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76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教育要从创新教材开始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齐家辉 

邮政编码:518004 E-mail:qjhqx@963.net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要实现这个理想,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能越俎代疱,教材更不能包办代替,这是因为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知识、能力、人格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外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多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契合、碰撞后灵感火花的闪现,正象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的那样“创造力是无法教的”,开启创造之门的钥匙应该在学生自己的手中。 

然而,“教师教,学生学”,却是我们教育的主流,学生所做的仅仅是一个模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有人说:“我们的孩子进学校之前是个问号,毕业之后就成了一个句号”,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是教材,教材对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造成现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症结之所在。有一个事实可能会让编写教材的专家们感到伤心,那就是多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阻止学生看书,因为教材说得太明白、太直接,规范得太死板,学生习惯于从课本上找答案,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有害无益,因此,现在是彻底否定现行教材编写思路的时候了。 

现行教材大多对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较为重视,而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与调整、因材施教等方面体现不足,甚至是空白。除少数学科外,几次教材改革,在知识内容上修修补补的多,“一纲多本”的编写思想也始终在同一个圈圈内打转转,基本上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因而作用也不大。 

从知识内容给出的形式看,多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采用“注入式”的方法,强行让学生接受知识,重点突出“教”。至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矛盾运动、结论概括的过程分析与探讨、知识运用方式方法的研究等等,教材则缺乏“启”的环境和“发”的空间。 

从学习效果反馈的途径看,教材不能使学生本人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因而既不能有效的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又不能维持学习兴奋状态。教师也没有较好的途径知道学生自学的学习效果。近年来,教材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比如,课后配备习题答案等,只可惜都是以标准答案这一呆板形式给出,缺乏开放式的特点。 

从组织教材与练习的模式上看,过份强调模仿套用,定向思维,标准一至,学生不能越雷池一步。缺乏“凡学生独立探索出来的结论,不论正确与否”都应该给予肯定鼓励的机制,至使学生勇于探求的锐气和创新意识被有意无意的抹杀,只能循规蹈矩的寻求标准答案,多少发明者就这样被我们的课本所废弃。 

因此,教材的平铺直叙,波澜不兴,使学习者容易产生疲劳感而无兴趣,无法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不能使学生从自我“创新知识”中产生成功者的乐趣,因而对学生缺乏持续的吸引力,这不仅对自学不利,而且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观相违背。 

比如,人教版代数第三册第19页到第23页“2.因式分解法”这要段教材,给人的印象只有两个字“模仿”,教材的其它部分大都如此。学生没有疑问,那来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教材按下面的方式组织,情况会如何呢? 

2.一元二次方程只能用公式法来解吗? 

问题1:(1)看看你能在几秒钟之内求出方程 的根? 

(2)你用的是配方法,还是公式法或是自己发明的新方法? 

(3)用什么方法解这个方程最简单? 

问题2:(1) ,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若 ,则 

(3)你能直接写出下列方程的根吗?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问题3:试试看,你能用新方法解下列方程吗? 

(1) ; (2) ; (3) ; 

(4) ; (5) ; (6) . 

问题4:给自己探索出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新方法取个你喜爱的名称,并指出其主要特征。 

练习1:用你所总结的新方法解下列方程,直到你认为熟练为止(题目略)。 

练习2: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题目略)。 

思考:已知 ,求 的值。 

小论文:总结因式分解的应用,题目自拟。 

教师使用这样的教材,当教师提问时,学生步调一致翻阅课本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将更多的依靠自己的智慧观察、分析问题,有时还会得出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成果。 

也许有的人会说:教师每堂课可以这样设计教案啊!但是,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水平参斥不齐,加上学校财力的限制,以及教材本身的编写思路对教师的规范,大面积的要求教师这样做是不现实的。 

有的人也许会捧腹大笑,这能算教材吗?不就象教案吗?太无知了吧?甚至会问:数学概念的准确性表述哪去了?知识的系统性哪去了?学生解题规范怎么落实?一点知识的模仿都没有,那来创造? 

孰不知,教材就是应该设置一些空白和疑问,使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和想象的余地,让学生把教材由簿变厚;数学概念应该让学生首先自然产生雏形,然后由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并适当加以规范;教材应该重点突出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见问题、引深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具有开拓性的研发能力。 

本文中给出的例子只是教材编写的一种框架结构,其语言组织可以更丰富一些。式样可以进行多方面改革,比如双面是内容,单面是空白,也可以是每面按2+1的模式编排, 是教材内容, 是空白,以方便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课堂笔记,甚至是课外练习,达到四本合一,使教材、教师教案、学生笔记、学生练习融为一体,每章节后再编写一些问题或练习的评注(不同于现有的标准答案)与引伸,留有更多的问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研讨,达到及时反馈、因材施教的目的。必要时还可以编写配套阅读教材给学生以指引、多媒体教材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启迪、课外活动教材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总之,新教材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重要的编写指标。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水平发展状况、创造能力的层次,使教材具有人性化、自主化、动态化、开放化的特点,真正来一场教材革命,由此必将带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考试制度等等的革命性变化。 

--最后,希望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第一线骨干教师编写自己的新教材,广泛开展新教材教学试点工作,打破专家式编写教材的单一模式,促进教材改革百花齐放的局面早日到来,使创新教育的理想得以实现。 

2001年4月8日 

 

 

作者: qjhqx  时间:2001-04-19.12:50:51 来源:广东 

   

 Re:创新教育从创新教材开始          

一辆漂亮的自动档汽车,会开拖拉机的司机也会开吗? 

同理,假设有了一套好的创新教材,是否就是所有的教师都能由此教出创新意识的学生?

 

 

作者: 小林  时间:2001-04-19.15:44:56 来源:广东 

 Re:创新教育从创新教材开始          

同意小林老师的看法。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是老师要有创新精神。

 

 

作者: wm  时间:2001-05-07.15:53:07 来源:河南 

 Re:创新教育从创新教材开始          

我认为,有创新的教师也需要有创新的教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具有创新性,应该说有一部分的教师还离不开教材。所以,还是需要有创新的教材来为这一部分的老师来领路的。 

在创新的教材里,可以为教师的教提供一定的有创新的建议,来供老师选择。

 

 

作者: 星星  时间:2001-06-06.20:11:36 来源:江苏 

 Re:创新教育从创新教材开始          

说得好!创新教材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有着无法想像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自己的发展区都有不同的提高。它是一个点,仿佛太阳能让所有的一切都能感受到温暖。

 

 

作者: shanshanshuishui  时间:2001-06-21.21:17:20 来源:江苏 

 Re:创新教育从创新教材开始          

“创新教育”是一个美妙的想法,要实现她,创新教材固然需要,重新的教育思想和环境更需要,能够进行创新教育的工匠更更需要,且少得可怜。雕刻家的刀放在我的手里只能用来削铅笔。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联削铅笔的工夫都没有,我必须设法完成校长下达的升学指标,因为我怕下岗。说到我的校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口号喊得震天响,把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教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学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中国呼唤教育家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