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2025  
标签:备课资料
高原依旧——《人生》人物谈

作者:林世佑 指导教师:陈寿富
内容摘要:高加林果敢、不驯的个特征是其人格魅力所在,也是决定其悲剧命运的因素之一,这个在生命浪涛中起落沉浮的年青人,在人生的每个岔口徘徊不定,在他和环境的矛盾冲突中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抉择。善良美丽的巧珍勇敢而大胆地追求着幸福的爱情,却没有荡涤掉陈旧的爱情观念,痛苦而又无奈地走出了这场爱情悲剧,我们在悲剧的结局看到的是两颗被洗炼的灵魂,以及对人生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另类”形象 人与环境的矛盾 自卑谦让 爱情悲剧
 

      美即生活,但生活必须是我们所理想的那种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
路遥的笔下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他的笔端所触及的都是一些苦难但不乏坚韧的人群,所演绎的都是一些平凡而又不乏怆凉的奋斗精神,他始终磨砺与探索的是“朴”与“真”的艺术,用他深切而又深邃的眼睛去关注那些平凡人的命运。

      黄土高原上诞生了路遥,路遥的笔下又诞生了黄土高原和高原上的信天游。

      一、高加林

      《人生》有不同角色的男性:老谋深算的高明楼,自私能干的刘立本,善良可敬的德顺老汉以及淳朴憨正的高玉德等。在这所有男性里,高加林,这个“有点象于连、索黑尔、又有点象保尔·察克金的年青人无疑是陕北农村里鲜有的“另类”形象,倔强、聪敏、不安现状,还带有一点近乎虚荣的清高。在那平静得近乎凝固的陕北高原上,唯独他正在蠢蠢欲动地酝酿着一个不安分的梦想。

      如果说高玉德老汉夫妇的憨淳与忍辱负重是农民品质的典范,那么高加林和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血脉相承的痕迹,高加林所继承的却是与高玉德迥乎不同的性格。

      这个年青后生是幸运的,走的是一条不传统的人生之路,三年的高中生活,他都是在县城里度过,受过城市文明的熏陶,柏油马路、蓝球场、图书馆、县城里新奇而又独特的气息已经冲洗掉他身上的泥土味,高中毕业后,他又幸运地回乡当了民办教师,这就是说,他已经告别了镢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角色”。再加上他的勤奋和多才多艺,很快成为全公社最出色的教师,这虽然不是他理想的全部,但也是他理想的一部分,至少已圆了他的一个梦:“他十几年读书,就是为了不象他父亲一样,一辈子做土地的主人”。所以说,高加林是幸运的,至少他走过的是一段没有屈辱,没有磨难的人生之路,但是他又是不幸的,他的不幸是因为他生长在一个混沌的环境里,这个环境里没有稳定和合理的规范。同村的高明楼——全公社第一大能人,大队书记竟以权谋私,让自己的儿子顶替了高加林的教师职位,这无疑是给刚刚迈步的高加林当头一棒,就在那一瞬间,他就从生活的峰顶重重摔入谷底,一切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未来变成了不可捉摸的幻影,他只能郁闷地睡在自家残破的窑洞里沉思冥想。在这很容易令人绝望的境遇里,加林的心中萌动了许多与现实不相妥协的憧憬与幻想,他迷恋那个琉光溢彩的世界——县城,城市的诱惑已经磨蚀掉故乡大马河川在他心目中的亲切映象,他和农村之间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已日渐模糊,尽管这里有“雪白的云朵,明媚的阳光,象水洗过的蓝天。”这一切是那么美丽,但在他心里已失去了绚丽。当高加林再次走出窑洞时,陕北硷畔依旧是迷人的,但在这迷人的勃勃生机中正孕育着某种躁动与不安。

      本身固有的自我和超越本性已决定了高加林不可能随遇而安,他所心仪的城市文明已经排挤了也对故乡的热爱,一种对贫穷和愚昧的抵触情绪使他变得有些不可理喻的浮躁。失落、愤懑以及一种盲目的信念牵引着高加林,使他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情感。“穿着破烂的衣服,握着镢头溶进劳动的人群中,直到鲜血染红了镢头”。这些都是他对生活无声的抵抗和诅咒,也可以看到,在高加林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勇于进取,对苦难绝不低头的不驯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纯朴、善良、苟安现状的农民群体中无疑能闪耀出异样的光泽。尽管带有一点好胜的动机,但在特定时代,在如死水一般的农村里,这是对落后惰性的一种冲击力量,是能催动这个时代变革的因子。

