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5612  
标签: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苏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动人的北平(苏教版高二选修教学案例)


一、 教学内容 

《动人的北平》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一篇。本单元在内容上,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富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教人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心灵。 

二、内容分析

本文之所以被选作精读课文,是因为林语堂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相融合的文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小品散文,《动人的北平》就是其中的一篇 。他的作品总是欢悦的,用抒情的笔调写世上的人和事,表达着对人生的热爱。他把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品味散文浓重的感情,体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隽永,把握散文形散与神聚的艺术特性,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散文。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在这册课本散文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鉴赏了现代诗歌,对文章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已经比较敏感,并能够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对内容的独特感受。再加上本课作为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延续了诗歌的细腻含蓄的语言风格,所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作者抒情写意语言的闲适优雅的独特风格,探究散文内容中形与神的有机融合。 

四、教学设想: 

1、教学时数:本课是精读文章,安排两课时。 

2、教材处理: 

(1)根据文本感情先行易于把握的特点,通过“美读”赏析完成对全文感情的体会,对语言整体风格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北京,激起对老北京的好奇心,借助图片,走进北平。在赏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 

(2)写景部分每一段即一个画面,且中心词比较明显,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采用教师示范法,学生迁移模仿,提高学生诵读——领悟——分析——归纳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三主原则。 

(3)画面概括出来之后,为分析散文的“形散而神聚”张本。 

(4)用美术中的散点透视方式直观理解形散神聚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性;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北平动人之处,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体会作者优雅情怀的内涵。 

教学重点 通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把握北平的动人之处。 

教学难点 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一、(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是第一次信息反馈。使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入文章。) 

导入:播放《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北京。2008,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号。而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动人”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伴随画面,走进老北京。

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平”往事。 

(教师补充,激发兴趣)  

二、简单了解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 

资料介绍  (幻灯片展示) 

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 

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 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 

三、美读全文,初步赏析,感受迎面扑来的古都北平的动人气息。 

你认为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请有感情地朗读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并说出你的感受。要求:口头表达,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有文采。 

(目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从内容上归纳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教师示范总结第五段内容,其余各段由学生用类似方法自己总结。提高阅读文章时提炼重点词,分析概括的能力) 

A、自然风光动人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四、作者介绍

好,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分析了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此可见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力,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林语堂先生.


展开全文阅读
资料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散文家、小说家、学者。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杂文:《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等.

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五、课堂小结 

    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散文语言中的诗意”:像诗语一样的美,像诗语一样的节奏感;像诗语一样的富有抒情性。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品味语言,划出喜欢的句子。 

分类作业 A类: 阅读课文,品味语言。 

B类: 回忆《故都的秋》,试与本文比较。 

六、预习布置 在文中画出能体现本文语言特点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一是自然风光动人; 

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 

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 

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 

八、课后反思 本文是散文之部的第一篇文章,出自文学大家林语堂之手,在全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篇散文的精讲,让学生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深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 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教学难点: 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北平的动人之处。(引导学生回忆课文) 

作者娓娓道来,写得生动真切,富于优雅情怀,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品味语句,品味作者的情怀。 

二、检查预习 (学生分析自己画出的句子,集体讨论) 

三、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归类) 

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大家,从本文看他的语言运用,极其娴熟而自由,情味、神韵流动其间,甚至感觉不到“语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闪现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赏析: 

“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 

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 

“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 

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 

另外,文中多处以“你”称呼读者,仿佛引领读者进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本文之间的距离。 

赏析 

“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落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细节,又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他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 

“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两个“就是”,让读者去尽想这种水果的形、色、味,作者的喜爱与自豪的感情也自然地流露出来,也感染了读者! 

3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阅读文章第三段,请说说这一段的语言特点 

“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 

总结:林语堂曾经是被我们忽视了的作家,就像我们曾忽视了那个如火如荼时代的细腻与美好的情思一样。现在,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后,这些单纯的,深厚的真与美和振奋人心的热血激情一起留存下来,感染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四、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运用工具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因此设置拓展探究:  

1、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 

     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美的 

2、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发现美呢?懂得有爱才有美丽。 

将文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引发思考,表现文学的教育、认识的作用。 

五、借助图片进一步了解北平的动人。唤起学生共鸣。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不教,课文作为一个例子,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向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学殿堂的大门。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够让他们通过思考,一步步领略文学的神秘与迷人。因此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 

北平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源远流长。林语堂笔下的北平,似乎散乱无序,面面俱到,好象什么都说到了,又什么都没有说充分。如何理解这种写法?说说全文的结构,并提炼主题 

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段总体介绍北平城的老成、豪爽、包容。以下各段具体阐述它的这几个特点,行文脉络清晰,北平城的动人之处描绘的多姿多彩。分别从自然的,文化的,生活的角度描绘了北平的动人之处。各部分各自独立,虽然撒得开,但是处处紧扣“动人”特点来写。宛如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读者面前逐渐出凸显出了一个繁华而闲适而淡雅的古城。。作者内心中包含的对古城的无限热爱在淡雅的笔触中逐渐丰满。文中有画,文中有情。 

这在绘画中称为散点透视。 

2、 欣赏《清明上河图》,直观上将随处皆细节随处皆画面随处皆情感的特点进一步理解。 

运用衬托的方式,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使学生理解透彻,记忆长久。 

3、 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4、 体会文章与画面的切合点。画面中,随处皆细节,随处皆图画。 

总结:在每一幅精致的画面中,都能丝丝缕缕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所以这种情感就成了穿起项链的红线。而那总能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仿佛永远闪耀着无限光芒的珍珠。一粒粒中都珍藏着一个个对古城热爱的故事,一种种对古城热爱的情怀。这就是散文写作中所谓的“形散而神聚” 

明确:形:每一处美景,每一幅图画         神:热爱 

5、深入探究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现在你眼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北京更吸引你还是曾经的北平更吸引你? 

结合马克思对中国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6、北平固然是美的,但是那不是我们的家园,如果要你说说平舆的动人之处,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试着仿照《动人的北平》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写一写 “动人的平舆”,可以先写几个片断,共同赏析。 

六、预习布置 《汉家寨》 

七、板书设计  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 

  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情怀。 

  细致入微的描写---------自然地流露情感。 

  多种变化的句式----------文章摇曳多姿。 

八、课后反思 本文的语言很有韵味,应作为欣赏的重点。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能体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散文的美。

 

邵丹

标签:教学案例 高二教学案例 苏教版高二教学案例 动人的北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