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23  
标签:教学论文
课堂提问与素质教育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四川省盐亭中学 向玉洪

      提要:课堂提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新奇的提问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巧妙的提问难易有度,难易结合,满足了全体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新奇 巧妙 主动 全体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人认为,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无非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多动,讲解时,多提几个问题不就行了。此言差矣,片面之至。 “让他多动”,他不动呢?你提问他不答昵?生气,骂人?

      你生气,你骂人,学生也许会迅速行动,专专心心。实际呢?古代雅典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而非具体手段。它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既然是“主动发展”,也就是自觉自愿积极的发展,而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让人驱使着发展,怎能用逼迫之法昵?

      课堂提问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它能极大的刺激学生的主动性。但如果提问不讲质量,不是精心设计,而是任意为之,你的问题口一张提出来了,学生不愿答或答者寥寥,咋办?

      成功的课堂提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促进思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而且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问得新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根据心理学“变式”的特点,提问要力避直白。新颖、奇特的问题,往往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的兴趣。怎样做到新奇呢?

      1.一反常态,变换提问角度。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 《春》时,学完“春花图”后,在激发学生爱花、爱美、爱大自然的情感时,教师为了渗透“不能攀摘花草”的思想教育,可问:“学校里的花能不能摘?”如此问法毫无味道。若先问:“学校里的花美不美?”学生答“美”后,则故意示误:“是啊,这花真是太美了,放学我们赶快去摘一朵,插到自家的花瓶里去,好不好?”学生不加思索,就会答“好”,正好中计。这样的问法正因为新颖,故能引人思考。

      2.今昔并提,联系现实。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课文写的是过去的事,如果联系学生实际,今昔并提,也显得新奇有趣。

      例如,教学《回忆我的母亲》时,第3段首句写“母亲共生了13个儿女”,第二句又写“只留下8个”,其余的都被“溺死”。针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这一目标可设计一问题,如果问:“这样写真不真实?体现了回忆录的特点没有?有什么好处?”那就毫不引人回味。如果今昔并提,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改成:“生了13个儿女,明明违反了计划生育;‘溺婴’又违反了《刑法》,为啥还要写出来?”这样一变,必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3.提问的题型变化多样。或选择、或判断、或归类、或辨识、或配伍、或填充、或简答,灵活变换,则能始终给学生新鲜之感。在政治、历史等科的教学中,这一点就做得很好。

      4.于无疑处生疑,可以收到“平地起惊雷”的效果。

      如《孔乙已》一文第6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学生往往一读而过,无凝可问。如果教师设计一问:“小伙计‘在这些时候’可以笑,平时呢?为什么?”这样,平地起波澜,学生必定主动思考,喜闻乐答。

      新奇的提问固然耐人寻味,促人思索,解决了学生“愿思考,想思考”的问题,但如果思而不得其解昵?这就要注意:

      二、问得巧妙。巧妙的提问度做到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摸得着”。过易,使学生产生轻视及厌倦心里;太难则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产生逃避心理。难易适度,有难有易,差生有收获,优生“吃得饱”,各类学生需要得到满足。巧妙的提问无疑能“促使全体学生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才算巧妙?

      1.讲究序列。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提问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一般地,认识记忆性问题为先,推理性问题次之,以创造性及评价性问题殿后。以语文的段落教学为例,先宜以内容为问,次问关键词句的分析,再问地位作用的评价,后问借鉴仿写。这样,难易有序,就使学生思考而能得其解,成功之乐将会强化他的主动参与心理。

      2.善于铺垫、善于引导。有些问题本身有一定难度,学时一时难以作答。此时,教师就应铺路搭桥,巧设台阶,循循诱导,使学生在“开而弗达”、一筹莫展的困境中忽遇“柳暗花明”,恍然顿悟。例如教学《藤野先生》第一部分(1—3段)时,围绕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认为这几段可以删去,你认为昵?能谈点理由吗?”备课时我估计学生思考有难度,于是又没计了一组“台阶”式的问题:

      ①作者为何厌恶清国留学生?

      ②作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是什么?

      ③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作者留学的目的与写藤野先生有联系吗?

      课堂一试,学生大多能“登台”而顺利“入室”。此为台阶巧,有时难设台阶,则应巧诱导。

      巧妙诱导的基本要求是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常用的方法有对比设问、比喻设问、举例或设例设问等。例如,教学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时,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写法是化静为动,为什么要化静为动学生难于理解。而这个问题的理解又包含三个方面——视觉因素、精神因素、时代因素。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分解出三个问题:①事实上“山”和“原”可能动吗?感觉上呢?②与作者当时的精神有关吗?③有无时代的原因?然后,巧妙诱导,各个击破。对于第①问,我采用设例法来设问诱导:“当你久久的凝视白雪覆盖的远山,你的眼睛会怎样?你会产生什么感觉?”对第②问,我用对比设例来提问:“同一事物,你高兴时所见到的和烦恼时所见到的有何不同?”对第③问,则用比喻法采设问:a.“夏季,骄阳似火,天地间的生物一定是什么感觉?”b、“骄阳中的动植物都觉得酷热难当,正如不同时代下的不同人物一样。当时是什么样的时代?毛泽东同志笔下的群山应顽强还是怯懦?”像这样步步逼近,深入浅出,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又使其自然理解了难点,掌握了知识。假如,老师将问题答案灌给学生,学生被动存贮,囫囵吞枣,怎么吞得下去?又如何消化得了?长此以往,素质教育的实施岂不成为一句空话?


展开全文阅读
      综上所述,成功的课堂提问,使学生乐于思考,而且思考有成。这样的施教必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001年9月
标签:教学论文 课堂提问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汉语语音难点大扫荡(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教师下水作文)(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