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11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学校名称:     大兴安岭电大       

指导老师:   赵建刚               

学生姓名:      边    达          

学    号:    071130052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本)  

入学时间:     2007   春          

论文提纲

一、学法指导的原则 

1.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并行不悖的原则 

2.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在发展智力因素过程中开发利用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4.从学法理论指导操作训练中体验学法的原则 

5.坚持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 学法指导的方式途径 

1.精心计划,多形式进行学法指导

2.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3.建章立制,确保学法指导到位

4.横向联系,实现学法“三个沟通”

三、 学法指导应注意的八点意见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摘要】纵观十多年中学语文教改的轨迹,可以看到,中学语文教学是沿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培养非智力因素--学法指导”的方向逐步深入的。当前,中学语文界为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生动有效地语文,正在深化改革,探索,走”教会学生学习”之路,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和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学法指导。

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指导,以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为依据,语文学法指导应遵循若干原则。

一、学法指导的原则 

(一)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并行不悖的原则 

就教学过程而言,教与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我国古代名篇《学记》中就有“教学半”的说法。 吕淑湘先生则更是言简意赅: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美国认知心家奥苏贝尔指出,教 与学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两者在逻辑上是可以分开来的,但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就一般而言,好的 学法是以好的教法为前提而获得的,好的法又是保证好的学法的运用而选定的,教法与学法必须协调同步。 而语文学法指导,则是探索教法与学法融合规律,解决教法与学法怎样组合、渗透更科学的,它的基本思 路就是:实现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好比指导学生去掰一个壳子,既要 讲清掰开壳子的目的、知识、,又要重视学生在得到知识与方法后更想掰开壳子摸到核心的心理,从而使 教法与学法得到有机组合。在这方面,湖北黎世法老师的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经验。他研 究中学生学习的八个环节,并从中抽象出十条心理规律作为中学生的本质学情,同时根据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 中的六个主体环节设计了相应的六种基本课型: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以此来 保证教学适合学情的要求,教法适合学法的要求。这种课堂结构的设计使学法与教法互为作用,优化了课堂教 学结构,改变了过去单纯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研究的状况。

(二)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学生的智力,既是教学培养的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按照学法指导的, 传授知识本身,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基础上具备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思维能力,而思 维能力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由此看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目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而不是单纯的积累知识。

智力是不能传授的,然而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又是互相联系的。古人云:“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广学。”一方面,学习知识不仅必须以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为前提,而且必须通过紧张的智力活动才 能完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点脑子不动,不进行一点智力活动,教学活动也无法进行。另一方面,智力的发 展也不是凭空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的,离开了知识的学习与传授,发展智力就犹如空中楼阁, 无所依托。反过来,智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学的全部努力即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发展智力。我国语文教育受千百年传统教育的影响,历来重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忽视智力的发展。当前,我 国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业量大、难题多,频繁,学生死记硬背等现象,极大不利 于发展学生智力,这一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左右着语文教学。有的学生抱怨说:“现在学校里语文教学是: 记忆力用得过多,而思维力用得过少。”这兴许还是学生 “重理轻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庄子《逍遥游》中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离开了知识就谈不上学习,离开了智力就 谈不上会学,离开了方法就谈不上善学。知识积累越丰富,就越有利于智力发展,学法的掌握也就越容易。因 此,学法指导,必须把知识的习得、智力的开发与学法的掌握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发展智力因素过程中开发利用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固然与学生的智力因素,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有直接 的联系,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也着重抓了这些能力的培养,但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学习情绪、学习意志等不无关系,有时甚至有很重要的关系。根据学生感知教材的心理分析,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是通过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巩固、四个基本环节来实现的,而在这些环节中学习兴趣、学习 动机、学习意志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巴班斯基说:“如果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果他们有认识兴趣,有获得知识技能和技巧的需要,如 果他们形成了义务感、责任心以及其他的学习动机,那么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一定会更有效。”上海师大燕国材 教授曾概括出公式:A=f(I•N),意即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学习的成功(A)是由智力因素(I)与非 智力因素(N )共同决定的,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要开发和利用他们的非智 力因素。学法指导的实践证明,不解决“愿学”、 “乐学”的问题,也就谈不上“会学”、 “善学”的问题。 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愿学”和“乐学”是推动其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四)从学法理论指导操作训练中体验学法的原则 

对学生实施学法指导,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学习的理论知识。例如,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就应 当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记忆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如何提高记忆水平等有关知识。又如,智力水平问题,对学生 而言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就智力的内涵,各要素的核心及其相互间关系,发展开发智力的途径 等知识作精要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关键及其指归是什么。然而学法指导绝不可停留在对方法知识的介绍上 ,而应当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让学生体验到学法是否可行有效,以资转化为技能,养成习惯。这里的”训练 ”不等于一般的“练习”。练习往往放在新课结束之后,常常仅限于书面作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明显 ,而训练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 成能力,发展智力。

