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760  
标签:教学论文
龙首凤尾味无穷——再谈新课标下的开头和结尾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江苏省东海县马陵山中学 傅玉玲

      【内容摘要】:教学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反思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大讲特讲新课程标、实行教学改革的今天,应该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效益。作为教师如何把学生引入这种新课堂的氛围,为此对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新课标 新课堂 探讨 开头 结尾 方法

      一堂新课标下的好课与其好的开头和美的结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人把这比作龙首凤尾。我国古代学者李渔对开头和结尾有着这样的评述:“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丢,……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收场一局,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月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局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可见李渔对开头和结尾是十分重视的。

      讲课就像雕刻,宏见其美,微见其精,反复玩味,其乐无穷。就从讲课的开头和结尾看,其方法必是多种多样的,一堂课头开得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结尾收得好,不仅可以强化整体讲课的效果,而且往往可以使学生因为最后的满足而谅解老师讲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达到拾遗补缺的特效,因此也有人把上课的开头比作“乐器定调”;把结尾比作“建塔完顶”。大凡出名的演讲者,尤其是名师上课。更值得一说的是现在新课标下的新课堂,作为一名教师能否把学生很快引入学习内容,激发他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激情,都十分讲究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一 、讲课的开头法

      “万事开头难”。讲课也是这样,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也很重视开头,据说《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经过了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同样,老师在考虑一节课的开头,也必须经过反复思考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一节课不管如何开头,老师都要考虑更好的为表现本课的主题目标服务,为讲课作铺垫。不能孤立的考虑开头,而要从课堂的整体构思出发,全局考虑成熟了,开头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开头方法:

      1、故事吸引法

      有位优秀的教师在谈怎样讲好政治课的体会时说:讲政治课最好不要一开头就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不仅是政治课的老师该这样做;语文、历史等学科的老师更应该多用一些生动有趣,短小精悍;而又有针对性地故事,不仅可以一开始就像磁石一样引学生,激发上课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带进开放的课堂,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效果不容置疑。笔者在讲授季羡林的《成功》一文时,就引用这样一个故事《成功从脱鞋开始》,故事的大概是40年前,前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的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了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的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主设计师就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故事讲完了,笔者开始问学生,加加林之所以能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脱鞋。”我继续追问:“脱鞋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吗?”(不是)“那是什么?”(小事、细节)“别人为什么不脱,而唯独他脱呢?”(习惯)“那好,学生们来思考一下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提出后,马上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很快找出问题的答案,天资+勤奋+机遇=成功。问学生这里有“习惯”这一因素吗?(没有),这也说明成功的秘诀不只一个。同学们在课外还知道有关成功秘诀或公式吗?这样就巧妙地把同学们从课内引向课外,师生互动交流便可找到许多答案,比方说:有的学生就写出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关于成功的公式A= x+y+z,并能指出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教师再适当引导加以总结,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也向课外渗透了许多,这样的开头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怎能没有益处呢?

      当然用故事开头必须注意两点:一要短小精悍;二要针对性强;三是能为讲课主题目标服务。如果东拉西扯不上路,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事实震撼法

      讲课用事实开头可以令人吃惊,提高注意力的指向性。笔者在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时,就是这样开头的。“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的长征吗?十二个月的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了这些课文,你就如同走了长征之路,更加深刻地理解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用长征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实震撼学生,学生就会对本单元的知识感兴趣,就会被红军的壮举所感染,这样的开头效果就好。当然运用此法要选取事实的新、奇、真,能够让学生震惊的事实,切忌乱找事例。如果找的事例不新、不奇、再不真,不仅不会震撼学生,引起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造成学习上的负担。


展开全文阅读
      3、名人轶事法

      名人的不朽事迹最令人钦佩,特别是会使学生为之倾倒的那些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以及模范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永远是鼓舞大家前进的精神力量。用名人轶事开头,会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持久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大力推行的新课标新课堂的今天,运用名人轶事法会给学生带来激情带来活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引向开放、合作、探究的模式,同时对学生也是一个激励,如笔者在教授《沁园春˙ 雪》《七律˙长征》等一些毛泽东诗文时,会讲述一些毛泽东的轶事,以此来激励学生。在学习一些关于科学家的诗文时,将一些与这些科学家有关的轶事,像《哥白尼》、《斜塔上的实验》、《贝多芬传》;在学习一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文章时,就引进一些与课文或与作者有关的轶事,学生会更感兴趣。

      诸如以上所举的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总之,在用此法时优点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是上课就找轶事,甚至牵强附会,生拉硬套,使所讲内容与本课主题偏,造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不知所云,离题万里的课堂。

      4、创设疑问法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提个疑难问题,或者连环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用这种方法开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增强讲课的吸引力,特别是把学生引领到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氛围之中,这种方法引入授课是一种普遍常用的方法,笔者在教授梁启超所写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就问学生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梁启超先生是怎样阐述的?学生对这些问题不能单凭自己头脑中的那点知识盲目回答,他们只有积极主动地去看书、讨论,只有从文章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把学生引入讲课的主题。

      创设疑问法在平时的教学开头中,使用率是很高的,他不仅用在一节课的开头,而且是贯穿讲课的始末。用得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会让学生产生迷惘,不知所措。这里要求教师在使用时注意问题设计的难度、可行性,尤其是创设疑问的艺术性。

