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173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后赤壁赋(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流畅地翻译全文,掌握相关的文言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目标:从写景状物中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前赤壁赋》联系,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期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成因。

充分预习:

一、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受欧阳修赏识,但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出世入世,亦儒亦道亦佛。文学成就辉煌,也有通,书法,音律,园林艺术,金石的旷世才华。有《东坡先生全集》,《东坡乐府》,谥号“文忠”。

成就:

诗歌:代表北宋诗的最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 开“豪放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散文:发展了欧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合称“唐宋八大家”;

书法: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一、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1、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游前(1--2节):乐(优游自在)——语调舒缓轻快

游中(3节)悲(景非往昔,山景的阴森险峻让人悲恐压抑)——语调由感叹渐入悲伤沉重

游后(4节)惆怅(失意苦闷,茫然无绪)——语调深长缓慢

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皋    坂      行歌      鲈     巉      栖鹘      冯夷    划然长啸     悄然   凛乎     玄裳缟衣      戛然      揖予     俛         翩跹    履巉岩

蒙茸     踞虎豹        虬龙      畴昔

2、解释下列字词 

从:跟从

坂:山坡,斜坡

顾而乐之:以之为乐

已而:不久,一会儿

曾日月之几何:才,刚刚

摄衣:提

履:践踏,踩

裳:古人穿的下衣

缟:原指白绢,此指白色

第一课时

一、读通文章

活动一:读

1、大声朗读第1--2节,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2、小组内一人主读,组内人员集中智慧纠正字音和停顿。

3、齐读

活动二:翻译

1、合作,集中解决预习中出现的字词上的问题

2、指定一名学生翻译,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完善

二、读懂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一二段主要写什么?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

黄泥坂夜游。作用:为游赤壁作铺垫。心情:“乐”。

2、“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读通文章

活动一:读

1、大声朗读第3-4节,叙述的句子要读得平缓,描写的句子要注意语境,议论抒情的句子要注意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以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情感。

2、小组内一人主读,组内人员集中智慧纠正字音和停顿。

3、齐读

活动二:翻译

1、合作,集中解决预习中出现的字词上的问题

2、指定一名学生翻译,在纠错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归纳和完善

三、读懂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做了具体的描写。 

2、第三段写了哪些场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 

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3、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A、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支离破碎。

4、文中为什么要用上“盖二客不能从焉”这句话?有何用意?

    因为作者本来是不甘于江山不可复识而登山排解,可惜看到的景象却更加让人压抑。联想到

自己生活的政治环境不也是正如冬夜里的赤壁—阴森、恐怖,看不到任何出路前途。更可悲的是

这一次夜游,作者没有了可以交流、交心的朋友,出游前凑趣的友人并没有随他一起上山,苦闷


展开全文阅读
难奈的苏子惟有纵情长啸,可惜只有山谷回应他。此情此景,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

涕下”了!

5、说说 “划然长啸……风起水涌”这部分作者的情感变化。

古人不称意时,往往通过长啸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快。当作者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场景又让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长啸能抒发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苏轼面对月夜江山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

6、“予亦悄然而悲…听其所止而休焉”又能体现作者什么情感变化?

  表现夜间登山历险的阴森恐怖气氛,也隐含有对当时政治环境险恶的影射,所以长啸之后的

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

感情又转为平静。        

7、第四段讲什么内容?

述游罢就寝后梦中所见——道士化鹤

8、“我知之矣”中的“之”指的是鹤乃道士所化。那么道士笑而不答意味着什么?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被视

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化而为鹤。

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者写了梦见所遇道士为鹤的化身这一情节暗示作者希望在精神上升腾入自然,将自己升华而与大自然合为一体的旷达之思。此时孤鹤、道士、作者已经三位一体。这种想法与道家文化对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9、你又如何理解作者在梦鹤化为道士后又增添醒来寻找道士一笔?

梦是一种追求,但是现实是所追求的未必能获得。“不知其处”表明作者内心面对前途、理想、抱负的迷茫,如同茫茫夜色般无迹可求,以此结尾意味深长。苏轼常常在儒家的积极入世和道家的消极避世之间徘徊困惑,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是其复杂感情的真实体现。

四、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活动检测

一、解释下列字词

是岁:这一年.   

望:农历的每月的十五。此外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六叫既望最后一天叫晦。

将归于临皋:准备  归:回。  

二客从予:跟随。

木叶尽脱:全,都。  

顾而乐之:环顾。 

行歌相答:边走边唱,互相对答。 

已而:过了一会儿。

月白风清: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良夜呢? 

今者薄暮:迫近。  

顾安所得酒乎:可是。  安所:从哪里。 

归而谋诸妇:商量 诸:“之于”的合音,兼起代词“之”和介词“于”的作用。 

不时之须:突然、随时的需要

复游于赤壁之下:再次。 

断岸:绝壁,陡峭的崖岸。 

曾日月之几何:才相隔多少日子。

予乃摄衣而上:提起衣襟。 上:上岸。

履巉岩:踏。  

披蒙茸:拨开。

踞虎豹:蹲。  。

攀栖鹘之危巢:宿息。危巢:高高的鸟巢。

悄然:忧伤。 

肃然:正肃恐惧。 

凛乎:恐惧之感。

放乎中流:放任。 中流:江中心。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凭,任凭。  止、休:停泊,停留。

时夜将半:这时。 

四顾寂寥:看   寥:冷清寂寞。 

横江东来:横穿江面。   

须臾:过了一会儿。 

翩跹:飘然起舞。 

揖予:向我作揖。 

我知之矣:你的底细。 

畴昔:过去,以前。   

惊寤:惊醒。 

不见其处:地方。

二、词类活用

虎豹、虬龙:名词作状语,象虎豹,象虬龙。

予乃摄衣而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岸

横江东来:名词作状语,从东。

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方位名词作动词

羽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羽毛做的衣服

 

三、通假字

俛而不答:同“俯”,低头

以待子不时之须:通“需“

反而登舟:同“返”,返回

 

四、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良夜何

这个美好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

②顾安所得酒乎

可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                                                                         

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留着你突然的需要

④江山不可复识矣

先前的景象再也不能辨识了

⑤听其所止而休矣

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⑥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这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走出,将要回到临皋去。两位客人跟随我,同过黄泥坂。

⑦予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我提起衣裳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分开稠密的杂草,蹲在形似虎豹的山石上,登上象虬龙一样弯曲的古木,手扳着鹘鸟栖宿的高巢。府视水神冯夷的深宫,这时两位客人已不能跟我爬山了。

 

马正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后赤壁赋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你和我 (学生习作)
下一篇:考场作文开头和结尾的技巧(人教版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