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6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君子坦荡荡(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要点: 

    1 疏通课文,训练学生质疑能力; 

    2 理解孔子对君子行为标准的论述,并能结合现实进行评析 

  

第一课时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内容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讨论第一至第四节内容的相关问题 

步骤 

一 导入 交待分组口译的任务 

二 展示学生如下的质疑点,对鼓励质疑: 

1 孔子这里讲的“周”与“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其判别的标准是什么?可靠吗?(黄裕鑫) 

2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只看把其和义来比照。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王佳伟) 

3 “怀土”就是“小人”,难道“君子”就不会思念乡土吗?“土”是否可以解释为“泥土”?这句话还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谢敏敏、董妙君、凌胤淇) 

3 孔子在此强调“德”“土”“刑”与“惠”有什么区别?有联系吗?(黄裕鑫、毛婷婷) 

4 孔子要求君子克服个人私情克制物质欲望,这是不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渊源?(周玉冰) 

4 为什么小人只能喻于利? 

5 孔子说“奢则不孙”,难道一个奢侈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吗?(董妙君、毛婷婷) 

6 为什么君子就能坦荡荡? 

7 孔子说的“学”“道”“立”“权”似乎有递进关系,那么它们是怎样构成递进关系的?(黄裕鑫) 

8 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可是他又说“君子怀刑”有敬畏,这不是很矛盾的吗?(凌胤淇) 

9 孔子对君子提出了“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的要求,又说自己没做到,可是他的学生又说他正是这样,那么他究竟是不是“君子”?(黄裕鑫) 

10 孔子说“以直报怨”就说用正直对付怨恨,这怎么对付,又怎样对付得了?(毛婷婷) 

11 孔子说两个对比性的“病”句,究竟要说一个什么道理?(谢敏敏) 

14 孔子说君子“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表明了他什么观念?(董妙君) 

13 这里说“九思”所谓的“思”有忧虑的意思,这和“君子坦荡荡”有无矛盾?(凌胤淇) 

15 子贡把君子犯错比喻为日食月食除了说明其容易被众人知晓的特点外,还有暗示别的什么暗示吗?(毛婷婷) 

  

三 学生按逐段口译并质疑讨论如下: 

1 “周”与“比”是什么意思?从形式看,两者没有区别,它们性质的区别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可靠吗?为什么?(黄裕鑫) 

(解答:“周”就是合作团结,“比”就是结党营私。它们一个被肯定一个被否定,其性质区别的标准就是所谓的“义”,但这个“义”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在一个言论不自由的社会中,人的行为的正义与否,往往取决于谁掌握了“话语权”。) 

2 这段中的“比”又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无适也,无莫也”的“废话”?(王佳伟) 

(解答:“比”是比照的意思。孔子说这样的“废话”,其实就是要强调,君子对于人和事的界定标准的唯一性,突出这个“义”的标准性。) 

3 这里讲的的“君子”与“小人”是从社会角色还是从道德水平上讲的?“怀土”就是“小人”,难道“君子”就不会思念乡土吗?“土”是否可以解释为“泥土”?这句话还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谢敏敏、董妙君、凌胤淇) 

(解答:应该说在这里主要还是从社会角色的意义上来谈“君子”“小人”的。而这个质疑似乎是从道德水平的意义上提出的。孔子说这话,实质上是要求立志做君子的学生们要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较高的参政意识,不应该像底层的民众那样被乡土之情世俗利益所局限。) 

4 为什么“小人”只能“喻于利”?“义”与“利”是什么关系?孔子要求君子克服个人私情克制物质欲望,这是不是“集体主义”精神的渊源?(周玉冰) 

(解答:因为生存问题时刻都在威胁着他们,所以对于解决其温饱的物质利益有最切身的感受,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义”和“利”的关系,可以说“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孔子要求君子克服个人私情克制物质欲望,确实和后代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渊源关系。) 

  

第二课时 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内容 继续口头翻译课文,讨论第五至第九节内容的相关问题 

步骤 

一 由口头作文导入到“君子”的话题。 

二 口头翻译课文第五至第八节,讨论如下: 

