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师随笔
阅读:2438
标签:
教师随笔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修正(人教版教师随笔)
(1)邻之厚,君之薄也。
书注: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薄弱了。
书注把“邻之厚,君之薄也”看作了假设关系复句。实际上它是一个判断句,“邻之厚”,主谓短语作主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也”表判断。“君之薄”,主谓短语作谓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书注把“厚”译为“雄厚”,把“薄”译为“薄弱”,欠妥。
《辞海》注“薄”为“少”,并引此句为例。“厚”的含义与上句“焉用亡郑以陪邻”的“陪”同义,书注“陪”为“增加”。“陪邻”,书注“给邻国增加土地”。因此“邻之厚,君之薄也”可译为:邻国的土地增加了,是您秦国的土地减少了。也可译为:邻国土地增加了,等于您秦国土地减少了。
“厚”,不是指“势力雄厚”而是指“土地增加”,这样与上句的“给邻国增加土地”语意一致。
现代汉语中的“厚”和“薄”除了指物体的厚度外,还有其他含义,要随文释义。如“酒味厚”的“厚”是“浓”,“酒味薄”的“薄”指“淡”。“厚今薄古”、“厚此薄彼”的“厚”指“重视”,“薄”指“轻视”。
(2)焉用亡郑以陪邻。
书注“用”,介词,表原因。
作为介词的“用”,可以与其他的词及词组组合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表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朝济而夕设版焉。
书注: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书注抛弃了一个很重要的“焉”字。此句的“焉”是兼词“于是”的意思。可译为“在那里”。
(4)将焉取之?
书注:将从哪里取得安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之,指代土地。
书注将“焉”译为“从哪里”是正确的,把“焉”训为“哪里”是错误的。此句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从哪里”。
张宝正
标签:
教师随笔
左传烛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 ——浅谈语文课如何渗透心理教育 (人教版教学论文)
下一篇:
语文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人教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