      对于高加林个性中存在的好高骛远的强烈欲望,我们不能妄加针砭,生活在那样一个带有悲剧性色彩的环境里,现实生活是令人窒息的苍白平淡,我们也不能说他的这些欲望不合理,它的确是潜伏在这个具有宏远抱负但怀才不遇的年青人体内的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突兀飞扬的激情,这种精神实际上是对因循守旧的所谓“正统”生活的一种挑战。高加林在成为农民后就一直在自卑和惶恐中捱着日子,去城里卖馍却又碰到老同学黄亚萍和胡克南,在他们的对话中,高加林的自卑和压抑已溢于言表,去城里掏粪却又碰到胡克南的母亲,结果又受于恶意的嘲讽,直至发生冲突,这一连串的遭遇已使高加林失去了自信。压抑、浮躁笼罩着他伤痕累累的心灵,无论从精神或是肉体上,都受到了难以承受的摧残,在他完全控制不了的环境中,他也完全控制不了自已,而他命运的中途转机,与其说是个人的努力,不如说是偶然的机遇,那就是他叔父的出现和马占胜的见风使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在那个骚动不安的时代,变革的浪潮虽然带来了新思想,新人类,但也带来了一股浊流,这股浊流在城与乡村之间肆意的蔓延,人们已经习惯了不公正的手段所带来的光彩结果。所以,高加林能顺利进城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谁也不能料到,这正是高加林悲剧的开始。

      高加林进城工作后,就象进入另一个世界,年青人的血液又开始沸腾,生活的激情又被城市的霓虹灯点燃,在工作中,他象一个不知疲倦的牛犊。冒雨采访被洪水围困的公社,一路在水坑里喝水,脚碰得流血,都感到愉快,连夜写稿。高加林不是平庸之辈,他能迅速地适应任何环境,并能在环境中塑造自己,才气加上豪气使他在生活中倍受瞩目,我们也不得不折服于这个年青人的非凡进取精神,对生活绝不低头的态度,在他身上凝聚着一种冒险的英雄主义精神。


展开全文阅读
      高加林两次爱情都染上了这种色彩,他和巧珍的爱情一开始就具有对农村旧习俗,旧道德观念的挑战姿态,一个是大马河川一带“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一个是“满窑没一件值钱东西的穷户”。这不仅引起刘立本的恼火,也引起高加林父亲的惶恐不安,但这些都不能阻挠他们的发展,反而愈演愈烈,竟至闹出在众目睽睽之下逛县城和“卫生革命”的风波。他就这样狂热地搅动着古老而又平静的村庄,他接受黄亚萍的爱情,也是这种性格发展的驱使,在远大前程和爱情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前程。

      高加林的弱点在他选择爱情时得到更充分的暴露,那就是他不坚定的信念,在价值取向上的盲目和摇摆不定,勿用置疑,高加林对巧珍的爱是忠贞纯洁的,他始终都没忘记在自己落魄时,是巧珍拯救了自己的灵魂,他最后选择了黄亚萍,读者难免会唾骂高加林的薄情寡义,是的,我们都会为高加林这个轻率的选择而叹息,愤懑。毕竟他疏远了那些包括巧珍在内的所有爱他的人们,实际上也是对孕育其生命的土地的蔑视,德顺老汉依旧用他富有哲理的比喻来训诫高加林,说他“象个豆芽菜”,失去了生命的根。如果我们偏离高加林的“劣根性”不谈,再来追溯一下这个痼疾的病因:高加林已经过了一次人生的沉落,在这个过程中,高加林已是遍体鳞伤,如今生活又突然给了他一个很奢侈的回报,对于这个初涉社会的年青人来说,难免又会产生相应的奢侈的欲望,在纷至沓来的幸福面前,甚至会产生一种起死回生般的陶陶然,就如一个在寒风凛凛中的行路人,突然被一间温暖的屋子收容,又何尝愿意重新走出?高加林在这个沉重的矛盾面前显得无所适从,在旧情与新欢之间,他也经过了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茫然、窘迫、自嘲,“为了远大的前程,必须要作出一点牺牲”。就这样,他用一个很残酷的理由解脱了自己,选择了黄亚萍,私欲还是战胜了良知。

      高加林的悲剧也不是偶然的,在这令人痛惜、悲愤的故事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启示和深思,在这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充满美与丑、善与恶、人与人,人与环境等种种不同的矛盾,人,特别是刚刚在起点上迈步的年青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上总是懵懂而又单纯的。当环境迁就了人,人往往成了悲剧,而当人顺应了环境,环境又往往成了悲剧。他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不太理解通往新生活的正确而又艰难的道路,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去研究生活,那么生活给你的往往是不幸的答案。

