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998  
标签:备课资料
《论语》专题探究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hyllm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23119-1-1.html

      [watermark]《论语》专题探究

      《论语》为浙江省2009年语文新高考必考内容,现将《论语》专题探究题整合如下:

      (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问题: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问题:(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

      (三)说说你对孔子因材施教的体会。

      (四)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

      (五)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六)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

      (七)你认为孔子说的“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八)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克己复礼”相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九)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

      (十)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十一)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

      (十二)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3.22章),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十三)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十四)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十五)“鄙夫可与事君”章,“夫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而患失。”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十六)5.17章“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有两说: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4.26“事君数”章和12.23“子贡问友”章,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十七)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十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内涵深邃,充满哲学智慧。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九)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二十)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

      (二十一)曾点对暮春出游的描绘,色调明丽,情绪欢快,生趣盎然,试想象具体情景,说说你的感受。

      (二十二)《沂水春风》既记言谈,又传神情,既写出了不同人物的风貌,又点染出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气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二十三)“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作“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展开全文阅读
      (二十四)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的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二十五)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中庸之道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且理由至少两点,即可给满分。)

      (二)(1)①用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②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①“苦”“乐”是相对的。②以苦为乐、安贫乐道是一种气节。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言之成理即可)

      
标签:备课资料 论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画龙”时该如何“点睛”——从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讨论卷谈考场作文点题(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论语》复习自测题(本站论坛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