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587  
标签:教学案例 高三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三教学案例
高中写作讲义之三(高三必修教学案例)
    3.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1: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提炼: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前提,可以去阐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意义(结果)。这样我们可以想到:⑴在思维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那么多发明创造,才有“百家争鸣”的局面;⑵在文学艺术领域,正因为答案的丰富多彩,才有风格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多样,才有“百花齐放”的绚丽多彩;⑶在经济领域,正因为答案丰富多彩,我们经济才繁荣,社会生活才丰富多彩。

      例2: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4.追问对象法——即问一个“关涉到哪些人事物”

      追问对象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谓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变具体一点为“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为它作中心论点,谓语“雕琢”可涉及的人有: 丛飞,李春燕,洪战辉等,于是可以组合成文章主体部分的三个内容:⑴丛飞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⑵李春燕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⑶洪战辉等用爱雕琢心中的天使。

      例2:以“最美的颜色”为话题作文

      提炼:把话题补充为“什么是最美的颜色”,于是可得到分论点:⑴绿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是生命的颜色;⑵红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热情;⑶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纯洁。

    5.追问内容法-——即问一个“关涉哪些方面”

追问内容法,就是先将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再看这个句子的宾语可涉及到哪些人(事,物),然后补出来或者具体列举出来,即成为分论点。

     例1: 06年广东高考,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

提炼:将话题补充为一个句子:一代大家辛弃疾雕琢心中的天使。然后对宾语“天使”具体化,即得到分论点:⑴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爱国的天使(国家危难时);⑵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乐观的天使(受贬时)⑶一代大家苏轼把自己雕琢成的词坛的天使(文学上)。

      例2:《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             (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分论点的表述:1.“扣得住”,是说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2.“分得开”,是说所列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3.“排得顺”是说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

      3、命题型、具有“宽而虚”的特点,写作时要化大为小,“小而实”,让它成为你思想的载体。如07福建“季节”。

审题方法:明确概念(解词)——大中选小——推敲事理,添词成句。围绕词语,联系生活,推敲事理,添词成句,形成观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行文,避免偷换概念。如 “问”,论点是“非问无以学”,强调请教之问,但不知不觉写道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发问、瓦特因壶开而发问,这是探求之问。一个“问”字,貌同意不同,造成偏离中心。

       4、题意作文与材料作文相近。

(审题过程主要参考材料作文部分)

                    

               2、材  料  选  择

写作时的材料靠的是日常积累,特别是名人名言,历史掌故,当下一些发人深省的人或事。这些材料在平时可能觉得它一无所用,其实真还好的应试文章,都是以它类选材。如2005年湖北一满分作文。《俯仰之间》文章谈的是出世和入世。文中引用了三个例子:杜甫、陶渊明则是出世而苏轼则是既入亦出,生活在出入之间,作者在表现三人的生活态度时大量引用化用了三人的诗文,既点明了观点,又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记得那个悠然见南山”的采菊人吗,彭泽县令不能使他安心,反觉得久在樊笼中,于是他毅然起问田园,去追寻自己的旧林,去找回自己的故渊。虽然戴月荷锄、夕露而归,但出世后的淡泊,使他达到了一份宁静,找到了一份自然,更主要的是他找回了真正的自我——这样的文采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充实,底蕴丰厚,对人物的了解十分透彻,所以写作的材料应以日常准备起。

选择材料应注意:

①选择自己熟知而又不人云亦云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出新。

例文:怎样开启易拉罐

许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位满脸稚气的男青年倚窗而坐。他是个农村娃,一件崭新的白色半袖衫掩盖不住黝黑的皮肤。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梦寐以求的大学。男青年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对母子。


展开全文阅读
车厢内闷热异常。男青年感到口渴难耐。

“方便面、健力宝、矿泉水!”乘务员大声叫卖着。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极奢侈的饮料。读高中时,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如今,他要到外地上学了,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男青年不知如何开启这桶饮料。他把健力宝拿在手里,颠来倒去看了看。他把目光宝在了拉环的位置。迟疑了一会儿,他从腰间摸出了一把水果刀,企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发觉易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这里,却听见对面的妇女对儿子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妈拿过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

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年,只听“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嘭”的一声,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地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自己的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

