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326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雨巷》课后练习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代拟的赠人之作。此题诗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思。    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思想感情。     

         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后面“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废然而止。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为何又欲望还休呢?    对此,诗人并不作正面说明,因为那样容易流于显露,没有诗意;他用描绘周围景物,来表现女子的情思。     

          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细微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象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物。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来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开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那么自然。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撰而又毫无造作雕琢之迹,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最后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非常赞赏。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

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

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

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用手卷起珠帘挂上玉钩,

  靠在帘上春天的恨愁怨锁在重楼。

  风里那飘零的落花谁才是它的归属,

  思念之情悠悠不绝。


展开全文阅读
  青鸟不能为我传递云外的书信,

  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结着多少愁绪。

  在三楚的傍晚回头看迢迢绿波,

  接着天向远处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点绛唇 素香丁香 (宋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这首词大致的意思 

    树叶还是稀稀落落的,丁香树叶下丁香花就开放了,吐露出的素淡的香气环绕着树,雅士称赞这是幽居之士的乐趣。丁香花没有想争夺春光,梅花不要嫉妒。她在春雨中愁绪满怀,好像在怀念江南故土。 

这首词结合丁香素雅的香性,先用"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烘托自己性喜幽静,接着用"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进一步表明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而接下来的几句,则道出了词人在离愁别绪的重重困扰下,暗结于心头不招即来,却挥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这首词通过对丁香独特形象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人们在离愁别绪的重重困扰下,暗结于心头不招即来,却挥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

 

 

 

               点绛唇  素香丁香

                                       王十朋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号梅溪,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少时颖悟强记,7岁入塾,14岁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史,诗文名闻远近。少时就有忧世拯民之志,十七岁“感时伤怀”,悲叹徽、钦二帝被掳,宋室被迫南迁。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人称颂王十朋郎为真御史。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文自有风格,朱熹称其诗“浑厚质直,思恻条畅,如其为人。”并将他与诸葛亮、杜甫、颜真卿、韩愈、范仲淹五君子相提并论。然而在苟且的南宋朝廷之中,诗人壮志难伸、常怀忧愤。

    王十朋以《点绛唇》调分咏异香牡丹、温香芍药、暗香梅、素香丁香等,共十八首,故又称《十八香》。王十朋以十八香喻士.其中,他以素香丁香为佳士,细香竹为矿士,梵香茉莉为贞士,国香兰为芳士,雪香梨为爽士,嘉香海棠为俊士,异香牡丹为国士,韵香荼蘼为逸士,清香莲为洁士,寒香水仙为奇士,冷香菊为傲士,天香桂为名士,南香含笑粲士,奇香腊梅为异士,温香芍药为冶士,暗香梅为高士,阐香瑞香为胜士,妙香檐葡为开士,结合草木特性,托物言志,构思奇巧.

    此词结合丁香素雅的香性,先用“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以丁香喻己,表达自己性喜幽静、淡薄名利、忧国忧民的志向。接着用"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进一步表明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而接下来的几句“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则道出了词人在离愁别绪的重重困扰下,暗结于心头不招即来,却挥之不去的深深痛苦和幽怨。丁香结满含春雨,愁绪万千,无意争春,而是怀想着一位贤明的君主,让自己施展恢复大业的雄才大略。读完全词,一位忧国忧民独立于世的忠臣形象赫然眼前。           

 

 

 

肖彤

标签:备课资料 高一备课资料 雨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勖翾——努力的飞翔(边城班主任工作日志10)(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勖翾——努力的飞翔(边城班主任工作日志10)(本站论坛专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