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师随笔
阅读:2432
标签:
教师随笔
《大堰河——我的母亲》里的特殊修辞(人教版教师随笔)
(1)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他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诗中用了三个“为了”,第一个是表目的的介词,第二、三个是表原因的介词。(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
(2)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紫色的灵魂”是添色辞格。描述事物时,变换表色词语,以烘托气氛或寓意新义。
“灵魂”是虚无缥缈的,谁知道它是什么颜色的?可作者却偏偏给它加上了颜色。“紫”,象征着高贵,古代有“紫衣”“紫袍”,唐代时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的官吏才能穿、《红楼梦》中“好了歌”注:“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紫莽”,也是指高贵的王公大臣所穿的衣服。至于住的地方,也以“紫”象征高贵。如“紫府”,“紫宫”,“紫微阁”,“紫禁宫”。
艾青诗中的“紫色的灵魂”,即高贵的灵魂。
应该说明的是艾青本人,不把“紫色”理解为“高贵”,他说“紫色”象征苦难,因为艾青在法国学过美术,可能是西方绘画艺术的说法。这并不影响我们读者的理解,古人云:“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高尔基说:“形象永远大于作者的思想。”2000年版的教材所选臧克家的《老马》,读者与作者的理解就完全不同,臧克家说:“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注释家都说我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其实我写这首诗,并没有存心用它象征农民的命运。我亲眼看到了这样一匹命运悲惨令我深抱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中有一种压力......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完全相同。”
作者艾青说“紫色”象征苦难,是从大堰河命运遭遇考虑的。
读者认为“紫色”象征高贵,是从大堰河的品质理解的。
添色格与移就格很相似,都是定中结构。移就是把描写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使物带上人的感情色彩。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闻一多《死水》)“满是倔强的一簇簇竖起来的头发。”(唐弢《琐记》)用写人的修饰语“倔强”修饰“头发”。移就是使事物带上人的感情感情,添色是使物用写人的修饰语“绝望”修饰“死水”的色彩发生改变。
添色格与移觉(通感)格也很相似。移觉是用描写甲类感觉的词语去描写乙类感觉,是感觉的转移,感觉的沟通。如“浓黑的悲凉”,“浓黑”是视觉,“悲凉”是意觉。用描写视觉的词语来描写意觉,它是感觉的转移、沟通。添色与移觉虽然都有表颜色的词语,但添色没有感觉的转移,只是颜色变换。
张宝正
标签:
教师随笔
大堰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再别康桥》简介 (人教版教师随笔)
下一篇:
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 ——浅谈语文课如何渗透心理教育 (人教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