许多年后,男青年参加了工作,却仍对这件事记忆犹新。他感激那位善良的中年妇女。她为了不使他难堪,没有直接教他易拉罐的开启方法,而是间接地完成了这一过程。妇女的举动是一种小小的善。

男青年把这种感激化做了更多小小的善,带到了社会的角角落落。

那位男青年就是我,那年我18岁。

这则小文谈如何帮助别人,文章选择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事情,引起人耳目一新,它避免广泛地大道理,又避免了陈词滥调。当然这样的事例不一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只要我们能以间接中搜集并直接运用即可。

②选择材料要准确。即:名人轶事绝不可张冠李戴,选择事例一定是观察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自编的寓言故事也应合乎情理。这类材料若出错则是硬伤,很容易被老师扣分。

③选择材料要注意多角度。前面提到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是一个例子,再看一个例子。

                      自己与别人

让自己愉快,很容易;让别人愉快,也不是很难;难的是让自己愉快的同时,也让别人得到了愉快。

大家都还记得2003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小品《心病》吧。赵本山饰演的“心理医生”赵大宝给别人治疗心病的时候一本正经,“把别人当成自己”,肝胆相照,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别人的心病好了,一笔横财落到他头上的时候,他却没能“微微一笑”,“把自己当成别人”,结果“嗄”的一声,“抽过去了”。

指点别人得到愉快的,自己却收获了烦恼,这就是生活。

诸葛亮“把别人当成自己”,为刘家的三分之一天下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只是他从未“把自己当成自己”,事无巨细,一概任之,直到死而后己。可惜他一心辅佐的那位习惯了愉快的阿斗,并没能继承他的事业,倒是国破家灭之后依然能够留下“乐不思蜀”的惊人之语。孔明先生九泉之下有知,也许只能是一声叹息。

一心为别人愉快的,非但没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愉快,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愉快,这也是生活。

李太白醉中遣高力士脱靴磨墨,被传为千古美谈。醉中的诗仙,毫无顾忌地要了一把真性情,真正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可是,他却忘记了“把别人当成别人”,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狂傲所开罪的不只是高力士,还有高力士背后的贵妃与玄宗。他自己愉快了,却没有注意到别人尴尬的笑脸下慢慢浸渍出来的愠怒。所以,他最终被逐出长安,只好无奈地发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牢骚。

只顾自己愉快,藐视别人愉快的,最终一定会失去愉快,这也是生活。

庄周先生对于“自己”与“别人”之关系的认识大概算得上是最复杂的一位了,有时候他坚持“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所以在回答惠子的问难时才会有“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精彩论辩;可有时候他又认为不妨“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甚至因为一时糊涂或者说是因为一时高兴,干脆就搞不清楚是蝴蝶在梦中变成自己还是自己在梦中变成蝴蝶了。

庄周先生的大智若愚或许能给我们最重的启示:在处理“别人”与“自己”的关系时,我们不妨灵动一些,根据环境与时机的不同,适时调整自己的态度。而调整的原则或者说是目标,当然应该以让自己愉快,也让别人愉快为最高追求。

生活中的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身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如果剥去身份、地位这些外衣,回归到人作为人的本质,我们到底又有什么区别呢?请允许我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结束本文: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文中共用了四个例子,小品、李白、诸葛、庄周,但角度各不相同,小品给别人快乐自己烦恼。

诸葛,没给别人…………

李白,自己快乐,给别人烦恼。

庄周,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

这样的文章,层次清楚,材料准确,角度各异,论述全面无异是满分作文。

材料一定是证明观点必需的,应不枝不蔓,中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是:一是拉郎配,不合适的材料一定要往上贴。如诚信:写一个女孩酷爱拉琴但又不会拉,家长反对,于是跑到外面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是聋子一直鼓励小女孩,小女孩最终成为音乐家。作者感慨,阿,这就是诚信的力量,只要有了诚信,人间胜似天堂,很显然若本材料谈鼓励的价值或自信的力量才是合适的。

另一种情况是随意转移话题。2005年湖北卷有人写道:我们只有入乎其为,才能更好地观察认识社会。当今社会物欲横绕,人情淡漠。我们如何来纠正社会风气呢?只有加强廉政建设,彻底反腐败,国家才能富强,君不见胡长清、成克杰之法是社会的渣障,他们大肆侵吞…………,本文仅开头一句是对的,后面任意转移话题,四处开花,文无中心,杂乱无章。所以证明观点的材料点到什么位置为合适一定要有个度。

