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79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究a href=http://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还没有一套完美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令人深思的教学问题。笔者潜心探究,深入实践,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 1、明确开设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宗旨。2、把握课程标准,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强的基本特征。3、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上好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课和综合评价课,上好写作课。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探究
新课程语文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内容,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和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的同时,却还来不及为我们前进的路上亮灯,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教改的头几年,我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据调查,乡镇相当数量学校极少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甚至是空白。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意识薄弱,教育观念落后,对课标的认识不足。不少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作用不大,浪费师生精力,耗费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因而剥夺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一席之地,活动得不到正常的开展。其次是综合性学习课堂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的状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虽然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师对学生仍然是一把尺子,以学生卷面上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依据,语文考试也仅仅限于笔试方式。于是,在一切为了考分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们把大纲要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至少三课时压缩为一课时来教学,课堂上也只是组织学生读一读课本上的知识点,练一练习题罢了,典型的迎合中考关于此方面题型的应试教学;或者是随意的组织学生搞一些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严密的实施过程,下课了,活动就结束了,课堂倒是活跃了,可是活动课变成了科学课、艺术课、娱乐课,偏离了综合性学习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宗旨。再次是即使有组织活动,也是组织不周、落实不到位、学生参与面积小。我县山区学校,区域环境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不少教师都受安全第一、设施不全、场地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宁可让学生呆在教室或家里完成教学任务,也不敢放开胆子组织学生到户外实践,结果是搜集的资料不齐全、课前准备不充分,再加上农村学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闭性较强,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参与意识,只是一些大胆些的学生在撑着,但为数不多,也放不开,课堂因沉闷冷清而无声无色,甚至是无法进行,最后是不了了之。
面对这些教学现状,我们深思之余,认真分析,努力寻求良方,摆脱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率低,质量差的教育现状。通过一线的实践尝试,本人凭着一股热情和执着的研究精神,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同行交流。
一、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明确开设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宗旨。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 。人类社会呈现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我们县虽然是山区县,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但是,培养学生是不分出身,在大背景下目标是一致的,山区的学生同样要面向广阔的社会,同样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读懂《课程标准》的精髓,领悟其宗旨,明确培养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研读《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参与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首先应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的精髓,吃透教材,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宗旨和特征,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放矢。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学段每个单元都有专题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现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作深入分析。
首先,语文综合性学习重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合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它包括写作、口语交际等形式,主题上体现了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在强调科学内部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的同时,也注重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整合,本学科与学生经验的整合等。其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实践过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课标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不在语文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经历,要求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在设计和组织、探索和研究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 再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它的本质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老师只是隐性的辅助和引导。活动可从课堂到户外,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还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蜕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就是误区。
展开全文阅读
三、精心设计、严密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怎样才能组织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1、语文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往往与各单元中的阅读课文相并列、照应,又相对独立,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编写有一个共同点,从总体上看,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循序渐进的规律排列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其话题主要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而设计,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小结、延伸和综合运用,针对性和综合性强。所以,一线老师对综合性学习课不可有轻视之心,也不可随意、盲目地应付,更加不可省略不上。否则,要落实课标中的三个维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成了纸上谈兵了。
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课前准备活动是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它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准备资料的过程,它决定着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成效。因此,安排好课前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标准指出:“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些都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常情况下,每次综合性学习都要提前一个星期或者两到三个星期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还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到校内外收集资料,并明确组员职责、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等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收集资料,使学生逐步掌握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流、社会生活、大自然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自己也应多收集,用于补充学生资料中的残缺或空白,以保证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我们一些老师认为,乡村学校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比较困难。其实,这些地方并不是没有资源可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的优点,农村有农村的特色,比如自然风光、风俗民情、人文景观都是丰富的资源。比如八年级下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农村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广泛搜集自己所在农村的民俗民风,如传统节日文化、婚丧嫁娶风俗、饮食举止习惯等。在感悟大自然,体验生活方面,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强,老师应因地制宜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为教学所用。
同时,还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宗旨、特点及实践的意义,调动他们的参与欲望,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能获得第一手素材,不愁作文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在写作方面,农村学生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也能获得第一手素材,写出好文章。如在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感受大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适时带学生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认识自然,并引导他们把这种感受与认识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再如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作为农村学生就有着参与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在家里观察燕子的活动、花的开放、草的萌发,也可以集体组织学生去校园周边的山林野地踏春,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认识、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如日记、童话、寓言等)表述出来,这不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尤其是对自己熟悉的农村的认识。再者,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完全可以与城市学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网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加以利用。
3、上好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课和综合评价课。
