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作文指导
阅读:626
标签:
作文指导
人教版高三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之感受与思考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赵孝云
1.培养感受、思考生活的能力。
2.学会感受、思考生活。
3.写出自己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认识。
感受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感受的基础是生活积累。有这么一则笑话:一个将去赶考的秀才,整日愁容满面。他的妻子很不理解,就问道:“看你整天愁眉苦脸的,写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吗?”秀才摇摇头说:“你生孩子肚子里有孩子,可我肚子里是空空的啊!”这虽是一则笑话,但却揭示了一个道理:写作离不开生活的积累。但仅有生活的积累还不够,还要有对生活的深切感受。试想,在司马迁那个时代,受宫刑的肯定不只是司马迁一个人,但只有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在赵树理那个时代,长期生活在农村搞调查研究的肯定不只是赵树理一个人,但只有赵树理写出了《小二黑结婚》;在塞万提斯那个时代,当水手、蹲大牢的也肯定不只是塞万提斯一个人,但只有塞万提斯写出了《唐•吉诃德》。为什么别人不能,只有他们才写出了这些不朽的作品呢?这是因为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心去感受生活。现代文学巨匠鲁迅,他写出的杂文,幽默、犀利、如匕首、如投枪,常常能致敌人于死地;他塑造的生活在最低层的小人物,个个鲜活逼真,栩栩如生。而也正是这样一个文学巨匠,在打算写长篇历史小说《杨贵妃》时,却迟迟不能动笔,最后不得不敛手。这又是为什么呢?用鲁迅自己的话来回答,就是缺乏对生活的感受。
感受生活,才能写出好作品。那么,怎样去感受生活呢?
1.用心观察生活。
同样是浸泡在生活里,为什么有人感到无东西可写,有人却能发现很多新鲜可写的东西呢?因为前者不善于观察,后者善于观察。福楼拜教莫泊桑写作的第一课就是观察。有一次,他们俩在街上一起散步时,迎面走来了一辆牛车。福楼拜便要求莫泊桑以这辆牛车为题材,写几篇内容各不相同的散文。在福楼拜的循循引导下,莫泊桑用了长达十年的功夫对生活进行观察,进行写作训练,终于一举成名,成为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观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去看,不用心去看,就像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只有用心去看,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文字。例如徐迟的《枯叶蝴蝶》。《枯叶蝴蝶》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生长在“峨眉山下”、“伏虎寺旁”的一种蝴蝶,它们“为了保护自己”而伪装成“一张干枯的树叶”。然而,正因为这种伪装给它们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人们欣赏它们“隐蔽的美丽与憔悴”,更加紧去捕捉它。“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而“价钱越来越高”,以致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也“快要绝种了”。而国家的禁捕,则“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灭绝了”。对于枯叶蝴蝶的故事,作者不是只看到表象,落意于枯叶蝴蝶的保护,而是对这一表象进行思考,落意于社会上某些善于伪装的人,虽然隐瞒了自己的真相,将假象给人看,但却瞒不过人们的眼睛,其结果也会像枯叶蝴蝶一样,逃不过被捕捉的命运。这个立意,是用心观察、感受生活的结晶。
2.培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能力。
文章的好坏,与作者对生活的特殊感受是分不开的。一篇文字,没有特殊感受,就未免会落入窠臼;有了特殊感受,才能另辟蹊径。例如,同样是写“愁”,由于感受不同,其特点也不同。“愁”可以有形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可以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可以有广度:“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愁”可以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可以有浓度:“斜阳挂深枝。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袁吉华《瑞鹤仙》)“愁”还可以“乱”:“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简简单单一个愁字,只因缘于不同的感受,也就有了不同的新鲜滋味。特殊的感受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属于大众的;或者说,特殊的感受是个人化的,而非大众化的。对某一事物,如果你的感受和大多数人的感受是一样的,那么,这就等于缺乏感受,就写不出令人回眸的文字。据说,有一次,李白去登黄鹤楼,登楼时诗兴勃发,但当他看到崔颢的诗作《黄鹤楼》以后,不得不为之辍笔。他感慨地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为什么看了崔颢的诗作以后就不再题诗了呢?其原因就是李白没有比崔颢更新的感受,没有更新的感受,就不能打动读者,就写不出好诗。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据说是清华园中的一个烂泥塘,里面只有几株破败的荷叶。就这样一个烂泥塘,而在朱自清的笔下,却自有一番景致: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林,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在这里,没有残败,没有喧闹,只有美丽和幽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这荷塘融进了作者的感受,融进作者的向往。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作者向往追求的“另一个世界”。那田田的叶子、那微微的和风、那缕缕的清香、那静静的月光、那薄薄的青雾以及那笼着轻纱的梦、那渺茫和谐的歌声与名曲,都是因为有了作者内心那种“感到孤寂的美妙”的独特感受和恬淡的心境才产生的。这“荷塘”已不是实际生活中的“荷塘”,这“月色”也已不是自然世界中的“月色”,它们已浸渍着作者的主观感受。或者说,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与“月色”是朱自清用心淘漉过的。
展开全文阅读
