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487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诵读以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利用注释、工具书通译全文,初步把握文章。重点是疏通文意,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用法,归纳一词多义。诵读课文。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潜)
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1)本篇选自《陶渊明集》。归去来,回去。兮,助词。辞,一种文体,一般要押韵。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死后他的朋友私谥他为靖节,所以后代也称他为靖节先生。东晋末年浔阳柴桑(在江西省九江县西南)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家境贫寒,为了谋生,作过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由于对黑暗的社会不满,不肯同流合污,决心从事耕作,过隐居生活。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2.写作背景
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辞》。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主要内容介绍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
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章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 《序》的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蒙江州刺史对我的厚爱,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畏怕到远地当差。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在于赶快去奔丧,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就着这件事陈述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2、疏通文意
(1)、听朗诵录音
注意: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1)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时节奏自当变化。
(2)、学生朗读
(3)、疏通句意
3、分类归纳有关知识及特殊句式。
展开全文阅读
(1)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2)古今异义词
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交,交互,都。今常用义“交通”、“交友”等。句意是,饥寒虽然很急迫,违背本心就会身心都痛苦。)
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
(3)一词多义
心 ①因事顺心(心意)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意志,精神之类。)
夫 ①问征夫以前路(夫,名词)
②乐夫天命傻奚疑?(助词)
事 ①将有事于西畴(指耕种的事)
②从人事(指治人之事)
故 ①故伎求之(所以)
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
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③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 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奔 ①载欣载奔(跑去)
②情在骏奔(奔丧)
(4)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
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没有定规地随时随地。)
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感吾生之行休(行,动词作状语——将要。)
(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
②倒装句
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
③省略句
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情感。
2.通过突破难点,挖掘本文主旨,把握作者情感。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对照课本注释,初步疏通了文意。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再次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去感悟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人生境界。
二、学生齐读(点评)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情感,挖掘本文主旨。
(一)、读完全文我们仿佛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那是什么?(归去)
那诗人从哪里“来”,又要“归”到哪里去呢?(官场 家乡)
这也就是说,诗人要……(辞官归隐)
他的心情怎样?
叙事 感情
辞官(离开)官场 自责自悔
板书:第一段
返乡(回到)家乡 自我庆幸
(二)、大家到文中找一找,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为形役”为衣食出外谋官违背了本心;辞官回家就没有什么惆怅和伤悲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幸好迷途未远,迷途知返,既然知道过去是错误的,现在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重要的是,把握好现在。
那就是什么?(辞官还乡)
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作者如释重负,既有悔意,又有庆幸的心情。(学生读第一段)
(三)、第一段作者运用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归去的心愿;中间二、三段作者是通过想象回家途中、到家后生活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归隐的决心的。我想问一下大家,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一切景语皆情语”,纵观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概括地说说,都写了哪些地方?
归途、居室、庭院、田野、劳作、山水。(板书)
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么看出来的?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叙事 感情
辞官(离开)官场 自责自悔
第一段 返乡(回到)家乡 自我庆幸
归 途 归心似箭
居 室 其乐融融
第二、三段 庭 院 自得之乐
田 野 身心舒畅
劳 作 欢快愉悦
山 水 寄情山水
(四)、第三段似乎有一句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让人一读感到心情沉重了许多。大家觉得是哪一句?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作者在感慨生命的短暂。
陶渊明在感慨人生短暂,同学们可以由此展开联想,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有没有类似的对生命短暂的感受呢?
(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各举例子)
如:我们刚刚学过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也都是在感慨人生易逝。
曹操《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在表达人生短暂,人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一番丰功伟业。
《论语》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还有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提醒同学要注意平时积累,多记多背)
展开余文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春天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自然生生不息,可是陶渊明却见乐景而生哀情,感慨人的生命如此短暂,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五)、既然人生短暂,生命易逝,陶渊明会不会珍惜生命,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他的生命价值呢?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四段,看看第四段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理想?
乐天安命,消极避世。
乐天安命的陶渊明,是受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影响辞官归隐,那么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呢?
(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预设:我认为不能。辞官归隐,陶渊明就永远无法实现其“大济苍生”的宏愿了,如果他能够坚持为官,并且与贪官污吏作斗争,仍然有实现人生理想的机会。
教师:这名同学很像一个人,同学们知道像谁吗?(“像陶渊明”。)
对,像年轻时期的陶渊明,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好,哪位同学继续发表观点。
预设:我认为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当时社会黑暗,官场腐败,陶渊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实现了其人生价值。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能拓展思路,从多种角度,去探究陶渊明归隐的原因。非常好。
陶渊明在官场无所作为,辞官归隐后却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在诗歌创作上对后世影响也极大,比如对王维、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陶渊明已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陶渊明之后,许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都会从陶渊明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慰藉自己。
但他们是有区别的。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云“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轼:“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想做一个隐士。一学成入世,抱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都只是身处逆境,人生不得意时,为现世所迫才想到归隐,发牢骚语而已。并没有一人能象陶渊明那样,躬耕田野,亲自劳作,以供衣食。终生向往归隐,却始终未能归隐,真正如陶渊明地位的诗人,没有一人真正实现和重复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的人生模式。唯此一人。
那么,陶渊明的思想在今天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吗?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陶渊明应该是积极的,因为他积极,才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才会有他辞官归隐的惊世骇俗之举。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使他无法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那么我们现代人如何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呢?
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明的社会之中,也可以说目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代,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文明程度最高的一个时代。可能我们在文学创作方面无法超过陶渊明,但是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今天的人们,包括我们同学完全有可能超越陶渊明。我们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去创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板书: 叙事线索 抒情线索
辞官(离开)官场 自责自悔
第一段 返乡(回到)家乡 自我庆幸
归 途 归心似箭
居 室 其乐融融
第二三段 庭 院 自得之乐
田 野 身心舒畅
劳 作 欢快愉悦
山 水 寄情山水
总结 过去 乐观满足
第四段 展望未来 乐天知命
当陶渊明终于不再违心的做事,庆幸地大喊一声“归去来兮”一吐胸中怨气,要读得畅快;回到家里看到亲人,看到松树、菊花这些他喜爱的植物,要读得温馨;纵情山水,要读出满足来。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请大家放声自由读。
四、自由空间
好,停下来。诗歌、辞赋一定要多读,在读中积累词汇,领会意境,在读中感悟点滴人生,在读中学会辨析是非,文言诗歌、辞赋,尤要多读多背。
刚才我说了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要找到共鸣,文章中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感触,就是共鸣,有了共鸣,才能更深入的体会文章的内涵,不管你的感触是什么,只要能引起感触就是好的。哪位同学说说体会?
预设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引起了我的共鸣。有时候一个人太自高自大,一旦从高处跌下来,将是致命的。那时后悔都来不及。(该生曾经中考受挫)师:你由这句话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从而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不错!
预设二:“悦亲戚之情话……泉涓涓而始流”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来自农村,很喜欢农村的景象,尤其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到处散发着春意盎然的气息。……
预设三:我很欣赏“舟遥遥以轻样,风飘飘而吹衣”这句话,感觉非常飘逸。
预设四:“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引起了我的共鸣。在当时作者不同流合污,宁愿归隐,我觉得他有神仙风范。
哦。你很欣赏他的这种风范,是吧?我希望你以后也像他那样有仙风道骨。
五、结语: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六、作业布置
夏敏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归去来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四看、三联、二抓、一用:谈古诗有效鉴赏方法(高三教学论文)
下一篇:
中国节与古人姓名字号 ——解读中国古人的美丽情怀 (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