5 怎样才叫“奢”?孔子给我们提出了参照的标准没有?你以为这个标准怎么样?奢侈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吗?(董妙君、毛婷婷) 

(解答:孔子《雍也十一》《述而十六》把颜回和他自己的生活状况作为参照标准。我认为这个标准过了;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经济能力之内,按照中线的生活水准消费,做到不浪费,不虚荣,就可以说没有奢侈。一般地说,生活奢侈的人确实是傲慢自大的;反过来说,一个为了先富摆阔追求虚荣的人,就是一个傲慢自大生活奢侈的人。) 

6“君子坦荡荡”中的“坦”与“荡荡”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人长戚戚”呢? 

(解答:“坦”与“荡荡”之间有因果关系;心胸开阔,自然可以做到淡定坦然。“小人长戚戚”就是因为没有君子开阔的胸襟,只能看到眼前蝇头小利,并为此斤斤计较,弄得经常悲伤痛苦不堪的样子。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从社会角色意义上说,在专制社会中“小人”常常是被剥夺的底层弱势者,他们被逼到温饱线上挣扎,其“视野”被局限在很狭小的范围内,整天为“蝇头小利”而消耗生命,这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专制主义者的一个阴谋。) 


展开全文阅读
7孔子说的“学”“道”“立”“权”似乎有递进关系,那么它们是怎样构成递进关系的?(黄裕鑫)“立”“权”在此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谈君子的话题,说这个为什么 

(解答:可以“同学”的,未必能“同道”;能够“同道”的,未必能“同志”;能够“同志”的,又未必能够“同权”。这四者就是如此构成递进关系的。“立”课文解释为“笃信不变”;我以为,解释为有所建树,如“三十而立”之“立”,由此引申为人生奋斗目标,把当作“志”来理解更好些。“权”是为达到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权,就是权衡,正如课本解释的一样,而不是只支配资源的能力。这几句话其实是说“君子”成长的四个阶段,由读书学习到最后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现人生理想的实践中来。) 

8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可是他又说“君子怀刑”,这不是很矛盾的吗?(凌胤淇、杨杏萍)在孔子看来,君子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关键是什么? 

(解答:不矛盾,所谓的“怀刑”是指心中有强烈的规则法律意识,当然也包括用此统治“小人”的权欲,“怀刑”之“怀”是时刻记住,并没有“惧”的意味。君子能够做到“不忧不惧”,在孔子看来,关键就在于君子“内省”即“博学而参省乎己”。) 

三 口头翻译课文第9至第十二节,讨论如下: 

9  孔子对君子提出了“不忧”“不惑”“不惧”三个方面的要求,又说自己没做到,可是他的学生又说他正是这样,那么他究竟是不是“君子”?(黄裕鑫) 

(解答:从肯定的方面讲,这是孔子的谦虚,当然是君子;但如从否定方面讲,这是虚伪,他就成了伪君子。) 

10 孔子说“以直报怨”就说用正直对付怨恨,这怎么对付,又怎样对付得了?(毛婷婷) 

(解答:所谓“正直”就是用符合正义的手段,其中包括法律的惩罚,但是这在操作上有很多的困难。鲁迅先生曾经就说过,“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在他看来所谓的“直”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这似乎又会陷入“以怨报怨”的怪圈中,所以,“直”就还有公正理性的含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定既要有道德正义,还要程序正义,而后一点是孔子忽视的,也常常是我们所忽视的。比如,对小偷的惩处,张贴其头相。) 

11 孔子说两个对比性的“病”句,究竟要说一个什么道理?(谢敏敏) 

(解答:孔子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君子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自身修养能力是,不要为别人的不理解而忧愁耗神。) 

12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因为话说得漂亮就推举这个人,也不能因为这个不好,而把他说得好的话废弃掉;他这话的实质是要强调什么? 

(明确:强调君子必须实事求是对待人和言,提醒注意:人可能言行不一的,而一个君子应该做言行一致的人。) 

  

  

第二课时 2007年4月5日 星期四) 

内容 讨论第十至第十五节内容的相关问题,小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步骤 

一由口头作文导入到如何对应“怨”的问题,再次强调“以直报怨”的问题中的“三公”:公平、公开、公正。(结合课后练习三题进行) 

二 口头翻译课文第十至第十五节,讨论如下: 

13 这里说“九思”所谓的“思”有忧虑的意思,这和“君子坦荡荡”有无矛盾?(凌胤淇)这“九思”其实是对君子平常言谈举止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就叫什么? 