思考是通向生活的桥梁,是点燃思想的火把。要写出具有活力和激情的文字,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首先要养成多思的习惯。看到小草,我们应想到一种精神;看到蓝天,我们应想到一种境界;看到白云,我们应想到一种生活态度;看到小鸟从眼前掠过,我们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美妙。或者,我们应该分别会想到其它许多东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思,我们还要注意从多侧面、多角度来展开联想。例如,我们看到父亲,既可以想到他的可敬、可赞、可佩,也可以想到他的可怜、可悲、可叹;既可以想到他的过去和现在,也可以想到他的明天和未来;既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处世、生活态度,也可以想到他的思想作风和思维方式。又例如,我们看到一头牛,可以从牛昂首奋蹄的形象联想到生命的活力,也可以从牛的倔强联想到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可以从牛的“反刍”联想到“温故”的重要,也可以从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联想到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然,我们还可以从牛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联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联想到“庖丁解牛”等。有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的内涵就丰富了,写作的角度就广泛了。
思考生活,要掌握思考的方法。有人把思考简单地分为批判思考和创意思考两种。这两种思考,都着意于创新:前者着意于事物的反面,用否定的方式来推陈出新;后者着意于事物的正面,用肯定的方式来创设新意。也有人把思考分为横向思考、纵向思考、逆向思考等。横向思考,是对生活相关联系的思考;纵向思考,是对生活层近深入的思考;逆向思考,则是对生活的反向思考。如果说横向思考是在不断变换地方打洞,那么纵向思考则是在一个地方挖下去,而逆向思考却是改变着方向打洞。
思考生活,是在用心感受生活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认识。我们看到杨柳发芽,便会想到春天来了;看到枯落的黄叶便会想到秋天到了。“春天来了”、“秋天到了”,这两个事实不是我们直接看到的,而是由“杨柳发芽”、“枯落的黄叶”这两种自然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考而得到的。这种思考得到的东西就是理性、概括的认识。
要获得生活的理性、概括认识,就要深入思考。要做到深入思考,我们应着重注意以下三点:
1.由此及彼
由此及彼,是以已知的生活为基础来推出事物本质意义的思考。一般来说,“此”是生活的实在,彼是生活的理性。因此,由此及彼,也可以说是由实及虚,由生活的实在到生活的理性的思考方法。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先写邹忌的妻、妾、客都夸赞他比城北徐公漂亮,然后写他暮寝时对妻、妾、客夸美的思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此,邹忌又联想到作为一国之君的齐王,其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莫不“私王”、“畏王”、“欲有求于王”现实,推想出齐王遭受蒙蔽“甚矣”的情景。这种推想,由家庭私事到国家大事,由此及彼,由小到大,把问题逐步推向了深入。
2.由表及里
“表”,是事物的“表象”;“里”,是事物的内在本质。由表及里,就是通过对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绎出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一种思考方法。例如歌剧《白毛女》的创作。《白毛女》写的是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解放后,河北某村常有“白毛仙姑”出现。白毛仙姑住在奶奶庙,村人每月初一、十五都要为她上供。后来,村干部逮住了“白毛仙姑”。原来所谓的“白毛仙姑”竟是被恶霸地主逼得走投无路而逃匿深山的良家孤女。这个材料,最初有人把它作为“破除迷信”的主题来写;后来,又有人把它作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的主题来写;最后,经过不断地讨论,不断地修改,才把它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反映两种社会变化的主题。《白毛女》主题的衍变过程,说明了在创作中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浅显到深刻的思考过程。只有从现象披示出本质,才能挖掘出鲜明深刻的思想,才能抒写出深刻有力的作品。
3.由个别到一般
个别是生活的具象,一般是生活的抽象。如果说个别是星星,那么抽象则是蓝天,有了星星蓝天才变得美丽。歌德说:“诗人究竟是为一般而找特殊,还是为在特殊中显出一般,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由第一种程序产生出寓意诗,其中特殊只作为例证或典范才有价值,但在第二种程序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它表现出一种特殊,并不想到或明指到一般。”歌德这段话讲得很透彻。他认为:“为一般而找特殊”产生的是“寓意诗”,“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才“特别适宜于诗的本质”。因此,在写作中,最为要紧的是紧紧地把握住个别的、具体的、特殊的东西,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为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意义,就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作品中的人物,“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所谓“拼凑起来”,正是对生活中“种种人”的概括化和典型化。概括化、典型化了的形象之所以具有意义,是因为这个形象已经超越了特殊和个别。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诃德,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它们业已不是某一个人物,而是社会某一类人物的典型,是一个上升到共性的“这一个”。
感受《二泉映月》
无可非议,它是单纯风格在音乐领域内的一次彻底胜利,它让人们相信从一把中国二胡这一在西方人眼中所谓的“拉锯式”乐器中诞生出来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远远超过了一个大型交响乐囱歇斯底里的演奏;一个流浪的瞎子所产生的有魔力的光线使它当中的近百名乐师黯然失色了。它的飞翔的律动把我带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高空。
崇山峻岭之巅,是云与风的故乡;在那清冷的住处,发源了它的音响。它像是一个无形而生动的精灵,彻夜盘旋一种幻影之舞。
它是一个天才的预言家,未卜先知地看透你命运中隐藏的潜在的悲哀和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并把关于辛酸凄凉的,颓废甚至绝望的灰色的一切做了一个警告和展示。哪怕你此刻正欣然陶醉于目前,只要它的风暴一旦降临,你就会蓦然发觉你的所有怡然自得早已变得莫名其妙:从方才的一种虚幻中醒悟的人马上便鬼使神差地投入了另一种虚幻——永恒的旋律!
