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968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借宾定主,托物寓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与韩愈齐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倡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徒有空闲,百无聊赖,于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浇愁,渲抑郁幽愤之情于翠山秀水之中,贬谪让其幽愤萦怀,亲近山水,了解民生,于是便创就了诗风峻峭,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此组散文,是作者有计划搜奇寻幽活动的记实,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开宗明义之作,至《小石城山记》收束。首尾呼应,脉络一贯。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使其作品带有较多的主观感受成份,《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新选编的课文,范培松称其是“永州八记”之序言:是欣赏“永州八记”的钥匙。话里言中,再一次道出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显要地位。此文虽属山水文章,但却不局限于“漫记山水”,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其所言极是,文中“借宾定主”,采用衬托手法,让景与景相互点缀,衬托。《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娄为类”的高峻特立气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然其开始却不急奔主题,反而先写了“永州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宾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衬西山的异态特立。写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用笔于山,而选用山间其它景物来渲染,映衬。为写西山,却写了登西山远眺之所见——雄奇开阔。用“不与培,娄为类”衬托出西山的高大。作者采用的是不从实处落笔的间接表现方法,使笔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拥之下,“怪特”鲜明凸现。
文中的衬托,对照手法,巧妙而自然,游“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游,幽泉怪石,梦意同趣,起而归”;游西山却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不欲归”,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归结出“未始游”与“游于是始”。于是也从中感悟到,开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飘逸的外套,是红花是绿叶,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情态的陪衬。
文中骈散结合,句式多变,情景交融。作者寓情于景,把自己贬谪的愤懑,痛苦,交织渗透在精妙入微的景物描写之中,句式随着感情脉络的跌宕而变化,不拘泥,句情谐调合一,文中将山水人格化,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起笔,透露交代了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描写,抒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赞美西山的同时,言志抒情。
依据文章表达意旨,选材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渲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要理解文章主旨,必须从洞察作者心态变化入手,因为“戮人”,受辱的作者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郁,不知所为,闲游时的行动自然也都是缓慢,带有随意性的,文章“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在感情基调方面,统帅全篇,也圈定了柳宗元的这次出游,没有袁宏道《满井游记》出游郊外的喜悦;不同郦道元《水经注》的模山范水;也不同于偕同众宾客游宴醉翁亭的欧阳修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游中宴饮,坐、醉、卧、梦、觉、起、归的动作行径,也却可说是作者忧悒心态的反映,柳宗元以为自己已经乐而忘忧,其实带着随缘任远的色彩。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西山,远望顿感怪特,于是急促开路,迅速登山,这一举动有异于“施施行,漫漫游”,其实正从这前后举动有别之中,折射,透出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心态变化已现端倪。接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的高峻,阔大荡涤了作者的胸襟,仿佛消融在这渺远无限的大自然中,至此,文中开头“恒惴栗”的心态已悄然而去,完全消除,代之的是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的相合,境界达到极至,晶莹剔透。
品析了《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艺术表现手法如同一粒粒珍珠叫人拾掇不暇。忧惧,苦闷与游山赏景的乐事,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与“始得”“西山之特立”的惊喜;开始的苦闷与文末的物我合一等巧妙的对比,为写西山却不写西山的“借宾定主”;还有“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倾注于山水的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好文皆由心中出,道出胸襟照后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借景物之美好,人心之陶醉,抒发了其政治失意的悲愤,耻于与世俗之徒为伍,孤苦寂寞的心情,并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的精神境界。品析此文,受益匪浅,其艺术表现手法独辟蹊径,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文末柳宗元的精神境界亦能给予读者人生的启迪。
欣赏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绝佳之作,心中便油然而生了由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所触引的感慨,没有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就没有柳宗元永州司马的境遇,就谈不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也就无从欣赏八记之首——《始得西山宴游记》。
参考文献:
1、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
