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37
标签:
教学论文
文言实词通关法举隅(网友来稿)
冯会合
文言实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一是文言实词数量多,用法灵活,涉及内容很广,如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二是实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很大,虽然我们现在也用同样的词,但是有很多的不同。我们在学习文言实词时既不能“以今释古”,也不能“就古论古”,因此学习好、掌握好文言实词对于学好文言文至关重要,应该探寻很实用的方法,既能做到事半功倍,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既是高考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需要,当然我们这里没有谈及文言实词的通假现象和活用问题,仅是从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来进行的。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给学生一点建议,也希望让学生能够学之有方,学之有得。
一是要有重点,简化舍弃,使实词学习有目的性。实词虽然多而杂,但是高考中对实词的考察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考纲》中提到的120个实词。这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掌握实词的关键,或者说这是实词学习的目的。有这个范围我们就等于有了一个重点方向,而这些实词是分布在高中课程中具体的练习里,这是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根本。不过我们的学生可能认为120个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老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分类,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义项,使之更简洁,更容易操作。因为高考中对实词的意义的考察,无非是专门针对实词的文言含义,我们在总结时可以抛开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含义,这样就缩减了很多义项,同时针对性也就很好,也可以达到我们掌握实词的目的。
比如“除”这个词,与我们现代汉语相同的,像“消除、废除、铲除、除掉”这些义项我们可以斗撇开,在文言文中就是剩下这么几个义项了,如“台阶” “授予官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老师这样做就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是要学会看字形,探本溯源,使实词在学生的脑海中体系化。实词之所以难是由于字义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变化太大,同时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每个笔画都代表着某种含义,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实词词义发展的过程,而且要把这变成一个“体系”,让古今相关,让学生理清源流的变化,特别关注实词的形状,从这里找到词义引申的方向,摸准文言实词变化的规律。首先要探究汉字的本义,如“自”本义是“鼻子”,“相”本义是“看”,“亡”本义是“丢失”,“莫”本义是“傍晚”,了解了才可以知道为什么文言文中“莫”和“暮”通假,“相机行事”中“相”怎么会是“看”,为什么我们“指着自己”就老是“指着鼻子”来说。
其次还要了解实词的引申变化,探究它词义的整个变化过程,只有这样学生记住的是一个所有,而不是单一的个词。
如“朝”本义是“早晨”,可以代指“一天”,也可以代指“一天的开始”,所以就有“初”的意思,同时“早晨”又是“大臣朝见君王的时候”,就可以引申出“面对”的意思,还有就是“去朝拜的地方”,后来也就出现了“朝廷,宫室”,到后来的“朝代”。
又如“息”字本义是“呼吸”,在这个意义上引申出“气息”,在“气息”中引申出“叹息”,因为“呼吸中不是连续的呼和吸,之间有间隔”,就引申出了“休息”的含义,又从“休息”又引申出“停止、中断”,更有甚者由于“呼吸后第二次呼吸比第一次有多余的”,因此我们的“利息”不能不出现了,作为物可以出现利息,人呢?于是还出现“息”在古代有“儿子”的意思。这样的体系如果能够建立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知道了实词就变得容易多了。
三是要记成语,古今相融,使实词学习兴趣化。学习实词不要只看到是古代的东西,认为与现在格格不入,其实文言文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窗口,那就是成语,成语是古代留下的财富,由于成语是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古文,因此在成语中就保留了许多实词的古代含义,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实词的时候,就要时刻想到有没有成语有这个含义,这样既让古义和今天的词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记得成语的来历,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真可谓是“一举四得”。
如“其出人也远矣”中“出”字就有“出类拔萃”;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通”就有“通盘考虑”;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假”就有“假公济私”;
“汝识之乎”中“识”就有“博闻强识”;
“当权者相见”中“当”就有“豺狼当道”;“莫可以当操者”中“当”就有“以一当十”等。
四是要多比较,前后关联,使实词学习具有连贯性。实词的学习有时学生有一个误区,就是在学习时孤立,即使有些实词出现了很多次都不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脑海中还是一是一二是二,这样学习实词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联系,最好是要通过比较和列举的办法,把前后学过了的、出现了的联系在一起,统一为一个整体,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还要注意的是把一些词放在一起,且要告诉学生汉语是表意的,任何词不是能够随便在一起的,这些词能够在一起词义是相关的,有的是相同,有的是相反,这样学生就会有意识去关注词义的变化。
如“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就可以问以前有学过类似意义的句子吗,如《陈涉世家》中就有“等死,死国可乎”;
“访诸蹇叔”,可以想到“其以义理相咨访”,还有“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这三个句子有“访”“咨”和“询”,我们可以这样来组词,“访问”“寻访”“咨询”“询问”等,我们就可以推导出“访”在这里有“问”之外还有“咨询”的意思,原来“访诸蹇叔”就是“向蹇叔征求意见”。
展开全文阅读
还有就要特别注重课后的“一词多义”的练习,这些练习都是很好联系的例子,能够帮助学生很好掌握实词意义的多向性。
虽然掌握实词的办法也许还有很多,虽然是高考的一个难点,但是只要我们以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古今相融为切合点,多联系多比较多观察,我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也就可以找到一个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通关办法”。
作者邮箱: wolaikankan008
标签:
教学论文
文言实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通诗词歌赋能当后宫妃子”真奇妙(网友来稿)
下一篇:
千万不要让学生的兴趣“睡着了”(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