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63
标签:
教学论文
新教材为何不字斟句酌
新编教材[人教版(试验修定本*必修)2000年3月第2版]有差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为何不字斟句酌"?
我们客观地审视新教材,应当说它的主体思路是正确的,让中学生早早接触名著也是无可置疑的。而且新教材的大多数课后练习题又能够尽量避开名著的深奥处,以背诵原文为主的要求,更值得称道。我认为,以背诵原文为主也许是主编者试图让中学生原汁原味地、逐渐地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消化、吸收名篇名著精髓的通道。也就是说,主编者并非要求高中生在现今的学习过程中就一步到位。然而,由于参编者众多、角度不一、认识不同、或许某种原因吧,而使得事与愿违了。由此,2000年11月19日上海《文汇报》的头版,有以《教材差错多愧对众学子》为题的文稿。该文系浙江省老教师发现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差错多的引人注目的文章,然而意犹未尽。笔者以为,无论是从教材份量还是从教材质量等方面,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新教材为何不字斟句酌。当然首先应当充分肯定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进步性成果。新教材确实没有达到"愧对众多学子"的程度;其"差错多"与社会上泛滥成灾的教学类图书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从严要求"学生学习的范本,将会有助于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性的、更科学、更好教材的出现。如果从这一点来说,多批评尤其必要,因为它将会更有利于教材的完善、提高、建设。因此,笔者也不揣陋见,将新教材的不妥处列举如下:
一、掉书袋、钻进故纸堆
1、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70页注释17将"费"注音为bi其实也不错,但不规范,最起码不符合"约定俗成"这一规定,容易混淆视听,也使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加重。我们说"费"读bi正确,是春秋时鲁国季友被封于鄪地,其后代以封地为姓。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千百年的整合,这种来源于地名的费氏早已与源于夏禹姒姓后裔的费氏合二而一了,教材何必注明古音而增加难度呢?要知道,中学生必然要弄清楚呈现在教材中的知识点,而穷经皓首又势必耗费中学生的青春好年华。更不用说还有大学生涯去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的,何必加重中学生的负担呢?
2、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58页"鞍"字,明明应当是左右结构,可教材编者硬搬早已淘汰的上下结构的异体字印刷在该页,这似乎毫无意义。前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发文指出:"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不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要以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标准"。更不用说,同一本书的附录之繁简字对照规范字表,也只能找出左右结构的"鞍"字。
3、高中语文新教材78页练习三,要求中学生"把下面句子里的通假字找出来,说说它们和什么字相通"。内中第7小题"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的"直"比较特殊,即与"特"通假。当"直"通"特"时,可以解释为"但、只、只不过,特意、故意,简直,即使",例如:
(1)、"直"通"特",解释为"但、只、只不过"的例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呀]
(2)、"直"通"特"解释为"特意、故意"的例子: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春秋、杂篇》我晏婴最无才能,所以被特意派来出使楚国]
(3)、"直"通"特"解释为"简直"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这个时候仰望玉兔,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
(4)、"直"通"特"解释为"即使" 直道想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即使说相思是全无益处的,我也甘心情愿,不妨终生惆怅,如醉如痴] 其实,"直"常见用法是与"值"相通,可以解释为"价值"或"当、应当"。
1、通"值"作"价值"解释例子: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他们把)半匹红绡一丈绫,拴在牛头上,就算作买这一车炭的价钱]
2、通"值"作"当、正当"例子:
(永某氏)以为己生岁直子[柳宗元《三戒》永州姓某的人认为自己出生之年正当是子年]
笔者以为,新教材宜举常见的"直"通假"值"的例子,避开通"特"的例子。这既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学阶段就是基础教育阶段,无论如何,教材的知识更新只能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有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我们是把中学生领进科学大门,而不是设置不合理的障碍或者让中学生去钻故纸堆而耗费时日。也就是理应扣住"基础"二字,设置符合初等教育阶段目标的基础性知识点。至于教材是范本,却出现词语搭配不妥、形似字弄错、常识性错误等等问题,就更难以让人接受了。