2、高海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3、范培松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与韩愈齐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倡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徒有空闲,百无聊赖,于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浇愁,渲抑郁幽愤之情于翠山秀水之中,贬谪让其幽愤萦怀,亲近山水,了解民生,于是便创就了诗风峻峭,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此组散文,是作者有计划搜奇寻幽活动的记实,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开宗明义之作,至《小石城山记》收束。首尾呼应,脉络一贯。
展开全文阅读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使其作品带有较多的主观感受成份,《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新选编的课文,范培松称其是“永州八记”之序言:是欣赏“永州八记”的钥匙。话里言中,再一次道出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显要地位。此文虽属山水文章,但却不局限于“漫记山水”,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其所言极是,文中“借宾定主”,采用衬托手法,让景与景相互点缀,衬托。《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娄为类”的高峻特立气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然其开始却不急奔主题,反而先写了“永州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宾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衬西山的异态特立。写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用笔于山,而选用山间其它景物来渲染,映衬。为写西山,却写了登西山远眺之所见——雄奇开阔。用“不与培,娄为类”衬托出西山的高大。作者采用的是不从实处落笔的间接表现方法,使笔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拥之下,“怪特”鲜明凸现。
文中的衬托,对照手法,巧妙而自然,游“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游,幽泉怪石,梦意同趣,起而归”;游西山却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不欲归”,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归结出“未始游”与“游于是始”。于是也从中感悟到,开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飘逸的外套,是红花是绿叶,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情态的陪衬。
文中骈散结合,句式多变,情景交融。作者寓情于景,把自己贬谪的愤懑,痛苦,交织渗透在精妙入微的景物描写之中,句式随着感情脉络的跌宕而变化,不拘泥,句情谐调合一,文中将山水人格化,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起笔,透露交代了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描写,抒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赞美西山的同时,言志抒情。
依据文章表达意旨,选材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渲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要理解文章主旨,必须从洞察作者心态变化入手,因为“戮人”,受辱的作者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郁,不知所为,闲游时的行动自然也都是缓慢,带有随意性的,文章“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在感情基调方面,统帅全篇,也圈定了柳宗元的这次出游,没有袁宏道《满井游记》出游郊外的喜悦;不同郦道元《水经注》的模山范水;也不同于偕同众宾客游宴醉翁亭的欧阳修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游中宴饮,坐、醉、卧、梦、觉、起、归的动作行径,也却可说是作者忧悒心态的反映,柳宗元以为自己已经乐而忘忧,其实带着随缘任远的色彩。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西山,远望顿感怪特,于是急促开路,迅速登山,这一举动有异于“施施行,漫漫游”,其实正从这前后举动有别之中,折射,透出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心态变化已现端倪。接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的高峻,阔大荡涤了作者的胸襟,仿佛消融在这渺远无限的大自然中,至此,文中开头“恒惴栗”的心态已悄然而去,完全消除,代之的是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的相合,境界达到极至,晶莹剔透。
品析了《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艺术表现手法如同一粒粒珍珠叫人拾掇不暇。忧惧,苦闷与游山赏景的乐事,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与“始得”“西山之特立”的惊喜;开始的苦闷与文末的物我合一等巧妙的对比,为写西山却不写西山的“借宾定主”;还有“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倾注于山水的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好文皆由心中出,道出胸襟照后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借景物之美好,人心之陶醉,抒发了其政治失意的悲愤,耻于与世俗之徒为伍,孤苦寂寞的心情,并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的精神境界。品析此文,受益匪浅,其艺术表现手法独辟蹊径,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文末柳宗元的精神境界亦能给予读者人生的启迪。
欣赏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绝佳之作,心中便油然而生了由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所触引的感慨,没有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就没有柳宗元永州司马的境遇,就谈不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也就无从欣赏八记之首——《始得西山宴游记》。
参考文献:
1、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