3、选  择  文  体

现在作文一般都是文体不限,这给写作者以极大的自由空间,因而写作者在动笔前应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文体。

需要说明的是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或者写成四不像的文体。当你文体一旦选定,你就应遵循该文体的格式。

重要文体写作要领。(1)记叙类文章写作要领。①写景的记叙文。应写出景物特色,突出景物个性。从表达中心的需要出发,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还要选好写景角度;最好能够由所见之景引发开去描绘出更广阔的图景。

②叙事性记叙文。

应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以事件的产生、发展、高潮、结局为贯穿全文的要素;把所叙事件中的人物置于从属地位;要巧妙设计线索;合理安排结构。记叙一件事时要从所记叙的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记叙多件事时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尽可能地小。

③写人的记叙文。

应有明确的中心,要紧紧围绕中心来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可以以事件为依托;安排好顺序;调整好详略。要选取对某人物的第一印象或最新印象来写,比较容易突出人物的特征,最好能够以小见大;写人不求全,只要能突出人物的特征写一个局部照样能使人有神韵。

                             

                              芬 香 永 存 

    那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您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您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您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


展开余文
    妈,您走后我变乖了。为了纪念您,我变得勤快多了,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把物品放得整整齐齐;把家具擦得闪闪发亮。一切都像您从前为家里做的一样,就像您从未离开;以前您爱唠叨我乱放东西,说女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坏习惯,得改掉。每次我总是向您嘟起嘴巴,撒娇说有妈在我怕什么。您在世的时候怎么也没办法改掉这坏习惯,总爱依赖您,现在您走了,我居然就把这坏习惯改掉了,要是您看到我变得这么乖,该有多高兴啊,是吗,妈?我真的很希望您能听到,为了纪念您我改掉了。

    妈,您走后我更关心妹妹了。为了纪念您,我对妹妹就像您从前待她那样温柔,我时常检查妹妹的作业、考勤情况等,您放心好了,妹妹也很听话,我们都长大了,不会像以前那样总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吵嘴惹您心烦,也许您不知道,连邻家的九大娘都四处夸我们两姐妹听话懂事,还说要她的二狗娃以我俩为榜样别再老跟他小弟打架。妈,您听到了吗?为了纪念您,我变得更像姐姐。

    妈,您走后我就把头发留长了。为纪念您,从不留长发的我——您那假小子似的女儿决定把头发留长,留得长长的,像您当年一样。走在村里,他们都说这孩子越看越像她妈呀。妈,以前您总怪我把头发剪得那么短,说一点儿女孩子的味都没有,叫我把头发留长,我死活不肯,总说往后一点再说。现在我的头发长了,真的很长了,而妈妈您却不再在身边,您却看不到了。妈,我多想您能看到。为了纪念您,我把头发留长。

    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地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

(2)议论类文章的写作要领。

①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正确是论点明确的前提,论点含糊不清是议论文的大忌。

②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确立文章的分论点。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多半是总分式的,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对照式,也可以是递进式的。

③要注意文章论据的选择。

论据一定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必须是真实的,有典型意义的,还要有新鲜感,能吸引人。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④学会运用论证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a、例证法;b、引证法;c、因果法;d、对比法;e、类比法;f、喻证法;g、反证法;h、引申法(归谬法)。

(3)散文写作的基本要领。

①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指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一致。

②写好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a、富有强烈的情感,情是打动人心的首要方法,文章只有有了情,就会自然成文。但这种情必须是真情,而不是无病呻吟,矫情自作。b、文意要深。散文可以借助自然景物来喻指生活。阳光、绿叶、山川、峭壁、青松、台阶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只有寓意深刻,才能使文章达到高的思想境界,而这即取决于认识水平,又取决于学习思考。c、构思要能放能收,选取事例要概括、形象。d、语言要优美、含蓄,富有张力与蕴含力,自然舒畅。

近几年得分率较高的是两类文章,一类是议论(抒情)情散文,一类是所指“出彩”文章。如下文。

                    包容

登上山顶,抬头看天,低头看海,你便觉得整个人都包容其中。

山是包容的。山阿!你高低起伏,连绵不绝。茂密的树丛是你的头发,明亮的湖泊是你的眼睛,小鸟的歌声是你的嗓音,无论是野草还是古树,无是山雀还是百灵,无论是细泉还是瀑布,你都用宽阔的胸怀接纳它们。