(解答:不矛盾。所谓的“思”是考虑衡量的意思,而“坦荡荡”是坦然淡定心胸开阔的意思; “思”是一种行为方式,“坦荡荡”是一种心理状态,“坦”是果,“荡荡”是因,两者是因果关系,所以不矛盾。这“九思”,如果用四个概括,那就叫“克己复礼”。) 

14 孔子说君子“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表明了他什么观念?(董妙君)他们师生各自的“三恶”与君子道德要求有什么关系?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 “讪”是“诋毁”意思,有很鲜明的感情色彩,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憎恨“犯上作乱”的,有很强的等级观念,这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今天我们还不加分析把他这话作为压制下级对上级批评的“圣言”,那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平等对话的现代意识。孔子与子贡的“三恶”其实是从反面对君子提出要求,清楚地表明君子应该拒绝这样的人和事。对这些,我们要做具体分析。比如“重庆彭水秦中飞的诗词案”就要很值得我们思考。) 

15 子贡把君子犯错比喻为日食月食除了说明其容易被众人知晓的特点外,还有什么别的暗示吗?(毛婷婷)这其实对君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要求? 

(明确:还暗示了君子犯错是很少有的事,而且即使犯了错误一定能够及时改正,改正了,君子仍然是令人仰慕的。这其实对君子提出了一个这样要求:犯错后要及时改正。) 

三 小结全文,结合课后练习题讨论,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概括说明孔子所说的“君子”的形象的特征。 

答: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可以从待人接物、心理胸怀、言谈举止、生活态度、爱憎志趣等方面加以概括,其特征表述如下: 

①以正义为原则,周而不比,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②以内省为手段,不忧不惧,光明磊落,从善如流; 

③以九思为途径,温恭忠敏,实事求是,明辨忠奸; 

④以奢侈为参照,不孙不固,怀德怀刑,安贫乐道, 

⑤以三恶为警戒,去讪去讦,与人为善,共学与权。 

思考·探究二 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君子”与“小人”?文中的“君子”行为在今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文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是从道德水平意义来区别的,“君子”是作为一种道德高尚者的理想人格:正直无私,坦荡淡定,志趣高雅,观注社会,服务众人,谦恭好学,从善如流等等;而“小人”则是与君子相反,是被否定的人格形象,邪恶自私,忧惧悲戚,俗气短见,只顾个人,诋毁他人,奢侈傲慢,固执己见等等。但这个分别又源自社会角色区别,所以渗透着专制社会的等级观念,表现了孔子对下层弱势者的歧视。而且如此泾渭分明地把非常复杂的文化载体——人分成 “君子”“小人”,又暴露了二元思维的简单粗暴。因此,这种所谓“君子”人格,常常成了我们社会道德的高标,对道德的建设起着异化作用,使得我们社会中真正君子不多,而伪君子确不少。 

思考·探究三   举例说明“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什么不同,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 

答:“以德报怨”从正面讲可能是一种宽容,比如目前中共对台湾国民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德报怨”,既往不咎,有利于化解矛盾。但是从反面说,可能就是一种愚蠢,比如我们过去对日本投降,居然连战争赔款也不要,结果人家用这笔钱,大办教育,使一个伤痕累累的日本矮子,从战争的废墟上渐渐站立起来,居然成了亚洲的巨人,现在还时不时地挑衅你,把今天中日关系演变成“农夫与蛇”的关系,这就是“以德报怨”的教训。与此不同的“以直报怨”应该是今天处理矛盾化解冲突的好方法,所谓“直”就是坚持“公平对等、公开过程、公正结果”的“三公”原则,既坚持道德正义,又坚守程序正义。当然前提是分清矛盾冲动性质(或曰敌我)和不失时机做大做强自己,否则,一切免谈。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君子坦荡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言而有信》(教案)(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