二、词语不搭配
汉语讲究相关的词语搭配恰当,比如说,"提高"与"水平";"增强"与"能力"的相互搭配。因而,应当修改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16页"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这句话。
三、形似字弄错
1、 新教材第一册29页"行程是艰验"的"验"应当改成"险"。
2、 53页的"眩"应当改成"炫"。
3、 106页的"驰"应当改成"驶"。
4、 125页的"采"应当改成"彩"。
四、常识问题
1、 48页"喝两个"的"个"字,应当是"合ge",原因是"酒家十勺为一合"。
2、 97页注释16"耔,培苗。"应当改成"耔,培土"。
3、 94页的"古人云,"也不对,云字后的逗号应当改成冒号。至于同时配套出版发行的《教师教学用书》181页把居鄛人,即今安徽省巢湖市人范增,说成"今安徽桐城南人"也是常识性错误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出现差错,我想与校对不严有关。比如,91页"先提怀王约的意图",应当是"先提怀王约定的意图"。又如98页"策扶老以游憩",应当是"策扶老以流憩",因为96页的原文就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错误总是难免的,所谓"无错不成书"嘛。但是,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因为我不由自主地想起1989年4月的全国首届教改新秀座谈会上,当时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刘国正先生对我说起的一段令人深思的往事: 年轻时跟随叶圣陶先生编辑出版教材,总是为了字斟句酌教材而慎之又慎、伤透脑筋,目的是使教材精益求精。有一次,为了一篇短短的《最后一课》曾经先后召开二十多次座谈会,还请来法国、徳国等外国语言文字专家学者共同推敲、研究短短的课文《最后一课》。对照先贤,推而广之,再来检查一下现在社会上泛滥成灾的、围绕着学生转,为了名利而层出不穷的快餐式错误百出的教学辅导类图书,是否应当汗颜呢?
展开全文阅读
笔者以为,严格要求新教材固然需要;关注差错率高的教育、教学类图书资料的出版发行尤为迫切。教材是范文,需要准确无误;其他教育、教学类图书也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万万不可低估其危害性的。为了营建一个晴朗、纯洁的天空,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来清除满目皆是的"文字垃圾"。这是需要表本兼治的。但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学校要诚心诚意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比如,规定好一学期的考试次数,考试内容围绕教材,不给课外读物以可乘之机,同时不以考核成绩论英雄。另外,切实改变评价教师的标准,不以发表文章论高低。我们真心实意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进步当作教书育人的最大成果。如此而已,势必有所改观。
我常常想,我们现今是否在做蠢事?在浮燥氛围中,精雕细刻、挖空心思于教坛新星、特级教师一类的"一节课";置学生于不顾,而去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进修骨干教师进修班或研究生课程班;快速实现著作等身而无论差错,其实有几篇文章起作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想想古今中外的伟人,其伟绩也只能是那么有限的几点。比如说孔子,有生之年最大成果是诲人不倦于弟子,他也仅仅利用工作之余删改、整理《春秋》、《周易》、《诗经》而已。就说那一部《论语》,还是他去世后由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辗转流传下来的。《论语》只不过一万五千九百一十七个字,估计追认为教授、副教授、高级教师也难啊!可是古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啊!我们是否也想想"作用"二字?假如能以学生为本,假如不以白纸黑字的死材料来评价教师,而是让活的学生、而不是让什么其他人来评定教授、副教授和高级教师,也许更有实际意义吧!估计图书的差错率也会直线下降。到那时,人们不会为了"怪味豆"的职称评定而着急,那么教育以及教学类图书的出版发行也就不可能如现今这样一哄而起了。笔者以为,图书出版发行的放开不是随便的放开,教育教学类图书的出版发行实在马虎不得。要知道,差错率高的图书将贻害无穷,贻误子孙后代啊!为了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实现,还是需要人们慎之又慎地编辑、出版发行教材的,我们应当呈现给现如今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即使社会上物欲横流、名利并重的泛滥成灾时,也要营造学校的一方净土,也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教材,更应该在出版发行界带一个好头!让我们记住先贤,向叶圣陶、刘国正等先生学习,学习他们编辑出版教材时的严谨作风,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材、以至于所有的图书都精益求精起来。
原作者: 不详
来自于: 不详
标签:
教学论文
新教材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初中语文课本剧的编演
下一篇:
浅淡语文结束课的教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