而当它的旋律翱翔着的时刻,一切嘈杂的喧闹与天籁都停息了鸣唱,像它默契的知己一样。于是它引领我穿越层层时空,走进了一条洋溢着霉味的阴湿又简陋的小巷,古老而悠长。远远地,一个面容不甚清晰的身影蹒跚着向我走来,依着破败的墙垣艰难地摸索着出路。他渐渐地近了,近了,那带着老式的墨镜,褴褛着衣衫背着琵琶与二胡的身影挪过了我的脸旁。我猜测着,仔细端详着这个貌似落魄的人,借着月光的朗照,我终于读懂了写在他脸上的文章一一阿炳一一个滴血的名字!此时我已经知道他走动的方向,一个善解人意的地方——二泉。颇费了一番气力与光景,他来到了泉边,迷恋地伫立在这通灵的泉水之边,嘴角不时地抽动着,无言无语地维持一种神秘的缄默。终于,他向后挪了挪身子,用手摸了一块平滑的岩石,娴熟地坐下去,跷了腿,拿下二胡搁上,双臂一张,经过一段简单的调音之后,那如泣如诉的商音便荡涤了开去。
展开余文
我惊异于这个寒碜的其貌不扬的瞎子的手法,竟能使两根冷漠的金属的细弦变幻的如此神鬼莫测。世上还有另一种音乐吗?它使张牙舞爪的禽兽平息振聋发聩的咆哮而变得像是情人在窃窃私语;使不舍昼夜的大河减低奔腾的威力而泛不动一叶轻舟;使张扬跋扈的老爷低下高傲不逊的头;使巧舌如簧的辩士张不开颠倒乾坤的口;而一个极度迷惘的人却反而从它那里汲取了生的勇气……有吗? 的确有,但除了《二泉映月》之外它仍是《二泉映月》。
又来了吗,你这历尽磨难的艺人啊,我跪着聆听你那凄楚忧伤的绝唱,还有你,出神入化的音律,请带我依偎在那不朽的泉水或坟墓的怀里,我要融进那永恒的忧郁里去……
【简评】
作者由聆听《二泉映月》而产生了无尽的联想与遐想,并用娓娓的文笔描绘出来,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同时跳动。
文章精彩之处还不在于此,作者巧妙地用比较的方法,写出了《二泉映月》音乐的伟大:最大最强的心力,而《二泉映月》拨动的正是人们的心弦,由此可见这首曲子的力量。
2008年第一次作文
1.根据材料和要求作文:
2008年在艰难中我们走向辉煌。1——2月南方一场大风雪让百万打工者和在南方工作的人难以回家和家人团聚,艰难中在他乡过年;3月西部少数藏独分子打砸烧抢,艰难中和谐主旋律在中国奏响;4月山东高速火车相撞,艰难中责任重于一切;5月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艰难中“我们都是汶川人”上演“我要爱”恢复重建;6月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艰难中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稳定了局面;7月我们走进中考,艰难中接受人生第一场考验,我们走过来了;8月北京奥运会胜利召开,艰难中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收获51块金牌,名列金牌榜首……
请以“2008年 艰难中 ”为题,补充完题目,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作文,不少于800字。
2.以“那目光令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标签:
作文指导
人教版高三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作文指导之想象与联想
(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
作文指导之再现与表现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