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433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追求有效,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需要语文老师熟练地运用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笔者认为要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理念 备课 愉悦、和谐  氛围 讲授  提问  高效率

高效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方面粗浅的看法:

一、有创新理念。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一个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使命是: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帮助学生找到学好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相信语文应走在新课程改革前面,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学生语文成绩才能真正提高。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有了兴趣的激发,有了乐学的欲望,整个学习气氛自然会和谐、愉快起来,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当然会提高了。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方面,知识有三层楼,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就是语文,这比喻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深刻,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这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基础性作用。生活处处皆语文,尤其是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你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考模式,也越来越重视语文,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权重也越来越突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重视语文,必然会吃亏。明确了这一点,学生会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中清醒过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2、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用电教手段创设情趣,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显示出重要性和独特性,它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当然,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定位应该是在“辅助”,应先备好课,分析学生的需求,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多媒体。表现重点、难点、主要逻辑框架,给老师留下足够的发挥空间,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

4、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尽可能的有所变化,不要让学生产生听课疲劳。

三、走近、欣赏学生,师生共创和谐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必须倾注自己的爱,“以爱动其心”,多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形成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做到的。

1、关爱学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倾听学生们的心声,帮助学生们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语文学习问题。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得到适度释放,才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也才能与老师更加亲近,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有利于有效教学。

2、尊重学生

全面参与、有效参与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离开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课堂教学就会流于形式,就会失去生命力。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尊重学生不仅表现在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更表现在在课堂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备课时,要强调“三备”:备课本、备教法、备学生,可是实际操作中,备学生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可谓精彩,教学的流程也很精致,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但是学生的实际收获却很少,热热闹闹、表面精彩的课堂带给学生们的是什么呢?是死记硬背,是被动接受学习,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严重伤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学生才会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做到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才显得丰满,充满活力。


展开全文阅读
3、走近学生

虽然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但是如果教师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会发现学生是如此的可爱,是如此的富有生机与活力。

教师要蹲下身来,完全彻底地接纳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接纳奇思妙想,包括接纳错误,协助学生了解错在哪,以及在一种支持学生的气氛下,让学生明白:“成功是不怕失败的,能够做最大的努力,让今天比昨天好”。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走近学生,教师不仅可以采取谈心、周记交流等方式,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在游戏中增进感情,加深了解,缩短距离;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班级用语,如可以在课上提问时喊出某个同学的“绰号”(当然要健康和没有恶意的),可以在讲课时使用一些同学们喜欢的流行语;还可以在学生们疲倦时,与学生们一起欣赏他们喜欢的音乐和动画片,让学生感觉你是他们的一份子,这样就很容易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当然就有利于教学了。

4、欣赏学生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在谈到人的需要时提出:人们大都“渴望被肯定”。所以教师要提高语文课的效率,就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能在课上认真听讲,教师就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关爱学生。

魏书生老师经常出差,但他所教的学生学习不仅没落下,而且学得很好,我想这离不开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特别是他对学生的赞赏。如:有时课前三分钟,他请每位同学让时光倒流,意念上走回当年自己最成功、最辉煌、效率最高的时刻,感受那时内心深处的愉快感、自豪感,使之扩大,使之迁移到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来。

所以,教师也应该真诚地欣赏学生,要善于赏识学生的闪光点,绝不要吝啬说出学生愿意听的语言,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予于及时、明确的肯定。欣赏是对对方最高层次的肯定,它倾注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文关怀,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学双方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对学生的欣赏要还给学生表述他们自己想法的时空,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还要想方设法扩大学生想法的“影响力”,让学生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尽可能地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精神生活。

四、有效讲授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②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③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激发学生投入学习,除此外,教师有效的提问,学生有效的倾听,使课堂教学保持相互的对话、交流。如我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借用了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方法。

  ⑴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⑵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⑶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⑷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⑸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⑹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五、有效提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教师在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是否问到点上,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明确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小得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问要有艺术性,形式要多样,环环相扣;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答案质疑。

