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48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心理因素探究(人教版教学论文)
           

 摘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求得事业上的成功,除了应有健全的体魄,具备专业技术技能之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里有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率为21.6%-32%,并呈上升趋势。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同学案与他畸形性格由来已久有关。因此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

关键词: 个性心理    因“材”施教   自主意识  创造性       双赢

 心理学上所谓的个性(又称人格)指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渴求或欲望。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如饥渴时求饮食,寒冷时求衣被,孤单时求伴侣,疲劳时求休息,其中饮食、衣被、伴侣、休息是需要,而采取行动以获取这些需要的直接动因就是动机。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精细分工而又高度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悄悄影响着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当代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创业热情,但存在急于求成的倾向和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市场经济的冲击,贫富差距的拉大,金钱在社会中作用的进一步凸现,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加实际,更加急功近利;经济体制的开放,社会上成功人士的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实现自我”的激情与愿望,他们志向宏大,报负远大,但又放纵任性,自我感觉太好,自我评价太高,个人价值第一,个人利益至上;长期生活在幸福之中,过度呵护、关心造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当代学生的一些新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这些特点,必须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如何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是当今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如何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下面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

这里所说的“材”是指教材,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表现了人类的许多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比如: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自珍自爱、忍辱负重、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等等。很显然,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育的。

如,上《愚公移山》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愚公当时虽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恒心和毅力,害怕吃苦,能移山吗? 如果愚公当时不付诸行动,坚持不懈,百天如一日地去做,能移山吗? 那么移山都是空谈。愚公就是以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扫清了道路。愚公以实例告诉我们:信念+信心+恒心=成功。在通往理想与成功的道路上跋涉,的确是痛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不怕苦,苦一时;害怕苦,苦一世。任何一样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不懈的努力。同样,我们对于学习,只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如,上《变色龙》因为这篇小说最大的写作特色便是对话描写,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欢的“演小品”——课本剧打开突破口。课本剧的内容来源于教材,但通过同学们的集思广益,所编剧本更加符合学生们的思想,更能表现出学生的个性。这样创设情境的目的,为了让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在表演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奥楚蔑洛夫的媚上欺下、阿谀奉承、变化多端,赫留金的卑躬屈膝、逆来顺受,都被演员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忍俊不禁。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把学生引向一座“高山”:居高而望,一切尽收眼底。这时的学生,他们已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人物性格,他们已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积极体验者。

在教学《满井游记》时,教师设疑: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而深入地体会作者欲扬先抑、力求形象生动的写景手法;理解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出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主题。

最后的迁移拓展环节,教师出示有关四季的画面,综合训练学生写景的能力、借景抒情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的能力。

当课件出示这十四幅图时,课堂上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纷纷看图对照文句与课下注释开始了热烈地抢答。从本人多年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经历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课后学生们也说这堂课是他们上过的最有意思、也最感兴趣的文言文阅读课;希望老师今后在讲文言文时能多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象哥白尼不迷信他人,不畏权贵,创立地动学说;徐霞客跋山涉水,踏遍祖国山山水水,提出许多独到见解;;鲁迅目睹国民之麻木,毅然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新路子……前人先辈的探索精神,令学生钦佩。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穿凿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正面引导,书写学习心得体会,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疏导心灵深处的阴影。 

二、强调自主意识,克服依赖性

    自主性是指人们凡事力求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自己寻求解决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效率不高的另一原因是学生自主精神欠缺,没有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教什么,就学什么,布置什么作业,就完成什么作业,不懂得自己应是学习的主体。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诱导学生发扬自主精神,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教本到多媒体影视文化学习语文,正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展开全文阅读
     首先要适时鼓励,定向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笔者在汉字规范化教学中,针对社会上错别字多、繁体字滥的现象,要求学生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加以订正。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结果比教者单方面讲解罗列好得多。教说明文时,为了让学生学习说明书的写法,我要学生各自找一份新产品说明书,然后交流,归纳写法,在此基础上再练习写作,效果颇佳。同样,教学通讯,我就组织采访;教学新闻,就让学生先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久而久之,学生“自主而自动”的意识就增强了,“要自学,靠自己学”的风气开始形成。

