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学生随笔
阅读:3478  
标签:学生随笔
一个时代下的爱情悲剧——浅析宗璞的《红豆》中的爱情(学生习作)
 郑容

一个时代下的爱情悲剧

                    ——浅析宗璞的《红豆》中的爱情

内容摘要:这篇小说通过写了齐虹和江玫的恋爱悲剧,展示了在一个时代巨变面前各自对自己人生道路做出的选择,由于他们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江玫在肖素、父亲等人的影响下,她最终舍弃爱情而选择革命,从而酝酿出一场难舍难分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江玫   齐虹   肖素   爱情悲剧   革命  

读《红豆》,感触最深的是作品男女主人公之间难舍难分的爱情,那个时代的爱情不像现在这么自由,它总是要为着更大的革命事业服务,他们的爱情便也是革命的牺牲品。不是不爱,纵使爱得难么彻底,也不得不选择放弃,这既是他们爱情的悲剧,也象征着爱情在这个时代的悲剧色彩。

《红豆》是一部爱情小说,但它不同于现在的爱情小说,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这爱情也就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就像浮士德的难题一样,女主人公要在追求个人幸福与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中做出决择。跟齐虹去美国,她将遭受同仁们的非议,她将背负不顾国家、亲人、朋友的安危,叛国离家的罪名;选择革命,则要失去女人一生最挚爱的感情。这两难的抉择,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难以做出选择,何况她是一个思想还不很成熟的女大学生。当我们感受到江玫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要作抉择的矛盾与挣扎时,就是要决定一个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时,她是要救国还是要个人的爱情,在那样的情况下,她不想背负一生的内疚,父亲、肖素还有她的朋友们都在为革命事业奉献、牺牲,种种的社会现实与打击,让江玫明白个人的感情是渺小的,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存都是问题,何谈个人幸福的人生。

小说在政治倾向上是积极向上的,作者用赞美的笔调写了肖素和江玫这些青年学生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向往,歌颂了他们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为彻底推翻国民党腐朽、末落的统治所从事的学生运动。通过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悲剧,用艺术的手段表明了爱情也是有阶级性的,它受现实生活中政治立场和人生观的制约。尤其是当它处在一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之中,当双方的爱和理想不能统一,发生冲突时,必然会产生矛盾、痛苦甚至造成爱的破灭。作者将这段爱情放在一个非常的时期去描写它的滋生和破灭,目的就是要说明,爱情并不是可以包容一切、替代一切、支配一切的,恋爱中的情侣并非生活在世外桃园之中,势必会受到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江玫和齐虹的爱情,在起初,是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共同的爱好和互相的倾慕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心中只有爱、有诗、有音乐。他们眼中只有双方脸上的光彩和热情。他们像一切热恋中的情侣一样,觉得周围世界是那么美好。宗璞的文笔那么优美、抒情,把江玫和齐虹的初恋渲染得如诗如画如歌。但是人毕竟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江玫受到肖素革命思想的影响,受到学校里迎接解放的气氛的感召,知道了父亲含冤而死的真相,她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再也不是原来那个清高得像从另一个世界上来的单纯姑娘了。她懂得了要为大家脱离苦难,过上真正的新生活而奋斗的道理。她积极的投入到这个行列之中。她的变化引起了和齐虹间的分歧和争吵。齐虹认为人活着就是为自己。他憎恨人类,觉得无论什么人都是互相利用。他要属于他的爱情一切都服从他,像一个生活在梦里的人一样,除了物理、音乐和爱情,其它的事情都不关心。