如一位教师在区教研活动上过一堂实验课——《老王》。课前,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提出存疑的内容。在课堂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们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提出了质疑。教师以问引问,让学生自主研究:

  师引学生问题一:刚才同学们比较集中地对文末最后一句话提出了质疑,那么文章最后一句话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教室里寂静片刻)

  师引学生问题二:是啊,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思考××同学提出的“为什么老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去看望作者,还带着香油和鸡蛋,目的是什么?”(学生们似乎有了切入口,开始积极思考与讨论)

  生1、香油和鸡蛋对老王来说是奢侈品,老王将杨绛夫妇看作亲人,所以他把最珍贵的东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送给他们。


展开余文
  生2、文中说道杨绛想进屋取钱时,老王说:“我们不是要钱”,他只是来感谢的,像真正的朋友之间的那种感谢。

  教师追问:杨绛感觉到了没有?

  生(齐答):没有。

  生3、杨绛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老王是一个下等平民。从经济上看,他们是不相欠的。所以,“多吃多占”应该不是物质方面。

  生4、从情义上看,他们的付出是不平等的。杨绛夫妇对老王表达的只是对不幸者的一般同情;而老王渴望的是一种平等的关怀。

  师:好!大家懂了没有?

  生5、懂了,经过两年多的思考,自我反思与解剖,杨绛进一步明白了做人的原则:平等待人,真诚相爱……  

这节课,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并在课堂上提出自己对文本内容质疑,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同时还使教师从学生问题中获得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上教师以问引问,为学生阅读思路的展开提供了铺垫,学生的思维拾阶而上,突破了对文本中人物分析的简单化倾向,也改变了教师的思维越俎代庖的不良做法。

课堂上要忌低效问。如(1)“问答式”问题。这类问题我们在很多公开课,日常课,甚至一些规模比较大的赛课上也能听到,如“知不知道”“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喜不喜欢”等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有时只是为了渲染气氛,表面上课堂活跃热闹,实际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相反,还把整体性教学内容肢解的支离破碎,从而大大降低知识的智力价值,同时也把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互动的对话,庸俗化为一问一答,表面上看起来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变传统的“满堂灌”为“满堂问”。 

  (2)“浅表式”问题。如:“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自然段?”“这篇小说共写了几个人物?”有的课文明明是写了三个小标题,还问学生“课文写了几个部分”等等,过于浅显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子就能答出来。表面上看。这些问题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似乎不可缺,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并没有引起学生思考。这类设问,既浪费了教师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占用了学生课堂活动的空间,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也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不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实际教学中,虽不能说这些问题一点作用没有,但至少说是低效的。 

  (3)“成人式”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也不管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过于艰深,不但不能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反而使课堂教学限入僵局,学生活动形成冷场,这也是一种更加可怕的无效问题:如在教学《奇妙的克隆》中,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克隆技术”?虽然教材上谈了“克隆”这个概念,并举实例讲了“克隆技术”的应用,但并没有讲什么叫“克隆”技术,这里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教者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岂能是初中学生回答得了的问题? 

  (4)“拓展式”问题。这类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曾经广为流行,一些语文教师极力效仿。“拓展式问题”往往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拓展部分里。有些老师为拓展而拓展,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等等,在语文课上,大谈思想政治教育、环保、旅游资源开发等问题。如上《愚公移山》结束前5分钟,老师问:“你对愚公的做法有何评价?如果把愚公换成了你,你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谈环境保护问题,这是语文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吗? 

  (5)“重复式”问题。提出的某一问题,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次提出,或者是问题提出的方式不同,实质是同一问题。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这种情况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屡见不鲜,造成课堂教学冗长,收效少,进度慢,费时间,效果差。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要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要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要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导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学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少做无用功。

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董伟. 有效语文课堂的三大特征[J]. 吉林教育, 2009,(18) :88

[2] 郭会霞.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05) :10

[3]  石  鑫、黄  晏  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研究

[4]魏书生  魏书生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

[5]魏清主编.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

[6]陈小英主编.建设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体.上海三联书店,2008,2.

 

 

追忆

标签: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如何实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半命题作文《________的滋味》导写(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