2、高海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3、范培松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与韩愈齐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倡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徒有空闲,百无聊赖,于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浇愁,渲抑郁幽愤之情于翠山秀水之中,贬谪让其幽愤萦怀,亲近山水,了解民生,于是便创就了诗风峻峭,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此组散文,是作者有计划搜奇寻幽活动的记实,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开宗明义之作,至《小石城山记》收束。首尾呼应,脉络一贯。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使其作品带有较多的主观感受成份,《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新选编的课文,范培松称其是“永州八记”之序言:是欣赏“永州八记”的钥匙。话里言中,再一次道出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显要地位。此文虽属山水文章,但却不局限于“漫记山水”,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其所言极是,文中“借宾定主”,采用衬托手法,让景与景相互点缀,衬托。《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娄为类”的高峻特立气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然其开始却不急奔主题,反而先写了“永州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宾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衬西山的异态特立。写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用笔于山,而选用山间其它景物来渲染,映衬。为写西山,却写了登西山远眺之所见——雄奇开阔。用“不与培,娄为类”衬托出西山的高大。作者采用的是不从实处落笔的间接表现方法,使笔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拥之下,“怪特”鲜明凸现。
文中的衬托,对照手法,巧妙而自然,游“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游,幽泉怪石,梦意同趣,起而归”;游西山却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不欲归”,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归结出“未始游”与“游于是始”。于是也从中感悟到,开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飘逸的外套,是红花是绿叶,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情态的陪衬。
文中骈散结合,句式多变,情景交融。作者寓情于景,把自己贬谪的愤懑,痛苦,交织渗透在精妙入微的景物描写之中,句式随着感情脉络的跌宕而变化,不拘泥,句情谐调合一,文中将山水人格化,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起笔,透露交代了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描写,抒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赞美西山的同时,言志抒情。
依据文章表达意旨,选材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渲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展开余文
要理解文章主旨,必须从洞察作者心态变化入手,因为“戮人”,受辱的作者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郁,不知所为,闲游时的行动自然也都是缓慢,带有随意性的,文章“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在感情基调方面,统帅全篇,也圈定了柳宗元的这次出游,没有袁宏道《满井游记》出游郊外的喜悦;不同郦道元《水经注》的模山范水;也不同于偕同众宾客游宴醉翁亭的欧阳修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游中宴饮,坐、醉、卧、梦、觉、起、归的动作行径,也却可说是作者忧悒心态的反映,柳宗元以为自己已经乐而忘忧,其实带着随缘任远的色彩。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西山,远望顿感怪特,于是急促开路,迅速登山,这一举动有异于“施施行,漫漫游”,其实正从这前后举动有别之中,折射,透出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心态变化已现端倪。接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的高峻,阔大荡涤了作者的胸襟,仿佛消融在这渺远无限的大自然中,至此,文中开头“恒惴栗”的心态已悄然而去,完全消除,代之的是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的相合,境界达到极至,晶莹剔透。
品析了《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艺术表现手法如同一粒粒珍珠叫人拾掇不暇。忧惧,苦闷与游山赏景的乐事,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与“始得”“西山之特立”的惊喜;开始的苦闷与文末的物我合一等巧妙的对比,为写西山却不写西山的“借宾定主”;还有“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倾注于山水的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好文皆由心中出,道出胸襟照后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借景物之美好,人心之陶醉,抒发了其政治失意的悲愤,耻于与世俗之徒为伍,孤苦寂寞的心情,并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的精神境界。品析此文,受益匪浅,其艺术表现手法独辟蹊径,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文末柳宗元的精神境界亦能给予读者人生的启迪。
欣赏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绝佳之作,心中便油然而生了由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所触引的感慨,没有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就没有柳宗元永州司马的境遇,就谈不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也就无从欣赏八记之首——《始得西山宴游记》。
参考文献:
1、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
2、高海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3、范培松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773—819)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其与韩愈齐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又一倡导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杰出的贡献,由此可知,其散文方面的高深造诣。
