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88  
标签:教学论文
略谈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教学论文)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首届教育家大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珏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情绪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很重要。是的,我也认为,教师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必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教育效力。

有人把教师比作“一块燃烧的煤”、“一支点燃的蜡烛”,教师就是在这平凡细微的工作中象点燃的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然而却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就在这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学生的言行时时刻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宽慰和愤怒。正是这些欢乐和烦恼,使我们教师的情感领域产生了如高兴、激动、热情、爽朗、幽默、兴奋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与之相反的,如悲观、苦闷、冷淡、惆怅、愤怒、失望、沮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去激发和感染学生,在“传道”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鼓励。特别对后进生,要鼓励他们,信任他们。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消极的情绪体验,常常会导致教育学生的失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名著《教育诗》中,就有一段真实的描写: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叫一位名为扎陀罗夫的工学团团员去砍柴给厨房用,谁知他却挑衅似地答复:“你自己去砍吧,你们的人多的很!”这时候,过去几个月的种种事情把我逼到绝望和疯狂的地步,这时我又恼又恨,我操起手来对扎陀罗夫的脸就是一记耳光。我这一记打得很重,他站不稳了,一下子倒在炉子上。我打了第二下,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拉起来,又打了第三下。我的怒火是那样的疯狂和不可遏制,我觉得,如果有人说一句话反对我,我就会向所有的人扑过去。在处理学生问题上,如果教师象这段描写的“我”那样,感情如此冲动,且诉之武力,只会加深师生之间的隔阂,伤害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同时也有损于教师自己的文明形象和身心健康。这卤莽的“三记耳光”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时时表现出亲近、平静而又幽默地情绪。尤其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话、一个对学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轻轻地抚摸,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使学生能直抒胸怀,感受不到压力,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有一个叫小光的同学,由于母亲离家出走,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而父亲对他的身世又心中“不踏实”,因而,使得这名学生形成了一种孤独、怪僻的不容人的心理状态。起初,表现还比较好,成绩也不错,被大家推举委班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上压力越来越大,思母厌父的情绪变得强烈起来,对他父亲从不叫“爸爸”,但出于无奈,只得日思夜想,精神恍惚,常和父亲闹难以调和的矛盾,这样导致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等一系列违纪现象。针对这样的学生,我心中明白他心理上障碍大,感情冷淡,在他心灵深处有一股浓浓的、狭隘的、孤独的忧愁。因此,我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先给予他父母般的慈爱,我几次上门家访,问寒问暖,有时他还睡在床上,显得孤独自哀无助,我就以真挚的师爱,和他平等聊天、谈心,交流师生感情,逐步引导他认识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恩情。他常常感动地说:“老师,您对我这样关心,真比我的父母还亲。”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他回到班级上课,我常让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从塌下来的天底下生还的小光同学归来!”就这样一句俏皮话,使他消除了紧张和羞辱感,也使他领悟我的话中话:即使天塌下来,还有大人顶着,你一定要按时到校,努力学习啊!我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深深感化了他,使他受到了感染,又给予他深刻的启迪。现在他工作更负责,学习更努力了,特别是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跃起来了,上课也积极踊跃发言了,沉默寡言的他,已变得滔滔不绝了,我心理感到无比的欣慰,特别是运用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获得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位叫小磊的同学,他父母不在身边,在爹爹奶奶的身边生活,从小宠惯坏了,贪玩调皮,作业经常不交,还经常旷课,我常常气得真想用上马卡连柯所描写得那“三记耳光”。但我知道,对这样的后进生,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信任。方法不当,或操之过急,反而会增加许多无所谓的矛盾,加大转化的难度,为此,我不厌其烦地跟踪家访,我的一本“袖珍家访手册”为他做了详细的跟踪记录。这样多次的心平气和地谈心,有时也说说俏皮话,也不乏幽默诙谐,既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使他感受到老师顾不上休息在为我辛苦操心而过意不去。这样,在他的情感世界掀起一层涟漪,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现在他已逐步走上进步的道路。这两位同学的变化,更使我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的巨大教育潜力。

可见,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这么一个理念: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个好心情,自己必须要有积极的情绪。因为情绪与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新等都有密切关系!

 
标签:教学论文 略谈积极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试论“语文味儿”与语文课(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浅探初中语文教学流弊与对策(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