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790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蛋(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端午的鸭蛋(初中语文八年级)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但对于作者汪曾祺及其语言特点不是特别了解;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较多。恰当适时的进行民俗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分析

    《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小叙事”特点的典型文章,没有典型的故事情节,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更没有集中的场面。主要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浓浓爱恋,而这种爱恋作者仅仅通过这暖暖的民俗,普通的鸭蛋,独特的语言魅力就做到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四、教学目标

    ㈠、 知识与能力: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了解作者极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㈡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以合作探究和体验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

五、教学难点分析:引导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教学思路

     说风俗——听文本——谈内容——读情感——品语言——写民俗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人新课。

      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构成文化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咱们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中国的传统节日说起。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诗中分别表示的民间传统节日是什么?我们这里在过节时有哪些习惯?

(通过创设情境,由古诗引出民俗。再从食文化的角度,自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课件:春节中的放爆竹、吃饺子等画面;闹元宵、猜灯谜的画面;端午节的风俗;以及喜庆的音乐)

      2、今天学习的这篇回忆性文章是关于端午节的。请同学介绍有关作者的情况。你们知道散文大家汪曾祺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端午节上家家户户吃粽子,端午和鸭蛋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跟随老师到江苏的高邮去看看。共同学习这篇风俗小品文《端午的鸭蛋》,你就会从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些许的滋味。

     二 、前提铺垫

    1、课前预习

     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

    2、简介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作品特色:多表现“凡人小事”之美,平淡质朴,娓娓道来。

     教师明确:着重解释“凡人小事”的特点。

     三 、听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件:本篇文章的朗读以及动画。

    1、要求:请同学们把握文意,说说你同意以下那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1)、播放课件:有人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有人说:“这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还有人说:“这是一篇写     的文章。)

   教师明确:文章开头写了端午的风俗,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吃‘十二红’”。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写端午风俗的文章。接着,文章写了高邮鸭蛋的有名,写了当地“挂鸭蛋絡子”的习俗,以及孩子把弄鸭蛋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和鸭蛋有关,所以也可以说这也是一篇写鸭蛋的文章。

   (2)、为什么作者会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呢?

教师明确:文章写到端午的风俗中有“吃十二红”,鸭蛋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邮的鸭蛋又是最为出名的。所以,由端午的风俗写到高邮的鸭蛋就水到渠成了。

   (3)、想想咱们曾经学过的《背影》,《我的第一本书》,你能再补充说说这还是一篇写什么内容的文章?

教师明确:这还是一篇表达作者对故乡热爱与怀恋的文章。

    四、播放课件。

     1、读文章,请找出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热爱的句子?(学生讨论查找,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2)、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展开全文阅读
      教师明确: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些句子。可以看到,在一句中这“不大高兴”是最能表现出作者的爱乡之情,而二三句中的实在和什么也都有这样的效果。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这些句子都能让读者品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下面,咱们再读文章,来品品语言的味道。

      2、二读文章,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面的句子。(小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并分析)

   (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3)、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教师明确:从这三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词准确的语言魅力。

      五、品味语言、体验感悟(课堂练习)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精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研读,细心品味语言的精妙。从文章中找例子,揣摩语气、感情,读给同学听。(屏幕展示)

     口语化:短句    平淡有味   亲切自然

     方言(口语)     脱口而出   直率朴素          雅俗共赏

     文言(引古籍)     典雅之美     动感传神

    (多角度的朗读。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作者平淡有味、幽默风趣、亲切自然的语言特点,感知汪曾祺的语言艺术风格。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时,对教学难点进行分解)

内容小结:

       看来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有时看似平淡的词句同样极有韵味,极有情致。作者融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生动传神、风趣幽默,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端午的鸭蛋》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家乡咸鸭蛋的难以忘怀。实际上,这也是咱们传统文化的吸引力。请同学们张开睿智的双眼,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去体会咱们的传统文化。

        六、作业安排

      谈谈你还知道哪些端午习俗?这些习俗的缘由是什么?请你结合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来讲解。

       (培养学生搜索整合信息的能力。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由对端午的认识从粗浅了解转向探究根源,对文史地哲等知识汇总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完整准确,语言生动地讲述见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表现欲。)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端午的鸭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云南的歌会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下一篇:《渔家傲》课堂指南(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