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40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浅议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一教学论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第二点明确告诉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当前,在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现象屡见不鲜。师讲生听,师问生答,成为一种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放下架子,尊重学生,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二册读《伊索寓言》一课时说:“作者钱钟书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同学们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你们是否也这样认为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作者这种说法,按作者这样说社会不是太可怕了吗,我们不是从小就要学得很狡猾吗?”我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同学自读课文,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我感到只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就能实现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目标。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课堂中,我们有些老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不是暗示),试想,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表面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穿新鞋走老路”,又走进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鸿门宴》,我在总结课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在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坚持哪种观点呢?。我没有立即让学生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不完整的,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于是,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组合,然后思考、讨论,最后分别请正反方派出代表进行辩论,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后来有同学这样说道: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得慷慨豪爽。他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暴烈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的探究的过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 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给学生宽裕的自主探究空间。
从生疑到释疑是学生学有长进的历程。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教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如教《我若为王》一课,我让学生读课题。“同学们,假若让你为王,你将怎样?”这一问题刚提出,学生的思维像开了闸的洪水。学生有了读和问的权利,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样变教师展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发言,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本组交流获得好评,小组成员全力以赴,群策群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保证自主探究的时间,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符尤见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一教学论文
浅议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葬花吟及其评析(苏教版高一备课资料)
下一篇:
回归历史真实的解读 ——对《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