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05
标签:
教学论文
论评课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边城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7309-2-1.html
评课稿,我觉得一是要把自己对课的理解表达出来,一是要避免以个人的喜好去评论别人。
评课肯定要阐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更应该从教者的角度出发,从课的内容上去评论。
在QQ上,毓君曾经提醒过我,评课不可太情绪化。
如何做到评得公正而又有深度,我也在摸索。
其实,单一的评某一堂课是不足以看到教者的全貌的,像开东的课,成了一个系列,可能更好。
最近我读李镇西老师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我觉得钱梦龙老师在序中说的非常好,他的课其实很普通,人人都可以模仿,但不是人人能成李镇西。虽然李老师的课朴素,没有太多的深度,但久了就有味道了。
其实,每个人的课都是他自己的展示,我们评课就把他展示的东西抓出来,然后看这种展示究竟对学生,对教者自己是否有作用。有时候,课可能并不符合某些理论,但是这样的课自有个性,我们评课不可以一种观点抹杀个性。
初雪的课,我虽然并不太欣赏她的后面部分,但是如果在现场,我可能会觉得她这样引导是对的。因为我仅看实录也感受得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有些吃力的。初雪已经引导得很不错了。换了是我,恐怕早就一家言了。
所以我考虑在最初构建自己的课堂时,有老师的提点是必须的,学生的习惯养成之后,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再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效果恐怕是比较好的。
只是,老师的引领毕竟不能替代学生的发现,在最开始的建设阶段,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不能长期如此。
李镇西老师认为,哪怕学生只完成了自己教学设计的50%,但只要是学生的发现,就是成功了。但是你看他的课,又不是随便让学生乱说,是比较有序的。老师的作用很明显的,如果缺少了老师这个中心,课就不成课了。最近我读他的那些课堂实录,才有些品出个中三昧了。
我觉得沙沙评课的角度很不错的。她总是从教学目标和单元知识目标的整体上来评的,再从对文本的解读上来评。我觉得可以参考。
标签:
教学论文
论评课a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一枝红杏出墙来——评王开东《一曲见义勇为者的壮歌》
(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
毕业跪教师,感恩还是奴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