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阅读:430
标签:
备课资料
冯小刚:这个时代不产大师(《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新片上映。
中新网8月18日电 据“凤凰网”消息,日前,《纽约时报》以《Filmmaking in a Climate of Caution》(如履薄冰的电影)为题,对正在热映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做了详细报道。文章全文如下:
日前,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国内地票房已经冲破五亿,正向七亿的目标迈进。同期电影纷纷避让档期,《唐山大地震》一枝独秀。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外媒的注意,《纽约时报》日前刊登评论,在肯定了电影在观众口碑和票房成绩后,也进行了反思,探讨该片的票房成绩是否预示着中国电影品质上升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冯小刚导演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戒律太多,产生不了大师,认为这已是中国商业大片在现行的环境下,所能交出的最满意的答卷了。
原文标题:Filmmaking in a Climate of Caution(如履薄冰的电影)
北京。影片开始,你会看见黑压压的蜻蜓成群飞舞,人们认为这是预示地震的异常自然现象之一。接着是1976年7月27日中国城市唐山一个普通家庭很平常的一些生活场景。对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浑然不觉的两姐弟吵闹着,争着家里仅剩的一个西红柿,后来他们的妈妈把这个西红柿给了小男孩,平息了这场小纷争。
影片的时间流淌,到了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惨绝人寰的大灾难爆发。建筑物开始摇晃,地面裂开,砖块、水泥板、房屋屋顶如疾雨般倾泻,这个有着百万居民的城市,在短短23秒间化为废墟。我们在影片开头见过的两个孩子也没有逃过这场浩劫,他们埋在灰砾中,一块水泥板压在他们身上,不能动弹,他们那幼小的生命正在渐渐消逝。
没错,这就是中国年度电影的开场了。从商业角度来说,这也许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引人瞩目的鸿篇钜制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英文名叫“Aftershock”(余震),用惊心动魄、极其逼真的特效重现了34年前的那场唐山大地震,地震共有24万人罹难。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随后还讲述了这场地震在震后30年里给一个家庭带来的情感及心理创伤。
成绩:观众感动、片方获利
由当今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之一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被冠以“情感大戏”的美誉。又或者,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后感受,称之为最强大的催泪弹。
“看这部片子,你必须要十分坚强,因为它太现实了,”一位自称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博主写道,“这部电影能让你体会生命是何等宝贵。”
电影投资方也很高兴地宣称,《唐山大地震》将标志着中国电影在全球商业电影领域跨上了新的台阶。这不仅仅是说它已经中国电影在国内市场的票房纪录——自上映以来,其票房已经超过了7,800万美元;这还是第一部与专注于巨幕放映的加拿大IMAX公司合作的中国电影,而且按计划,这部电影也将在全世界的IMAX屏幕上放映。
“我们的合作将有助于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华谊兄弟公司首席执行官王中军谈起与IMAX的合作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华谊兄弟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在中国的主要制作人。
反思:《唐山大地震》预示着中国电影品质提升?
然而,《唐山大地震》真的是一部伟大的电影,预示着中国电影在品质上即将踏上新的台阶吗?
《唐山大地震》一片根据加拿大华裔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有几分像是威廉-斯泰龙(William Styron)的《苏菲的选择》的中国版本。在这部影片中,一位母亲被迫在她的两个孩子中做出选择——只有其中一个能从这场毁灭性灾难中夺回生命。
在中国版的《苏菲的选择》中,这位母亲的两个孩子被压在水泥板下,救援人员告诉她,要是救其中一个,那水泥板另一头的孩子就会被压死。他们催促着,让她做出抉择——要快,因为时间所剩无几。
“救弟弟,”她终于说话了,以一种极度痛苦的声音,很小,但是已经足够女儿听清了。这部充满亲情、内疚、分离、救赎的家庭戏,无疑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中国观众。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唐山大地震”拍的尽善尽美,是一部伟大的影片,其中就包括该片的导演:冯先生本人。冯导在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显得谨小慎微,力图意思传达准确无误。
一名来自中国门户网站的,“这部电影将就上及格线。”
“这是旧式戏剧和戏曲模式的新版本,”一名中国朋友这样告诉我;他提到,当年毛泽东的妻子江青曾经热衷于那种华丽、艳俗的作品;这些影片通常讲述勇敢坚毅的革命者们如何打倒万恶的地主土豪们,并解救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的故事。
从多种角度来说,《唐山大地震》都表达出了一种微妙的情感,以及相当程度上的原创性。唯一的一个西红柿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那个市场受国家管控的时代,“一个”显然比一堆要来的真实。这表明,片中的家庭实际上就只有一个西红柿,所以母亲选择给儿子吃而不是给女儿。这一幕处理地非常高明,给观众以真实的触动。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有多处此类的桥段。
冯小刚:戒律太多 产生不了大师
冯小刚先生作为一名电影导演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中国,所有电影都必须经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但好像审查员们不能容忍这种原创性,而不管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要达到“伟大”的境界,原创性都是必需的。
展开全文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冯小刚先生本人也认同《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不错”的评价。即便这已是中国商业大片在现行的环境下,所能交出的最满意的答卷了。
“你是电影大师吗?”某网站的记者问道。
“我不是,”冯小刚先生回答。“这个时代产生不了大师”。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是面对着很多的戒律,不能触碰”,冯小刚回答。“你不能离这些戒律太近。不能是‘哗哗哗’趟河而过,而是要找河里冒起来的石头,跳上这个石头,再跳上那个石头,这么着往前走。这中间深一脚浅一脚的,有时候你知道往那儿走近,但不行,这儿有石头那儿没有,就只能绕。有时候没准一条腿掉水里头了,有时候甚至整个身子掉河里了!”
标签:
备课资料
冯小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对联欣赏ABC[思想、意境、修辞、格律](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
关于“5+2=0”现象的社会调查(一)
(本站论坛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