每次学习的准备过程结束了,不能将成果放置一边或束之高阁 ,还要总结、交流、分享体会和成果。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乐趣,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大家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以互相分享、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一方面博取众长,补己之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另一方面又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参加展示的人员可人人参与,也可毛遂自荐,还可小组选派代表;展示的模式根据活动的主题确定,可以是文字及图片展示、情景表演、游戏、讲故事、辩论、演讲、朗诵、问答竞赛等。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课堂活动都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努力在组织、指导上狠下功夫的同时,还应构建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机制。这是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的保证。首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并非仅仅是结果。通常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即档案评价)的做法。教师在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只袋子,将本次活动的计划、提纲、笔记、体会、资料等都收入其中。完成后首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查阅,具体操作上可采用量化评分法。这一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只要学生大胆、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合作、探究,都可记满分。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课标中指出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综合性学习的每一次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评价对象也是学生,教师除了自己的评价外,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思考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谈体会、谈收获、谈不足。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乡村,易产生自卑的不良心理,课堂上较难做到畅所欲言,对此,教师应借助语文活动课堂帮助他们学会理性认识自己所在的农村和在农村的自己。如在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语文综合性学生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比如会喂猪,会种菜,会割稻,会做饭,爱劳动等,让他们树立做人的信心,锻炼胆量,敢于评价自己,敢于评价他人。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评价时,还应指导学生对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可从态度参与情况、合作精神、学习成果的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出学习活动的优秀者。评价方式要多样,角度要不同,力求评价成为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的手段,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过程。
4、趁热打铁上好写作课。写作是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被编排在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很明确:一是在积累资料,获取成果,收获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使学生有素材可选,有话可说,作文有了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为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教师对写作教学环节随意或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就是残缺的实践活动教学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紧跟活动课之后精心组织学生写作文,最好是在课堂上完成。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系列活动,已经积累了不少相关话题的素材,教师只要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学生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展开余文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是语文教学园地中一朵鲜丽的奇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
2、象山县南庄中学 韦法初《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2003-12-24
3、浙江省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 陈兴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人教期刊 合刊(总第131期)初中语文专辑(六) 2004/6-7
4、山东枣庄第十七中学枣庄 王延超赵莉《怎样才能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2
5、作者:网联《语文综合性学习 》快乐阅读网 文章来源:zuowenw.com 2006-5-28
6、刘水平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6-24
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点“冷”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在农村初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许多教师都觉得非常棘手,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对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科学,知识结构与之不相适应等都是造成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初中“受冷”的原因。
关键词:农村初中 语文 综合性学习 “冷”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同时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觉得这一“板块”非常棘手,尤其是在农村,这一全新的“板块”常常遭到了师生们的“冷遇”。为什么呢?笔者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
在农村,升学率才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此,老师们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强调的是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与他们的思想土壤大相抵触。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成了他们的“遗弃儿”。
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学生不但经常会受到“读书无用”论等不健康思想的侵扰,而且还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青年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老师布置口头或书面作业根本就不会认真去做,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这里,经济落后,图书匮乏、网络不畅,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相对紧张。而且,教师对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风俗人情、传统文化、节日文化、流行时尚没有及时进行总结、开发与利用;农村初中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够重视,忽视了校园中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资源也不够重视,总想自己一手包办,这样一来,本来就相对紧张的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科学
老师们过于依赖课本,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自主性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有的老师干脆把作文当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终级目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部分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停留在走过场,落实在打打闹闹上,教学策略简单机械,训练价值不大。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呈现的是虚假繁荣。
五、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相适应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缺乏综合性学习课程的系统知识;二是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有的教师还不会上网、不会使用计算机;三是缺乏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知识,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教师所教学科的范围,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优势;四是不具有设计活动的能力,不了解和不能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不能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
由此看来,农村初中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这既是困难也是机遇,我们只要能激活教师这个关键性的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会走出“寒冷的冬天”的!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及问题初探 韩宗秀
新年的钟声迎来了生机勃勃的鸡年,回首过去一年半课改的思考与探索路程,这其中有欣喜,也有困惑。其中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正如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学习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是一项最难把握的内容。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教学理念认识的偏差和实践中不正确的做法,亟待我们深入研究解析、切实想办法解决。
首先,我们不能用语文活动代替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在课程实验中,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忽略了语文课程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物理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节目表演”等文艺活动,基本上还没有摆脱“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还局限于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的主题作为七年级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除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3.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目的在于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语文课外活动,更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训练。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突出综合性,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景模拟来实现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可以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在各种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其次,我们不能用新教学方法来诠释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一要保证学习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学习内容的可供选择性。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而有些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只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1.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2.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3.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这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和健康的心理。
展开余文
同时,我们不能过于注重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手段,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在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我们教学中要竭力的避免以下情况:
(一)过分依赖课本,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没有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普通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而绝不可不顾当地的学习资源和学生实际状况,把课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形态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的必修课,新教材才较为具体地设置了一些适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情境,给予了必要的示范与引导。
(二)语文课程学习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镇学校有城市的优势,农村学校有农村的优势。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人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例如:我们可以抓住三峡的主题开展系列的综合性学习,再活动中启发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切资源作为他们的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切莫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
最后,我们不要单纯的突出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开放”,除了为活动作了个开场白和小节外,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活动得不到正确的指导,使综合性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降低了综合学习的质量,学生难以从活动中得到预期的锻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教学的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自始至终贯穿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学生能在引导中更加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伙伴式”的引导更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教学。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对老师是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克服目前的种种困难,正确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农村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中心专稿)
下一篇:
寻找语文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点
(教师中心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