了”布瓦斯贝特洛说。 

3、(走到中甲板里来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在楼梯底像一尊石像一样站着。他用严峻的眼光望着这种破坏的情况。他一动也不动,似乎没法向炮舱里挪动一步。) 

在这一场景里,炮兽越是凶猛,庞大,威力无穷越显得人的怯懦、渺小、无能,人越是怯懦、渺小、无能就越能显出炮队队长的勇敢,困苦越大,就越能显出人的力量的强大,这样的对照,为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面对“炮兽”巨大的破坏能力,大家内心似乎都充满了恐怖,连“勇士”都犹豫不决,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暗示了老人作为一位领导人物所具有的临危不乱的优秀品格,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 

场景二: 

(讨论,交流) 

1、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 

课文相关内容: 

船员——大家都沉默起来,让大炮继续弄出可怕的闹声。 

炮队队长——突然间,在这个没有人能够进去,只有那尊自由的大炮在里面跳动的“竞技场”里,出现了一个手里拿着铁棍的汉子。 

他一只手抓住一根起重铁棍,一只手拿着一条打着活结的舵索,从方窗眼跳进中甲板里。 

可是汉子继续搏斗,有时甚至是他向大炮进攻。 

2、炮队队长的勇斗大炮与神秘老人的智取大炮 

课文相关内容: 

炮队队长——那汉子站在一个角落里,手里紧握着铁棍和带子,背靠在一根船骨上,两条小腿稳稳地站定,仿佛两根钢柱;他的面容苍白,镇静,凄苦,像在甲板上生了根似的,等待着。 

炮手拿着他的起重铁棍等着。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斧劈似的速度向后倒退,朝汉子冲过来。被迫退到船舷上的汉子已经到了绝境。 

神秘老人——可是直到现在一直站着不动的那个年老的乘客冲了出去,动作比这一切凶猛的搏斗更加迅速。……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危险的动作,即使是一个受过杜罗塞尔的《海上御炮术》里面记载的种种技术训练的人,也不会做得更合适,更准确。 


展开余文
在这一场景中,雨果也是通过船员,炮队队长,老人的层层对照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与其他人的束手无策相比,炮队队长的勇敢无畏就脱颖而出了。其实,突出炮队队长的勇气则是为了衬托神秘老人的有勇有谋。这个场景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层层对照,将重要人物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果敢,智勇双全作了第一次展示。 

场景三: 

(讨论,交流) 

1、赏功与罚罪 

“将军,根据这个人刚才所做的一切,你不认为他的上级应该有什么表示吗?” 

“我认为应该有的。”老头儿说。 

……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现在,把这个人拉出去枪毙。” 

“……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执行。” 

2、还有是欢呼与惊惶的对比 

如文章中写到的:“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惊惶代替了欢呼。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 

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 

总之,“对照法”的运用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二、场景描写方法探究二 

问题思考: 

1、《桥边的老人》中,海明威用一两百字就展现了军民撤退的壮阔画面,而雨果所写的画面简单说就是四个字“炮兽肆虐”,但雨果却写了那么多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不管谁优谁劣,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海明威,根据“冰山理论”把你认为1-5自然段中可以删去的内容全都删去。 

(见课文,原则保持主要信息,尽量从简的原则) 

2、这些删除的内容,是些什么?作者怎么会写这些?用了哪些办法使得内容如此丰富的? 

这些删除的内容是围绕“炮兽肆虐”展开的丰富的联想,极力渲染炮兽的凶猛,威力无穷,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典型的场景。这些内容又往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雨果写场景之所以繁复是因为他喜欢议论联想形容,生怕读者不会想象,用的是加法,符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海明威写场景喜欢的是白描,不加修饰,不事渲染,几乎不用形容词,绝不议论,尽量客观,什么思想内涵让读者自己揣摩,用的是减法。 

三、本文中的场景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给全篇“定调”。小说开头的场景就带给我们紧张的气氛,结尾的场景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从喧嚣的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2)导引人物出场。《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导全书的主角之一郎德纳克侯爵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5)作为象征。《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象征了命运所面临的威胁和凶多吉少、不可预测的未来。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炮兽》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咏怀古迹(其三)(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下一篇:《新闻阅读与实践》压缩语段复习(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