江玫和齐虹是有着不同的人生观,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两个人,如果说由这些不同的分歧引起争吵是隐藏着的炸药,他们彼此难以割舍的爱情仍然把他们维系在一起的话;那么导致他们分裂的原因则是导火索,当江玫面临着人生重大抉择的路口:是跟着齐虹去美国,享受安宁、富裕的生活,享受爱的温馨和甜蜜。还是留在国内,留在革命的队伍中,留在母亲的身边,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奋斗。江玫的抉择是痛苦的,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感人至深地描述了江玫复杂的内心世界,也许正因为这种复杂,才被称为资产阶级“人情味”吧?江玫对齐虹的爱没有变,虽然他们有那么多的不同。但她永不会忘掉这个闯入她的生命中的男子,除非她死。正因为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恋,才使得她的选择格外的艰难,格外的痛苦,她要忍受难以抗拒的爱的诱惑,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样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这一抉择的艰难,烘托出女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对革命即将成功的盼望。她失掉了生命中至为宝贵的爱情,却从革命工作中焕发了新的热情。从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她们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对党的事业,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挚爱之情,他们是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执著,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爱是美丽的,也是痛苦的;爱的故事也正因了这中间的痛苦而越发显得美丽动人。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二《红豆》所表现的爱情的分析

爱情也许就是平时的简单或琐碎的生活,但与当时的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他们二人的人物思想性格联系在一起,就显得复杂得多了。仔细分析之后可以看得出来,江玫与齐虹的爱情是单纯而又复杂的。

“江玫的生活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湲的流着,从来也没有波浪”“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江玫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看待问题也是很简单的,于是,这个时候她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最动人的。“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色。”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齐虹也是处在纯真年少的时代,任情任性的,可也是这样的任情任性让爱变得单纯,于是两个纯洁的灵魂碰撞在一起便难舍难分。


展开全文阅读
就单从他们的爱情本身来看,人生思想与人生道路的选择对他们的爱情同样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单纯的爱情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都能折射出他们的思想,价值尺度。

他们单纯的爱情表现在他们的相识与相恋,他们平时的交往,单纯的就像那两颗“红豆”但这单纯的爱情之中却潜藏着危机,就像文中叙述的那样“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对于江玫来说,正是由于深切的爱,才想到这样的念头,她不懂齐虹为什么要联想到恨,未免有些诧异地望着他。她在齐虹光亮的眼睛里读到了热情,但在热情后面却有一些冰冷的东西,使她发抖。 这是由于齐虹的思想的不一致而产生的。

齐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形象,他有着独特的思想,却与现实格格不入,他轻视一般的所谓的“革命活动”认为他们都是毫无意义的事情。由于出于对江玫的单纯而又强烈的感情,他自然要对她的做法给予阻碍,这就产生了他们的一系列的矛盾。他们之中发生了三次不愉快的争吵,使他们的爱情遭受了无情的打击,这也使他们非常痛苦,这也从反面衬托了他们爱情的强烈。当一旦与思想,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爱情似乎变得复杂了,也显得脆弱了.

我们一般认为,爱情表明的是恋爱双方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正是通过这种特殊关系的建立使恋爱双方都获得了一种极其珍贵的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原因。

但江玫与齐虹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爱美,喜欢大自然,然而就如同萧素说的“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干吗要折磨自己?结束了吧,你那爱情!真的到我们中间来,我们都欢迎你,爱你——”齐虹的爱是一种近乎理想化的,因此也就显得公式化,这也是他们爱情分离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爱情本身就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江枚也发现了这一点,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她是多么不希望他的思想是那么地远离现实的单纯而又琐碎的生活,就如同江枚回到家里是的感受一样,她觉得他与齐虹之间有些东西是永远也不会一致的,这也验证了肖素的话,这里的一个简单而又真实的情节深刻地表现出了他们的不一致:

“这一晚,两人自己做了面,端在母亲床边一同吃了。母亲因为高兴,精神也好了起来。她吃过了面,笑着说:“我真是病得老了,今天你舅母来,问我有火没有,我听成有狗没有:直告诉她从前咱们养了一只狗,名叫斐斐。——”萧素和江玫听了笑得不得了。江玫正笑着,想起了齐虹。她想:这种生活和感情是齐虹永远不会懂的。她也没有一点告诉给他的欲望。”到这时,那种模糊的认识已经变的清晰了:“齐虹并不能从平时的简单的生活中体会到生活所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当时的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形也就显得更加严重了

