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597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学案(北师大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小石潭记学案

八年级语文组    张文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难点)

2、 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预习指导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     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二、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    清洌(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三、重点词解释

心乐之                     蒙络摇缀                            

 可百许头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凄神寒骨

四、翻译: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品读精彩语段,感受大自然的美。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难点)

一、写出作者游览的顺序: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            )—(           )—(            )

二、再读课文,把握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主旨:

 

   

 三、合作探究:(老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四、自测评估:(老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一)熟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

1、描写小石潭中水的声音的句子:

2、描写小石潭周围的植物的三个句子:

3、描写小石潭中的鱼游动的句子:

4、描写在小石潭游玩时凄凉感受的句子:

五、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一)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1分)


展开全文阅读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积累运用】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凛 liè(       )     翠 màn(     )连 zhuì(     )     清 chè(     )

     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

       (4)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练习】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文英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北师大八年级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越王勾践》(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慈母情深》第三课时学案(北师大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