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师随笔
阅读:159  
标签:教师随笔
我的孩子们——摩西班主任随笔(5)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原帖地址:http://bbs.ruiwen.com/thread-23722-7-1.html

      摩西

      十二,药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感冒了吃药其实不好,因为大多数感冒都能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击退,所以,刁民感冒一般是不吃药的,实在不行了,就去闷头大睡一场,再实在不行了,才象征性地吃一两次。不过这种方法好像也的确有用,到现在,98%的感冒都是靠我的人格魅力毫无悬念地将其战胜了,只是,这次的感冒好像属于那2%之列了。

      感冒是上周就开始了,照例我是不吃药的,但是不知道是感冒病毒已经更新成了新的版本还是我的人格魅力有所下降,反正用以前的老办法基本不管用了。无奈之下,我抽了个空狂睡了几个小时,但是一切仍然依旧。加上老刁民怙恶不悛,感冒期间坚持吸烟且有增无减,于是感冒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滚滚无穷且越来越重。上课的时候居然有时候都情不自禁要咳上两声,感觉一点都不象蒸不熟煮不烂的老刁民,倒像是弱不禁风的老冬烘。

      下课之后,忙着坐到电脑前给学生打成绩,女孩进来了,问了问自己的成绩,随便说了几句,女孩伸出手,摊开,把两盒药放在电脑桌上:

      “药。”

      “什么药?谁的?”

      我一头雾水。

      “给你的啊!这个药治疗咳嗽最好了,你吃吧!”

      此刻说自己感动或者其他的什么好像都有些矫情了,一切好像都很自然,很平常。我知道是孩子听到我惊天动地的咳嗽,于是特意给我拿来的药,于是我腾出拿香烟的手把药拿过来:

      “谢谢!”

      “你咳嗽还抽烟啊!”

      我有些无地自容:

      “呵呵,坚持,坚持抽烟~~~”

      上课铃响了,孩子走出去了,这个时候我突然才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足以让孩子和看我帖子的孩子们义愤填膺:

      刚才的女孩是Ariel还是Idelle还是Susan 还是Toni还是……………………

      十三,吾亦与点也!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讲到了曾点。

      今天上《六国论》,因为要讲一下古文中“与”的含意,要引用《论语》中《四子侍坐》中的“吾与点也”,于是我问:

      大家学过四子侍坐吗?

      孩子们回答高一学过。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孔子问自己的弟子们他们的志向的时候,几个弟子都说自己想当中等或者小国家的官员,只有一个人例外---曾点?曾点的志向是什么?

      学生想不起来了,我笑着补充:

      曾点希望能在春天,和几个朋友,带几个孩子,去河里洗澡,在台子上吹风。而孔子对曾点的志向的评价是什么?

      有孩子终于想起来了:

      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志向啊!)

      讲到这里,我突然有一种想法,反正学生对刁民在课堂上信口开河已经习惯了,于是不妨继续说下去:

      以前的老师有没有告诉你们为什么孔子在这里不是支持志向远大的子路之类,而是支持看似“没有出息”的曾点呢?

      Marry回答说:

      因为孔子希望天下大同,世界太平,这样就可以去洗澡吹风了,所以他赞同曾点的志向。

      我问:

      是你们以前的老师讲的吗?

      MARRY回答:

      是。

      我说:

      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孔子是在这里教他的学生怎么去作一个真正的人。

      孩子们也许从来没听过这样的谬论,脸上显出惊讶的神色。

      我说:

      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曾经有学者说,孔子赞赏曾点是因为自己的观点不能得到实行,于是故意发激愤之词,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为什么去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就是胸无大志?为什么不想去当什么官,赚多少钱就是鼠目寸光?难道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用地位去垒起自己的高度,用财富去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一直以为,教育塑造的人不应该是为了功名利禄而丧失自我的人,不是为了地位金钱就出卖自己的人,而是能够创造生活、体会生活、享受生活的自然的人。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心里有些感动:

      可是,太多的欲望使人迷失,太多的诱惑使人浮躁,成为功利驱使的畸形的人,这绝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孩子们有些激动,我回过话题:


展开全文阅读
      但是,有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这样“畸形”下去,下面请大家记录:此处的“与”当“赞成”讲!

      孩子们笑了。

      下课了,我的心其实还没有平静下来。

      我经常在想,当了这么久的老师,我们到底在干什么?面对这个物欲横流和竞争残酷的社会,每个人身上都被迫背负了太多的东西。从小我们被教育要成为好孩子,上学之后成绩单上那几个阿拉伯数字成了我们唯一的人生价值所在,进入社会之后更是有太多的风雨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悲哀。每个人都早变成了卡夫卡笔下那只甲虫,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极度丰富,还有精神的极度迷失和灵魂的沉重。

      于是想起了可可,那个生命永远停止在18岁的女孩。

      见过太多的孩子为了成绩而神伤,见过太多的家长因为分数而大怒,但是我们都很少看到,我们最应该要的,是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会教给孩子知识,但是我希望他们也知道,那成绩单上的分数并不是全部,至少相对于他们可贵的生命和可贵的快乐来说;我会尽量使孩子提高成绩,但是我希望他们知道,人生不是那么简单,能用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概括;我会尽量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但是我也希望他们知道,能够正视人生,发掘人生,享受人生也许更重要;我不能保证他们以后没有痛苦甚至灾难,但是我希望他们即使在遭遇到人生不可承受的霹雳时,至少还有力气说句“我靠”。

      
标签:教师随笔 我的孩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的孩子们——摩西班主任随笔(4)(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我的孩子们——摩西班主任随笔(7)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