江玫邂逅齐虹——有着自己对自由的理想看法的资产阶级少爷,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个对肖邦和贝多芬同样热爱,并且有着诗意理解的知音。偶然的相遇,江玫对“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着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的齐虹产生情愫。此后,阶级的不同,政治观、生活观点的不同的两人走在了一起,而在最后也正是因这些不同而致爱情惨痛背离的悲剧。

“她非常厌恶那些做官的和有钱的人,江玫也从她那里承袭了一种清高的气息”从母亲那里,江玫袭承的清高也只是简单的,带着盲目的清高,在她的思想里面,这种清高并没有隐含多少阶级的因素。江玫从肖素那里也受了影响,肖素在她心中是“学物理的人总是聪明的,而且她已经四年级了”,而且是一名勇敢的革命战士,所以她总是“这么听她的话”。齐虹说得对,江玫只是听话,她还没有懂得自己去思考阶级斗争的问题。当肖素问她知不知道共产主义是什么的时候,江玫的回答是否定的,她认为共产主义的生活至少比她那时候的生活好,这好比孩子认为糖果是一样好东西那样。别人问她是不是要永远做一个兵,答案是肯定的,但却是想了想才回答的,而且她在游行的时候竟然幻想自己是一个手执拂尘的仙女,惦记着那个西楼窗下徘徊的齐虹。这些无不体现着江玫其实还只是一个幼稚的,单纯的女学生,她还没有完全脱离爱幻想的孩童世界,也已经陷入爱情的青涩的甜蜜的忧愁中。在没有知道父亲是受迫害而死之前,江玫的阶级意识和仇恨是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确立和激发的。

齐虹的阶级思想比江玫要浓厚,他恨人类,恨那些想要毁了他追求个人幸福的人们,到了最后也还是和家人去了美国。但是,他的爱是真挚的,于是脸上的神气才会由开始的总是漠然转变为后来的脸上罩满愤怒的阴云,对于江玫和自己一起到国外生活的事情绝望以后,脸上痛苦得变了形,眼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烦躁和不安,甚至还尖刻地说“再见,我的玫,我的女诗人,我的女革命家!”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爱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自私的。爱的自私的特点在齐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齐虹恨人类,但是是除了江玫;知道江玫去了游行时,他愤怒得把糖扔得像球一样,还抄起茶杯摔窗户;到了就要离别的时候,他甚至对江玫说“你一定得跟我走!”“我恨不得杀了你!把你装在棺材里带走。”正像萧素说的“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可是,这从爱情中生长出来的,在爱情领地范围内的自私和残暴却掺和着太多的情意,让纯真的,涉世未深的江玫甘愿受“折磨”,也让读者在心底上暗自原谅了他。

江玫在阶级意识不强烈的时候,在还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国恨家仇的时候,她对齐虹依依不舍,但是当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受到迫害而死,局势的恶化,萧素的被捕……矛盾终于激化了,“而导火索则是江玫必须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要不要和齐虹到外国去。”可那时候江玫的梦不再是“那种透明的,颜色非常鲜亮的少女的梦。”,尽管为了害怕再也见不着齐虹而在心里大哭,但是面对齐虹最后的哀求,她坚定地说不,而且不后悔。

江玫爱齐虹,只有她死了,然后才可以忘记齐虹。在她很敬爱的肖素说齐虹的不是的时候,她终于在萧素面前发怒,摔门而去。这是小说里面唯一的江玫对萧素发怒的场面,我们不难看出江玫是多么的在意齐虹,听不得别人说他的不是,连自己一直都敬爱有加的萧素也不例外。齐虹也是,文中肖素说他自己残暴,但在得知江玫的选择后,他虽然以尖刻的话语来作为他们的结束,但因为太爱,他仍然尊重了江玫的选择,并没有按原来的想法那样把她抢走。

是的,当初的的选择没有使江玫后悔,她一直记着肖素话“人生的道路,本来不是平坦的,要和坏人斗争,也要和着自己斗争——”就是这句话,帮助着江玫走过她人生最困难的阶段。即使失去了她一生中最爱的人,一份最珍贵的感情,但她在革命途中找到人生的另一种伟大的意义,和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为大家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标签:学生随笔 一个时代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践(人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