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970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大铁棰传》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写人记事的叙述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大铁棰的人格魅力,揣摩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教学重点
1.参照注释,查阅词典,疏通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关键语句贯穿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读懂大意。因此,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并准确翻译课文。
本文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层层设疑又前后照应,塑造了一位性格豪放,疾恶如仇的侠士形象。阅读课文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
适当地补充有关作者的材料,帮助学生扩充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联系当今影坛、文坛上的“武侠热”,以影片《英雄》导入到历史典故“博浪飞椎”,再导入到课题《大铁椎传》。
战国时期是光辉的年代,这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仁者张扬人性、传道天下、傲视王侯、求名于史;术士游说奔走、合纵连横、追求名利、荣于富贵;勇者仗剑天下、惩奸除恶、急危解难、除暴安良;义士轻生死、重言诺、视富贵如粪土、为义气万死不辞。
荆轲 专诸 豫让 聂政 要离 朱亥 侯赢 唐雎
搏浪飞棰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李白有诗云:“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二、 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A.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借助查找资料培养研究性学习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资料补充
(一)生平资料:
魏禧(1624-1681),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反清复明 。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终逝于扬州。
史论如:《隽不疑论》、《蔡京论》、《续续朋党论》等,叙事简洁,善评古人的是非得失与成败。传记如:《江天一传》、《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大铁椎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有《魏叔子文钞》。
魏禧的文章有凌厉雄杰、刚劲慷慨之气,叙事简洁,又善于议论。散文以人物传记为最突出,内容多表彰抗敌殉节的有志之士,显示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大铁椎传》就是传世名篇之一。
(二)文学理论与实学思想:
1.文学主张:以“六经”为楷模,以“实学”为内容,以“适用”为目的,兼重“辞工”之形式。
2.文章内容:包蕴“志、识、学、事”四者。“志”即为正人心、救国家之宏大志向;“识”为洞察事理、不同流俗之远见卓识;“学”指与“志”、“识”相符应的渊博有用之知识;“事”指能“见诸行事”,具体付诸社会实践。
3.文学理论三主张:
(1)尚用:一切以有用于世为文学创作最高标的。
(2)立本:“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文章之本,必先正性情、治行谊,使吾之身不背于忠孝信义……次则考古论今……执于义理……如此则本立矣”。
(3)贵变:为文主贵变,以表达多样的“人情”“物理”。
(三)文坛与文化地位:
1.清初(国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侯氏之文是“才士”之文、汪氏之文为“儒者”之文、禧之文乃“志士”之文。
2.侯魏:与侯方域并称。
3.宁都三魏:与其兄际瑞、弟礼并称。
B. 原著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C. 原著的后记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年当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见其写市物帖子,其工楷书也。
三.课文内容深究
(一)自读课文
1.安排时间给学生自读和交流,主要任务是翻译课文和复述课文。
2.由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翻译课文,在此过程中解决字词、句式等语法问题。
(二)分组整理内容大要
给学生分组,分别整理出下列文章的内容大要。
一、作者知道大铁椎事迹缘由
二、高信之眼中的大铁椎
三、陈子灿眼中的大铁椎
四、宋将军目睹的决战
参考如下:
一、作者知道大铁椎事迹缘由 1.陈子灿告诉作者魏禧大铁椎的事迹。
2.陈子灿往河南探望兄长,顺道往宋将军家探望儿时好友高信之,因为高信之是宋将军的徒弟。
3.陈子灿在宋将军家与大铁椎相遇。
二、高信之眼中的大铁椎 大铁椎初到宋将军家:
1.不戴帽,用蓝手巾裹头,小腿缠白布。
2.有一个四五十斤的大铁椎
3.腰间缠着很多白银。
三、陈子灿眼中的大铁椎 1.很少与人交谈:问他籍贯、姓名,都不肯回答。
2.口音:带有湖南、湖北(楚)口音。
展开全文阅读
3.食量很大。
4.右腋胁四五十斤大铁椎:饮食、拱揖都不放下。
5.行踪飘忽:曾在夜半,窗户紧闭时突然失踪,天明始返。
6.行侠仗义:曾夺取响马贼财物,又打死了不顺从的贼人。
7.明辨是非:面对响马贼的利诱——请他做首领,他也不答应。
8.照顾朋友:怕连累宋将军,主动请辞;到达空堡又叮嘱观战的宋将军小心。
9.豪壮过人,不拘少节:直言当初误以为宋将军是豪杰,其实宋将军武功不高,参与战斗只会使他打得不痛快。
四、宋将军目睹的决战 1.时分:鸡鸣月落。
2.环境:星光照旷野,百步内可看见人。
3.双方形势:大铁椎一人,面对二十多个骑马的贼和百多个背着弓箭步行的贼。
4.决斗开始,一人提刀策马冲向大铁椎,但话没说完,贼人就堕马,因为马头被椎裂。
5.众贼围攻大铁椎,但大铁椎从容挥椎,人马四面仆地,杀了三四十人。
6.最后,大铁椎大叫一声“我走了”,扬起沙尘,滚滚黑烟往东走了,再不回来。
(宋将军看到大铁椎与人决斗的惨烈,抑制呼吸,两腿颤抖得像整个人掉下去。)
四.重要叙述手法
讨论:那本文描写大铁椎时,有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呢?这两种描写手法各有什么好处?
1.大铁椎籍贯、姓名不详,因为大铁椎不肯回答。 直接
2.大铁椎带有湖南、湖北(楚)口音。 直接
3.相貌:大铁椎相貌丑陋。(貌甚寝)直接
4.高信之说:大铁椎初来时不戴帽,用蓝手巾裹头,小腿缠白布。 间接
5.高信之说:大铁椎只有一个四五十斤的大铁椎。 间接
6.高信之说:大铁椎腰间缠着很多白银。 间接
7.大铁椎食量很大。 直接
8.行为奇特:大铁椎右腋胁大铁椎,饮食、拱揖都不放下。 直接
9.动作迅速:大铁椎曾在夜半,窗户紧闭时突然失踪。 直接
10.行侠仗义:大铁椎说自己曾夺取响马贼财物,又打死了不顺从的贼人 直接
11.明辨是非:大铁椎说面对响马贼的利诱-请他做首领,他也不答应。 直接
12.豪壮过人,不拘少节:直指宋将军不是豪杰。 直接
13.武功非凡:面对有能力一百二十多个响马贼,竟能从容面对,而且杀敌三十。 直接
直接描写的好处:使人物形像鲜明活现,像读者直接看到小说人物一样。
间接描写的好处:通过其它人物的观察,可使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小说人物。
五.活动与探究
(一)公元1644年,满清入主中原,明朝灭亡。在明末清初之际,政治人物的出路主要有以下3种,你认为这3种做法各有甚么利弊?假如你是明末清初时汉族的
1.皇室、官员
2.知识分子
3.普通百姓
你认为清朝会怎样对待你?而你又会选择如何自处(抗拒/接受)呢?
示例:
例子:
1.《大铁椎传》的作者__________
2.《左忠毅公轶事》的作者_________
例子:
1.引清兵入关的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子:
1.曾以______为根据地,以_______为口号的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英雄论英雄》: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主题:《说英雄 论英雄》
要求:围绕“我最喜欢的侠客或英雄”,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推出自己的最爱并阐述理由
[此项话题可在课下延续下去,引导学习关注《水浒》等名著,研究和探讨“侠义”的文化内涵,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疏财济贫、舍身求义、爱惜名誉、视死如归……]
六、作业:
《大铁椎后传》<根据课文合理想像>
温屿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大铁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游沙湖》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