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99
标签:
教学论文
古今大儒同手笔,一样笔法两样情(人教版教学论文)
《白杨礼赞》(以下简称《白》文),是现代文坛巨匠茅盾先生的散文名篇。《爱莲说》(以下简称《爱>文),是宋代大儒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二文写作年代相去甚远(870多年),而写法却颇相似。
一、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白》文塑造了白杨树的典型形象。作品以白杨树象征抗日军民及其团结、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作者赞颂白杨树,旨在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爱》文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以莲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的鄙弃。
二、都用了衬托手法
《白》文开篇点题后,着力描绘高原景象,以黄土高原的雄壮伟大正面衬托白杨树的傲然挺拔;以高原的单调、倦怠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结尾部分写楠木的“贵族化”,实际上也是从反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衬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出了白杨树的形象。
《爱》篇更是通篇用衬托。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作总衬,再以菊花作正面衬托,然后以牡丹从反面衬托。这一总一正一反之衬托,表明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喜好。描写莲时,也是以环境相衬,以“淤泥”反衬其“不染’之难得,以“清涟”正衬其“不妖”之可贵。结尾部分以爱菊人少与爱牡丹人众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和自己的爱好相同,有力地讥讽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突出了主题。
三、结构布局相似
1.线索明晰。
《白》文以“不平凡”为线索,一唱三叹,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三字先后五次出现于文中(1、4、6、8、9段)。文章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起笔,继之写其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然后着力描写其外部形态不平凡,表现其内在气质不平凡,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不平凡”这个纲,又辅之以巧妙的过渡和自然的呼应,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层次井然。
《爱》篇则以“爱”为线索,全文共八句, “爱”字七次出现。几乎句句不离爱。第一段每句一爱,由草木可爱---陶独爱菊----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通过反复衬托,表现了作者对莲的钟爱。“予独爱”后边用七个分句,浓墨重彩描绘莲的外形品格,既突出了莲的可爱,又初步解释了“独爱莲”的原因 。第二段先用三个排比句点明喻意,深化主题。结尾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者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全文“爱”字贯穿始终,条理 清晰,衔接自然。
2.描写顺序相同。
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艺术 形象 ,且基本都按生活环境---外形品格-----内在气质的顺序进行描绘。《白》文先描绘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景美,再描绘其外在形象之美,然后写其内在精神之美,揭示其象征意义。《爱》文在刻画莲的形象时,也是由生活环境(淤泥、清涟)写起,再具体描绘其外形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最后点出其象征意义。
另外 ,两文都用了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总之,两篇文章,一是九百多年前封建士大夫自况又讽世之作,一是抗战时期文艺战士唱给抗日军民的赞歌。但其写法却不谋而合,真可谓古今大儒同手笔,一样笔法各尽情!(原发表于《语文报》)
艾子
标签:
教学论文
古今大儒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国古代经典研读入门四问》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文言文,学什么?(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