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64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古诗情境的理解
关于古诗情境的理解
--值得和教参和相关教学杂志和老师们商榷的一个问题
金川公司 李静
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诗人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丰富的画面。透过这些有声有色的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精神内涵、和他所体验、创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诗时,如果能把学生引入到这种审美意境,诗意就如画卷般深深印入学生脑海、渗透学生心灵。
但是,遗憾的是,教参、教学杂志,都是就诗句解释诗句,就教法讲教法,老师们也是遵循教参,学习教学杂志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就诗讲诗。一句一句讲,一句一句让学生们抄、记、背,把一首明明很有情境的好诗,让学生记背的好艰难。于是,教学大纲对诗的教学降低难度,不要求默写诗意。教学杂志发表、探讨诗的教学方法,给老师们提供示范。其实,这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准确地把握诗的情境。这是我在听大学教授讲诗和我自己去教大学生时体验到的。每一首诗都创设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但是,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不是字面顺延过渡,而是有作者的思想体验、情感体验孕含在其中。如果我们不予以体会还原,恐怕是很难把握诗的情境的;如果我们为师为范者不能对情境有深入的理解,又如何能给学生授之以"鱼"呢?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授学生以"渔"了。
我想还是以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浙江版义务教育语文、思想品德教学参考书第四册第二单元第6课古诗二首第一首《春晓》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教参第26页指导教师体会诗的情境时是这样写的:"、、、、、、教师可做示范性描述,春天的早晨,我一觉醒来,天大亮了,到处都是鸟儿的叫声。可是,昨天夜里听到风雨声,真不知有多少花儿被打落呀!
这样解释诗的情境,显然不合情理:春困秋乏,诗人昨夜睡得那么香那么沉,都不晓得天大亮了,昨夜的春风春雨又从何得知呢?这显而易见是矛盾的。可是,我们的教参、教学杂志都是这样不求甚解、不明情境地诠释的;我们的教师,也只能以讹传讹。如此另人费解的讲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学得通呢?
这首诗的情境应该这样理解比较好:春困秋乏,诗人昨夜睡得那么香那么沉,都不晓得天大亮了,听得鸟儿欢叫,才醒来,支起窗棂一看,啊哟,花被打落了好多呀。这才大梦初醒似的想起来,噢,原来,昨天晚上下雨刮风了。你看,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晓景象和诗人早晨醒来愉快的心情这不就跃然纸上了。
所以,在以后的中小学教学,特别是小学生诗的教学时,我们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对诗句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加以关注,细心揣摹诗人由眼前景、物、时、事而引发的思想体验和情感体验。才能过渡理解到后两句,即情境的完整理解。不信,你现在就可按上述方法,尝试分析一下你所任年级语文课本上的诗篇诗句。象〈〈草〉〉,诗人看到原野草长得那么茂盛,想到一年中有枯有荣。可是后两句怎么又跳到野火上去了呢?只要想一想,至今,我国农村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居寄地在进行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放牧马、牛、羊的田野草地,要用火烧,然后,来年春天又会重新长起草来。那种燎原气势和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就尽在其中了。再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由欣赏残阳江水两句,怎么过渡到可爱的九月初三夜的露水和和月亮了呢?想想看,作者在江边观看落日,脚步随着夕阳夕下移动。直到露水打湿了鞋子,作者才发现月亮都升起来了,看那珍珠似的露珠和弯弓似的月亮,作者不由的生发出:多好的景致、多可爱的夜晚呀。
老师们不妨试试看。
标签:
教学论文
关于古诗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口语表达的要求与训练(高中)
下一篇:
如何写好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