柳宗元仕途坎坷,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其间,徒有空闲,百无聊赖,于是乎寓情山水,借“山水”浇愁,渲抑郁幽愤之情于翠山秀水之中,贬谪让其幽愤萦怀,亲近山水,了解民生,于是便创就了诗风峻峭,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此组散文,是作者有计划搜奇寻幽活动的记实,以《始得西山宴游记》为开宗明义之作,至《小石城山记》收束。首尾呼应,脉络一贯。
柳宗元的贬谪生涯,使其作品带有较多的主观感受成份,《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新选编的课文,范培松称其是“永州八记”之序言:是欣赏“永州八记”的钥匙。话里言中,再一次道出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显要地位。此文虽属山水文章,但却不局限于“漫记山水”,林纾曾指出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每一篇必有一篇中之主人翁,不能谓其漫记山水也”。其所言极是,文中“借宾定主”,采用衬托手法,让景与景相互点缀,衬托。《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所要着力描绘的只是西山“不与培,娄为类”的高峻特立气象,要突出的是西山的“怪特”。然其开始却不急奔主题,反而先写了“永州诸山”,即“是州之山”的高山、森林、四溪、幽泉怪石,目的是“借宾耀主”,用“是州之山”的平凡反衬西山的异态特立。写西山,作者又不直接用笔于山,而选用山间其它景物来渲染,映衬。为写西山,却写了登西山远眺之所见——雄奇开阔。用“不与培,娄为类”衬托出西山的高大。作者采用的是不从实处落笔的间接表现方法,使笔墨不多的西山,在景物簇拥之下,“怪特”鲜明凸现。
文中的衬托,对照手法,巧妙而自然,游“是州之山”是“施施行、漫漫游,幽泉怪石,梦意同趣,起而归”;游西山却是“攀援登,箕踞遨,尺寸千里,四望如一,心凝形释,不欲归”,这样,水到渠成,自然归结出“未始游”与“游于是始”。于是也从中感悟到,开始的一大段文字均可看作是漂亮飘逸的外套,是红花是绿叶,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的情态的陪衬。
文中骈散结合,句式多变,情景交融。作者寓情于景,把自己贬谪的愤懑,痛苦,交织渗透在精妙入微的景物描写之中,句式随着感情脉络的跌宕而变化,不拘泥,句情谐调合一,文中将山水人格化,从被贬后的忧惧和漫游起笔,透露交代了作者的处境和心情。描写,抒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赞美西山的同时,言志抒情。
依据文章表达意旨,选材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少提西山,却是一切为了“西山”。鉴于作者“人”身份,才有闲暇,内心忧懑,便需渲泄排遣,这好似给作品悲凉的基础进行了定格。游览的方式便也顺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表现出的是随意,无目的性的特点;其二,“披草而生,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觉而起,起而归“。苦中觅乐,亦体现出散漫放任性的特点。文中由抑到扬的方法,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贬谪永州后忧懑的心态。为集中笔墨描绘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见闻感受,一概舍弃,寻道登山的过程,艰难而表现的空间较多,但也只是“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楱莽,焚茅,穷山之高而止”轻轻带过。
要理解文章主旨,必须从洞察作者心态变化入手,因为“戮人”,受辱的作者居于永州而一直感到忧郁,不知所为,闲游时的行动自然也都是缓慢,带有随意性的,文章“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句,在感情基调方面,统帅全篇,也圈定了柳宗元的这次出游,没有袁宏道《满井游记》出游郊外的喜悦;不同郦道元《水经注》的模山范水;也不同于偕同众宾客游宴醉翁亭的欧阳修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心境。《始得西山宴游记》里游中宴饮,坐、醉、卧、梦、觉、起、归的动作行径,也却可说是作者忧悒心态的反映,柳宗元以为自己已经乐而忘忧,其实带着随缘任远的色彩。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西山,远望顿感怪特,于是急促开路,迅速登山,这一举动有异于“施施行,漫漫游”,其实正从这前后举动有别之中,折射,透出了一个亮点,那就是心态变化已现端倪。接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山的高峻,阔大荡涤了作者的胸襟,仿佛消融在这渺远无限的大自然中,至此,文中开头“恒惴栗”的心态已悄然而去,完全消除,代之的是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的相合,境界达到极至,晶莹剔透。
品析了《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艺术表现手法如同一粒粒珍珠叫人拾掇不暇。忧惧,苦闷与游山赏景的乐事,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与“始得”“西山之特立”的惊喜;开始的苦闷与文末的物我合一等巧妙的对比,为写西山却不写西山的“借宾定主”;还有“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的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倾注于山水的寄情于景,托物寓志。
好文皆由心中出,道出胸襟照后人。《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借景物之美好,人心之陶醉,抒发了其政治失意的悲愤,耻于与世俗之徒为伍,孤苦寂寞的心情,并在大自然中得到解脱的精神境界。品析此文,受益匪浅,其艺术表现手法独辟蹊径,值得我们吸取、借鉴;文末柳宗元的精神境界亦能给予读者人生的启迪。
欣赏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绝佳之作,心中便油然而生了由张晓风《不朽的失眠》所触引的感慨,没有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就没有柳宗元永州司马的境遇,就谈不上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也就无从欣赏八记之首——《始得西山宴游记》。
参考文献:
1、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山西人民出版社
2、高海夫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3、范培松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贵州省黎平县敖市中学:曾坤)
曾坤
标签:
教学论文
九年级教学论文
借宾定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让个性成为学生作文的引擎 ————农村学校个性作文培养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下一篇:
中考满分作文六大诀窍(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