    其次,要授之以“法”,学生的自主精神才能持久。强调自主,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尤其在学生“自主而自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适时授之以法就显得更为重要。如能通过教者的“导”,让学生不断“悟”出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也就会少走弯路,自学的效率也就更高。我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探寻学习语文的方法,曾先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出“预习法”、“不同文体分析法”、“课堂笔记法”、“复习法”,“作文素材积累法”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探寻科学的方法,能大大增强他们自主学好语文的信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法则”。我特别重视推广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土生土长”的方法,倍感亲切,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我还适时组织交流,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学习的主人。学习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学会“自得”的本领,那么学生的依赖性就能真正得到克服,他们就会逐步迈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三、鼓励求异,培养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我们教学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教学中我们要倍加爱护,积极引导,尤其要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同样,对学生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也应及时肯定。如《口技》一文笔者已讲过多遍,在分析该文首尾呼应技巧时,以往总是说开头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和结尾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种首尾呼应,作者反复强调,旨在突出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可有一次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只要在结尾处写“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就行了,开头可以不写。理由是读者看到具体描写时,会猜测口技艺人用了很多道具,可是读到结尾,才知道原来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会感到惊讶,更敬佩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文章也更吸引人。我对学生的这种见解,立即加以肯定,并且说:“你说的这种写法,就是在前文有意设下悬念,后文再把实情告诉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写法。”接着又进行引导:“同一内容,有不同的写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象课文开头写,结尾再写,突出道具简单,反衬技艺高超,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当然也是很好的写法。这就叫文无定法,各有千秋。”这位学生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进一步鼓励他:“刚才的发言说明,学习语文要活学,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创造性的见解。”这样,学生的独立思维的素质得到肯定,求知欲就更强,这不仅对学生学好语文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将来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创造性也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当然中学生发言有时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尊重学生,适时加以引导,鼓励求异、求新、求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利用写作,培养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写文章的过程既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个性教育会收到最佳效果。

为了使学生认识做实事的重要性,便多次让学生写《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干实事、心里才踏实》、《做实干家,不做空想家》等文章;为了纠正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提高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写《得与失》、《两个自我》、《上进心与自卑感的对话》等文章;为了让学生正面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指导学生写《我爱家乡》、《售货员的笑容》、《追求》、《精神支柱》等文章;为了让学生感受同学友情的温暖,在刚送走转学的同学回来就立即要求写《送别》,并多次组织全班学生给她们写信;为了让学生体会奉献精神的可贵,多次安排学生写《校长》、《我们的班长》;在教《一面》时,抓住作者对鲁迅外貌由远及近的三次描写,讲述人物肖像描写的作用及方法,并迅即引导学生训练,要他们写身边熟悉的人物,可以粗线条勾勒,也可以特写细描。大家积极动脑,写得各有特色,有的寥寥几笔勾出《雨中师生情》、 《克尽职守的老门卫》,也有的细细写出《漫不经心的营业员》,《令人捧腹的小调皮》等。紧接着,我又把较为成功的习作作为第二范文讲评,作者们听到老师介绍自己的“成功之作”,心里甜滋滋的,既消除了范文高不可攀的神秘心理,又鼓动起大家学习语文的欲望和热情。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及时仿作,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及时知道自己学习的成效,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作文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最深入的表现,尤其是学习日记,更是学生思想的表现,学生对大人或许会说谎,对老师或许会羞于启齿,但却敢于或者惯于向日记袒露自己的心迹,作文和学习日记是老师了解学生的一条有效渠道。在教学中可有意识地通过写作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讲真话、讲实话,鼓励学生向老师倾述自己的欢乐、烦恼与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疏通与交流,促使学生调整心态,形成健康心理。比如一位学生在习作《只因爸爸是农民》中写道:“假如我爸爸是老板,我可以悠闲自在学我喜爱的钢琴;可以戴上金边眼镜而不受近视之苦;可以不再穿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可以每天到食堂吃上可口的饭菜……只因爸爸是农民,我的追求最终还是失望。”文章格调低沉,观点错误。为此我在文后批到:“你说出了心里话,难能可贵!但你应该明白,奢欲是理想的绊脚石,正如但丁说的,‘一个人住在毛毯之上,稠被之下,绝对不会成名的,’一个人贪图享受,没有追求,不去奋斗,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自身潜力随着荒废的光阴一同失去,终生碌碌无为。**同学,为了崇高的理想,请你抖掉‘翅膀’上的‘金子’吧!况且,沿途的风光再好,也不如顶峰的景色瑰丽。我想,只要你努力,没有不能到达的岸。”