      5、赞扬歌颂法

      此法适合讲授描绘祖国名山大川、河流湖泊;或描写人物的文章。如果是学习有关母亲的文章可以先对伟大的母亲利用一些古诗文或一些比喻来赞颂母亲,之后再引出像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等文章;如果你所讲授的是有关爱国情怀的文章,就可以大赞特赞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称赞能够体现我们祖国美的人文景观。从三皇五帝到尧舜禹,从四大发明到古长城,从泰山日出到钱塘江的潮水,无不显现祖国的美,正因为我们的祖国这样悠久壮美,才孕育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像《枣核》、《始终眷恋着祖国》、《春望》、《泊秦淮》等古诗文就可用赞扬歌颂之法开头。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教师事先必须考虑好适合才用,如果用得不恰当,学生就会认为老师在做作,华而不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 、图表显示法

      这种方法针对性强,不是所有课文都能用的。教师讲课时应先把全课的中心内容缩影成图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同样可以引起学生集中注意力和有趣思考。如笔者在教授《人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就事先将课文内容缩影为图像,远眺纪念碑——掌握其方位、整体形象;近看纪念碑——了解其结构;再把十块浮雕的图像映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指出每块浮雕的图像名称、时间、位置、顺序及浮雕的主题意义 。这样的引入能很快地吸引学生,把学生带入合作、探究的氛围内。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合理的运用此法,不仅可以把那些适合展示的宏观世界,像一些关于建筑或山川河流的说明文展现给学生;而且可以把微观世界的一些细胞、质子、中子、电子等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展现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开头学生既直观又感兴趣,委实是一种好的课堂开头。

      7、激起感情法

      讲课开始,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的对象,寻找彼此间的共同语言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为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所说的依据听课的对象不同而选择适合听课者的语言,是指你所面对的听者是什么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社会上的闲杂人员;是学校的学生,还要看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校里的学生;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就中学生而言还可分初级中学的,还是高级中学的;假如是初级中学的还可分是才入学的,还是快毕业的。即使是同一个年级的也有区别,是先进班级的,还是落后班级的,这些因素教师都应考虑到。切忌生搬硬套,不然你的讲话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举例来说,你用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语言讲给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听,就不可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也就达不到激起感情的目的,因而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上课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最为合适,效果最佳,这不仅取决于教学的内容和接受知识的学生,而且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性格、知识、修养等多个方面。

      二、讲课的结尾法

      一节好课的开头是很重要的,一节好课的结尾也同样不容忽视。出色的讲课收尾能使学生在每课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浓厚地学习兴趣;它不是宣告学习的结束,而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衔接前后内容,是联系课内、课外学习的纽带。因此,“收尾”同“开场”一样重要。

      收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前边讲到的“开头法”在结尾时也可以运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提示新课法

      预习新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前后的内容,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使授课知识变得系统、完整。结尾时提示新课,就是根据本课讲授的内容,运用适当的过渡语,诱导出新课。其做法:(1)把本课的结尾与新课的开头衔接起来,起到“桥梁”的作用,以便加强本课内容的连续性。(2)把本课的内容与新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提出预习中应该了解和注意的问题,着重找出同一授课单元中新旧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比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避免盲目性和走过场,并用提问的方式预习检查。这样,即诱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又提出了预习的方法和重点,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2、留下窗口法

      新课标下的课堂,最忌讳的是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做对老师是劳而无功,事倍功半;对学生是疲而无获,影响学生。高明的老师是给学生多留下一些像窗口一样的空白,这样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也给新课堂留下了一道亮丽的光彩。那么,应该怎样留下“窗口”呢?(!)对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在认识上没有统一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没有搞清之前,不要在课尾匆匆“统一”,应该留下“窗口”,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讨论。(2)教师应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思考留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才恰当,最好是留给学生一个通过合作、 讨论、探究可以自行解决的问题。还应该考虑到留给学生的问题,既可以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又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展开余文
      3、课外延伸法

      课堂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都是有限的,要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知识,应当开辟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1)利用讲课结尾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2)利用讲课结尾指导学生尽快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幽默风趣法

      有时,用一个幽默而富有哲理的故事作为讲课的结尾,也能起到引申的作用。有经验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就在下课时讲了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一个人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于是这个人便弯下腰捡了一些卵石放进口袋。第二天口袋里的卵石变成了钻石、红宝石、绿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捡到了一些;后悔的是他没能多捡。这位老师讲完后对学生说:“做读书笔记,也具有同样的道理。”之后他宣布下课,这个故事给学生产生了许多联想。

      讲课时,从始至终都应采用幽默法,用幽默风趣地方式结尾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消除疲劳,从愉快中悟出道理,从兴奋中走出课堂。因而更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这事实上也是教师对下一节课的良好动员。至于具体方法,可以讲个笑话,可以朗诵诗句,也可以做个富有特殊含义的动作,等等。

      总之,课堂收尾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以外,还可以采用收尾呼应法、末尾显志法、抒情议论法等。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做好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这不仅要对常用的方法多了解、常运用,还要经常反思,悟出道理。只要你能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运用自如,就一定能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书目:

      1、苏编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2、苏编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3、雅瑟编著的《小故事大道理》

      4、《中外名人故事集》

      5、李渔的《闲情偶寄》

      6、《毛泽东诗词集》

      7、《名人名言》
标签:教学论文 龙首凤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中考作文要追求一点文化色彩(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学生渴望的新课堂(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