      高加林又重新回到了大马河川,高原依旧是静默的高原,只不过在村口迎接他的人不是刘巧珍,而是孩子们寓意深刻的信天游和“热血沸腾的老诗人”德顺老汉,在老汉人生哲学的启迪下,他终于扑倒在地,紧抓黄土,喊叫一声“我的亲人哪……”似悲歌在高原上久久回荡。

      二、刘巧珍

      在《人生》这部小说中,刘巧珍是作者所着力颂扬的一个农村新女性,路遥一直在用并不华丽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朴实而又凄美的爱情悲剧,而这段悲剧之所以凄美,就是因为有刘巧珍的存在。

      刘巧珍是唱着信天游出现在高加林面前的,那时正是高加林落魄无助的时候,这位在陕北高原土生土长的姑娘,虽长在农村,却一点也不土气,她婷婷玉立,如白杨树般挺拔轻盈,“漂亮得象鲜花一样”。她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她身上凝具着中国农村女性的传统美德:纯真、善良、热情、谦让。在她身上即没有乡村姑娘的庸俗,也没有城里姑娘的虚荣,对待爱情,她敢爱敢恨,多情但很有理智,有坚定的立场和原则,虽然求婚者络绎不绝,她却不为所动,她的芳心就象上了一把锁,里面锁着的就是本村“穷得满窑没一件值钱东西”的高玉德的独生子高加林。

      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畸型婚姻观念的限制,已经冲破了陈旧而世俗的婚姻樊篱,在经济和门第上来说,刘巧珍和高加林可以说门不当户不对,她是刘立本——全公社第二大能人的女儿,物质丰裕,地位显赫,但这些并没有给她带来满足和优越感,特别是在高加林面前,她显得自卑而又谦让,在她眼里,高加林身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他是文化人,言行举止都有文化人特有的气质,洒脱不羁、桀傲清高,这些在刘巧珍心里显得神秘可敬。“她在文化人面前,有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她总认为自己与高加林之间有差距,并且把这种差距看作是爱情上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见,巧珍虽然生长在高原,精神也扎根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但是她却有崇拜文明的高尚心理,她对高加林的爱,深沉而又纯洁,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上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表征的新生活的追求。

      高加林在他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日子里,如果没有巧珍的劝勉和抚慰,那么高加林在那段日子里还不能算是完整的人,是巧珍在他悒郁枯萎时给了他母性般的关爱,这位纯朴的农家少女在爱情面前表现得异常勇敢而无畏,这种精神在她替高加林进城卖馍并大胆表白的那个场景里已熠熠闪光,“加林哥,如果不赚我,咱们俩一搭里过,你在家盛着,咱上山劳动,不会叫你受苦的”。这感人肺腑的真情流露没有任何矫揉的成份,这是痴情的巧珍真诚直率的内心独白,一个质朴的乡下女子,在她所爱的人面前,一扫少女的矜持和羞怯,打开心扉,无所顾忌的倾诉衷情,这种勇气,不仅仅是一个纤弱女子,即使是高加林这样的堂堂男儿也不禁为之汗颜。

      巧珍和高加林似乎有某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有点任性,甚至还有一点单纯的“疯傻”,由于这些心态的存在,他们往往能在某个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果敢。所以,刘巧珍在爱情的追求上,已经打破了各种愚昧落后的旧传统,旧习俗,跳出萎琐自抑的封闭心态。什么叫难以启齿?什么叫羞涩含蓄?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要能使心爱的人幸福快乐,她是不管身边的人怎样去非议,怎样去讥笑的。高加林叫她讲卫生,要刷牙,她就每天早上坚持刷牙,这在闭塞的山村里无疑是个惊天动地的创举,当村民议论纷纷象观赏奇观似的围在她的身边,她索性气定神闲地慢慢刷起牙。“多刷一会儿让他们看,叫他们看得习惯了”。当她和高加林谈恋爱的事为村人知晓后,谣言以及父亲的责骂排山倒海般向她袭来,而这个美丽柔弱的姑娘,一如既往地在老槐树下等候高加林,甚至和高加林旁若无人地一起骑单车去逛县城,第二天又联手搞出了一个“卫生革命”。引起的骚动已经让高玉德老汉“老脸臊得通红”。让刘立本象跳蚤一样坐立不安,暴跳如雷。

      高加林和刘巧珍所在的大马河川是一个城市和农村的交叉地带,在这里能呼吸到城市文明的空气,但又保留着古老、陈旧习俗的封闭地带,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的人,难免会有想接近文明而又不敢接近文明的心理,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每个人只能在凝滞的范内逡巡不已,而刘巧珍和高加林却是被村里人称作所谓的两个“洋人”。刘巧珍这个不甘寂莫的女子,已经举起双臂,无畏地打开了一扇紧闭的窗口,引进无限春光。