父亲是山,有着山一样包容的胸怀。朱自清的父亲包容了儿子的少年轻狂;华盛顿的父亲包容了儿子的调皮捣蛋;而我的父亲,包容了我叛逆的举动,包容了我的冷眼相向,包容了我的幼稚与可笑。谢谢您,默默无闻包容我的父亲。

天是包容的。天啊!你的颜色那么温柔纯净。如纱的白云是你的衣裙,七色的彩虹是你的发带。

无论是牛毛细雨还是飘泼大雨,无论是丝丝清风还是狂风大作,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你都用你的爱包容了它们。

母亲是天,有着天一样包容的爱。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成为残疾人后,没有弃他而去,没有打骂抱怨,有的只是满心的怜爱与坚强。是她推着儿子到地坛散步,是她鼓励儿子不要悲观失望。如果没有她,史铁生怎能从悲苦的境地解脱,怎能开始新的人生?同样,我的母亲也用她的爱包容着我的任性,包容我的喜怒无常。谢谢您,用爱包容我的母亲。

海是包容的。海阿!你广阔无边,你容纳百川。水涡是你的笑  ,浪声是你的笑声。无论是小虾还是巨鲸,无论是微波还是惊涛,无论是扁舟还是航母,你都大度地接纳了它们。

老师是海,有着海一样包容的心。老师的学问渊博似海,老师是载舟的海洋。也许我们有点笨,也许我们有点调皮,也许我们爱惹麻烦,但是老师总是诲人不倦,使我们如坐春风。谢谢您。用心包容我们的老师。

山那么高,天那么远,海那么深。而我,那么渺小,被包容其中。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们呀——高山、天空、海洋!

这是2004年北京卷的满分作文,原载中国教育报,原文的评点是:

读来如同置身高山、蓝天、大海的怀抱,倾听着满含真情的咏叹调!短短的几十分钟写出如此奇文,可惊可叹!本文构思可谓奇特,情溢四海而又一线贯之,先写“登上山顶,抬头看到,低头看海,你便觉得整个人都包容其中”作为引领和统合,下文分述之;写山的包容,父亲是山;写天的包容,母亲如天;写海的包容,老师似海。最后分别照应山、天和海而点题并歌颂之。没有生活的体验和发自内心的感情,是写不出这样声情并茂的文章的。(《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1日第6版。

再如下面一篇出彩作文:地上的绳索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短跑比赛——在本来很平坦的操场的地面上,每隔一两米扯上一条长长的绳索,整个赛区就像一页横格纸,参赛者将被蒙上双眼从上面跑过去,而又不能踩着绳索,若踩着就自动放弃比赛。

正式比赛之前,所有的参赛者被召集到操场上他们参观,熟悉一下“地形”也可以作预习在上面跑一跑,找找感觉,以便记住绳索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所有的参赛者就被领进一间屋里,全部蒙上双跟。

发令枪响过,正式比赛开始了。绝大多数的参赛者都是小心翼翼地跑动着,惟恐踩着绳索被淘汰。只有一位小伙子,不顾一切飞快地跑向终点。结果,他得了第一名,成了冠军。原来,在所有的参赛者被领进屋,蒙上双眼后,那些郑重其事地拉扯好的绳索即被全部撤除。

其他的参赛者尽管都未被淘汰,可每一个都成了短跑比赛用时之长的“创纪录”者。

当培训师问那个小伙子,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小伙子爽快地回答道:“情愿犯规、被淘汰,甚至摔倒、栽跟头,也得跑出自己的速度来……”结果,他又获得最佳心态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所处的环境和外在的条件,而是自身过多的“经验”和“常识”,并由此而带来的过多的顾虑,顾忌、过度的谨小慎微而形成的内在牵绊,从而造成一种怯弱、畏惧和猜疑的习性。

只有认清和克服了这种经验性、假设性的“妨碍心理”,我们才有可能专注高效地去工作、轻松愉快地去生活。

这篇文章讲了一个通俗的哲理,作者并没有拍起面孔说教,而是借助故事最后点题,新颖独到在平凡之中见精神。

 

杨长荣

标签:教学案例 高三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三教学案例 高中写作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中写作讲义之二(高三必修教学案例)
下一篇:诗词鉴赏点拨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