利用讲评,引导教育学生,一次作文的讲评中我发现至少有几位同学写到了一个女生,其中有个同学这样写道:“她总是默默无闻如无人知道的小草,在班里有了她是寻常的,缺了她也是寻常的。同学们很少注意到她,而她也很少出现在我们活动的圈子里。她喜欢独来独往,极少跟人讲话……没人了解她,没人注意她,甚至都没人……默默无言的她,你的生活精彩吗?”在讲评时,我说:其实有很多同学,一直很关心你,有很多双眼睛一直关注你,有许多同学很想了解你,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呢?从你的房子里走出来好吗?”许多同学鼓起了掌唱起了歌,我接着说:“我们欢迎她来读一读自己的文章好吗?”我发现这位学生读得很激动。我知道她缺乏的是别人的肯定与喝彩。从幕后走向台前,这需要勇气,这需要鼓励,我相信只要多加鼓励,就一定能够使她从这种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

还有一次讲评一篇文章,一位同学在她的文章中写道:“‘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预备唱,下面先是说听不到,听不到,接着便闹成一片,第三次了,我是怎么搞的,我无力的坐回位置,好失败呀!这样弄得我几天都没站起来领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指责与不满,这样几天下来,心里始终搁着块石头,我能跟谁说?”我意识到了她的落寞与无奈,也觉察到了同学们由于幼稚无知而造成了对她的伤害。于是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可能十全十美,就像这位同学文章写得很好,或许歌还唱得不错,只是领得不好。我们没有必要自卑,同时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会宽容,如果换一个角度,这种情况发生在你们的身上会怎样呢?下面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领歌,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地配合。”这一次大家唱得出奇的认真。


展开余文
在作文评语中应多给予鼓励,诸如“你能行的,不妨再试一试。” “不是你不聪明,只是努力不够。”“敢于正视失败的人才能成功。”“谁没有烦恼,想开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知道你一定能行的。”“别怕,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为自己找个理由大声喝彩吧!”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

五、阅读名著,陶冶学生个性心理素质。

文学名著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课外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美好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形成美好心理品质。“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 培根)。也就是说, 喜爱读书, 广览博识的人, 可以使自己变得明智、灵秀、周密、深刻、庄重、善辩, 从而使自己的一生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广泛阅读名著能让学生在与作家的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引发创造的灵感和冲动;在与佳作名著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修养,涵养个性。

教师如果在这一方面有意识的加以强化,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可以让学生谈谈作品中人物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的认识与评价,促使学生去感受作品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读《悲惨世界》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磊落的胸怀,读《简爱》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小人物的自尊与奋斗。

名著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许多幼稚的心灵,激发美好的感情,形成健康个性。我们相信,文化最终会积淀为人格。

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便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充满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热爱和想往;就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奋斗目标,因而就会有终生不衰的前进动力;就会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使我们的一切言行皆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我们自己也就成为受人欢迎和尊敬的人,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是丰富的,我们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方法上加以注意,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抓住一切机会,因势利导,经常地、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疏通,这样就一定能使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高,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赢。 

参考资料

1.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王道俊、王文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陈英俊《在作文评语中注入爱心》(《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3期)

 

追忆

标签: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学语言文字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论文)
下一篇: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