      恐怕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意,她对高加林的忠贞与爱恋已无以复加,可以说,这是一种充满牺牲精神的爱,只要高加林幸福,她愿意放弃一切,只要高加林快乐,她愿意给予一切,她虽然离不开高加林,却又不忍心看到他受苦受累的样子,鼓励他出去工作,即使高加林去城里当了通讯干事,她也毫无怨言,痴心不改,给他送钱,替他照顾父母,这种对爱情的无私执着奉献精神正是巧珍心灵美的折射,心灵的美丽与形体的美丽就构成了一个可爱而又可钦的刘巧珍。


展开余文
      诚然,巧珍在感情上的付出是无私的,毫无保留而不求回报,在如此痴情,如此炽热的姑娘的内心,我们也能隐隐发现潜伏在她滚烫心灵上的美丽的瑕疵,这也是所有中国女性的通病——对男性的依赖和顺从。巧珍对加林的感情投入就仿佛是一个信徒对神的崇拜和仰慕,以至她缺少一种自我意识,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显得被动、自轻、盲目。她不是想通过高加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是希望通过高加林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在精神上,她是富有而又贫乏的,她的纯真,善良的外表内也掩藏着一些简单和愚昧的东西,她的谦让和自卑实际上也是对自我价值和否定。

      因此,刘巧珍的性格,还没有摆脱小生产者思想的束缚,既有高尚开阔的一面,又有守旧促狭的一面,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自我意识的谈泊使她在爱情上缺乏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我们赞美巧珍的善良、热情,纯洁的美好品质,但并不意味着肯定她的悲剧性格——把自己的全部的价值维系在爱情与婚姻这个狭小的圈子内,她始终都没有突破这种观念的束缚,她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无非是找到一个幸福浪漫的爱情,在《人生》中,我们不难看出刘巧珍对生活的态度,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一个“爱”字。经过这样一次感情生活的太洗涤,她没有绝望,没有自暴自弃,但也没有痛定思痛后的大彻大悟,却有一段令人心酸而又心寒的呼喊:“她在爱情上的追求是多么天真,悲剧不是命运造成的,而是她和亲爱的加林哥差别太大了,她只能接受现实的宣判”。这是无奈的妥协?还是愤懑的谴责?

      巧珍选择了马栓,无论她与马栓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无论这个悲剧给她留下的伤口多长时间才能愈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巧珍和高加林的离异在艺术形式上是一个悲剧,但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去分析:与其把幸福寄托在这岌岌可危的爱情上,不如选择另一种爱,所以说,这恰恰是悲剧的结束。
小结

      如何看待命运?这是一个很凝重的人生主题,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内容,留给我们的是启示,也是答案。

      人可以改变命运,命运也可以改变人,悲剧不能归之于他人,也不能仅仅归之于社会,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潮流里,无论你是激流勇退,还是随波逐流,我们都不能背离一个既定的生活原则:生活本是美的,但是当我们用负面的眼光去看待它,它就会把黑暗留给我们;当我们用正面的眼去看待它,它给我们的就是光明。

      参考书目:

      1. 路遥 《路遥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3月

      2. 《中国当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编写组 上海文艺出版社

      3. 张天翼 《谈人物描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4. 李星 《在现实主义道路上》,《文学评论》 杂志 1991年第4期

      5. 李星《无法回避的选择》,6. 《花城》 杂志 1987年第3期

      7. 童庆炳《文艺理论批评》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8. 孟繁华 《梦幻与宿命》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

      9. 李国平《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10. 《花城》杂志 1987年3月

      11. 李炳银《灵魂的欠缺》,12. 《当代作家评论》1987年6月

      13.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 马振方《小说艺术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15. 石钟扬《性格的命运》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8年

      16. 柳青《创业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7年6月
 

      Abstract:

      Gao JiaLin’s courage and intractability is the reflection of great charm of his personality. This is also the one of factors which cause his tragic destiny. The youth who has ups and downs in the tide of life is hesitant go every crossing of life. And he makes his decisions one by one while struggling against the environment. The beautiful and kind-hearted girl, Liu QiaoZhen, pursues her happy love boldly, but because she isn’t able to discard all her outworn concept about love, finally she goes into the tragedy of love with great sadness and confusion. In the ending of this tragic novel, what can we see is the two purified souls and the enlightens and consideration which this tragedy gives us.

      Key words: special figure struggling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environment inferiority and modesty tragedy of love

      
标签:备课资料 高原依旧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析和汉字特点相关的修辞方法——从“羊大为美”说起
下一篇:真实与谎言——细读《伤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