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237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燕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

      2、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3、阅读诗中写景的诗句,学习借景烘托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两组对比,体会诗人的沉痛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二、介绍背景。

      1、阅读注解①中的诗前“序”:“开元二十六年(738),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张守珪)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2、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三、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对照注释自读。

      四、整体感知。

      1、白话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哪些人?哪些景?

      人:将帅 士卒

      士卒 思妇

      事:战争

      景:塞外秋景

      文本研读

      1、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那几句是写士卒的?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诗句: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解说:

      “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行”语出《史记 季布传》。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


展开全文阅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是对比。士卒在前线阵地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将帅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犹”,还。表明将帅一贯如此,轻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毫不顾惜士卒生命。战前如此轻敌焉能不败?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士卒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2、由将帅士卒的精神面貌对比看出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那几句?试作简要分析。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分析:

      以古代的名将来隐比现实中的将帅。李广勇猛善战,善待部伍,与士卒同甘苦,士卒亦乐为之用,从而博得了广泛的敬重,与李将军相比,只知寻欢作乐的将帅,就愈显出其面目之可鄙了。

      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将军,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诗人提出李将军,既紧扣全篇主旨,又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意义尤为深广。诗歌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4、诗人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通过描写战役的全过程。

      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6、如何理解“铁衣远戍辛勤久”至“寒夜一夜传刁斗”?

      解说: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动荡不安,蓟北征人有家难回,浴血奋战,如今战败被围,白天见到的是战云密布,晚上听到的是单调的打更声。如此危急的绝境,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

      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7、齐读诗歌。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诗中有哪些“沉痛语”?为什么“不堪多读”?

      明确:“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些诗句采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现了边塞士兵的凄惨状。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燕歌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下一篇:《成功》导学稿(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