理想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诱导下,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 知,逐步学会语文的,初步地掌握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并为进一步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提 供基础。这样一种有领导的思考、和练习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始自终多方面受到严格、认 真的语文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种以提高训练效率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 ,力求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由若干互相联结渗透的有关听、说、读、写、思的练习群组成的,尽量压缩非训练 性因素,突出训练性因素,或变非训练性因素为训练因素。

(五)坚持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指导是学法指导的重要形式,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掌握学法的一般知识。但每个学生都有各 自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只有当学法指导和学生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知识与经验水平产生共鸣时 ,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发挥方法的功效。因此,教师在重视统一指导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 指导,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二者相辅相成。

二、 法指导的方式途径 

(一)精心计划,多形式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学法指导,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认知为研究对象,揭示语文 学习的本质、规律、探索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加强语言修养,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学法指导从内 容上讲,首先要注视指导学生掌握优化语文学习环节的方法;其次要从端正学习态度、坚韧学习意志、良好的 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加强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开启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才干的指导。从 具体操作上看,应当长计划,短安排,坚持循序渐进,一以贯之。

(二)有机渗透,寓学法于教学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法指导的根本途径,也是学法指导经常化、具体化,出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学法指 导必定应走渗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随意组合 的复合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为此目的,就必须改革传统的” 教”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设计以”导”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按此结构,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机渗 透学法指导:(1)备课要明学情,备学法, 即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 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2)预习设计要指点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全册预习法、 单元预习法,又要根据课文特 点指导相应的具体的预习方法。(3 )教法的选择应有利于指导学法,为学生良好学法的形成提供借鉴和规范 。(4 )教师讲解过程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5 )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自悟和学法。(6)练习设 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 使之”受用终身”。

(三)建章立制,确保学法指导到位 

学习常规,是学法指导的合理积淀,能对学生学法实行有效调控,并处于有序运行和良性运行状态,具有 较强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叶圣陶先生给《中学生》杂志写的复刊词中特别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 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自学(预习)常规、上课常规、阅读常规、 作业常规、复习常规、课外学习常规等等。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按一定规范形 成的习惯,才是良好的习惯,这是人们常说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如,指导学生自学(预习),按照“ 读查思写”程序进行,要求按“自读”(阅读感知课文,动笔进行圈点批画),“自查”(查阅工具书和 有关资料,参阅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课文前后的“学习重点”、 “学习提示”、 “思考和练习”等),“自思” (思考自学目标提出的要求,思考课后习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自学”(写出自学笔记,检索积累自学收 获)四个步骤进行自学,每一步都有具体有效的操作规范。学法指导设计的特点:(1)每课学法指导都要紧扣 教学目标;(2)每课的学法指导都要依据课文特色;(3)每项学法都要有具体的操作要领;(4)每项学法都 有相应的系统训练题配套,从而保证了学法指导的到位。

(四)横向联系,实现学法”三个沟通” 

横向联系,就是要在学法指导中把语文学科的学习同其它学科的知识广泛联系起来,由局部转向全面,由 微观转向宏观,使语文知识同其它学科知识在相互渗透中融会贯通,协同发展,产生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从而有利于学生结构向智能结构转化,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美国著名家华特•B •科勒涅斯说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谓“三个沟通”,就是语文学法指导与生活沟通,课内语文 学习与课外活动相沟通,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沟通。学法指导不能教师“剃头挑子一头热”,还必须重视学 生在学学法、用学法、创学法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个沟通”,沟通了学法指导的多种途径,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环境和相关学习背景的指导渗透作用。

三、学法指导应注意的八点意见

(一)要把”指”和”导”统一起来,对已揭示出的学法不可过时,当堂便弃之不用。

(二)要具体可行,即不可用“只言片语”或“教条”揭示学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迁移操作和灵 活调控。

(三)要把教师总结与学生自我总结结合起来,避免再次落入“包办式”和“注入式”的窠臼。

(四)要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大撒手的“放羊”,致使其名存实亡。

(五)要力戒“模式主义”,防止盲目的生搬硬套,而背离教学重点。

(六)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过程,忌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七)要坚持多样化的统一,注重有系统的归纳与分类运用。

(八)要保证区别教法与学法,不把自己的教法当学法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合适的学法指导 。

【参考文献】 

﹝1﹞罗光乾,梦想北大(提升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智力开发丛书,2007年07月;

﹝2﹞杨秀治,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部分);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版《教育学》;

﹝3﹞ 林丰勋;《教育心理学》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9年2月版《教育学》;

﹝4﹞邢改萍,《中国教育学术论坛》第三卷 、主编:   责任编辑:王芳荣、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国家级统一书号 ISBN 978-7-5077-3122-4;

﹝5﹞邢改萍《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中国教育教学网。中国教育教学论坛。学苑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国家级统一书号 ISBN 978-7-5077-2997-9;

 

雨浓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创新作文教案(九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长征七律》自主感悟生活品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