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505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

    4、熟读并背诵全文。

(二)能力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及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展示几张有关战争的图片和几张有关和平的图片,然后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战争,     和平。”

学生填写预测:远离战争,走进和平……

是的,在现实社会中,战争的恶魔 依然在四处流窜,人们都渴望生活在没有战争的理想之地。在古时的中国,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就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神秘的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一下它的美丽与神奇。

二、走进陶渊明,了解背景

作者:书本第163页的第一个注释

写作背景: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其时陶渊明已经57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的理想和愿望,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三、了解“记”文体:“记”是一种不定文体,一般指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景物或某种事物有所感受,然后记下来的一种文体。它的文体特点:它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扫除下列字词障碍

豁然   俨然   黄发垂髫   要还家   邑人   间隔   此中人语云    诣太守  阡陌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3、指导学生朗读

(1)老师做些断句讲解和师范:

A、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一般都是按意义单位划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划分)

B、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老师可适当作些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等朗读技巧的指导: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读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轻重缓急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吐字要清晰响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二)理解、积累文言字词、通译全文

1、理解、积累文言字词

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弄懂一些文言字词:常用重点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性活用词。平时要注意识记,做到烂熟于心。

2、翻译技巧的指导:(1)翻译时除了注意上述这些词的词义,其他字词一般都是沿用我们现在的意思,且一般都是用我们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表达文言中单音节词的意思。所以翻译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大胆推断文言字词的意思。(2)国名、地名、人名、官名、书名、帝号、年号、器物名称、度量衡等专有名词都照原文直接抄录。(3)文言中有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判断句、反问句等,平时遇到要及时积累,学会如何去调整句序如何去翻译。练习多了就会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4)文言句式注重简练往往承前承后或固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翻译时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3、用例句进行具体指导。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和晋了。

4、落实全文翻译

(1)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然后找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帮助指导。(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已储备的知识大胆尝试通译全文,并建议学生不要借助翻译资料书,以免养成依赖资料书的习惯。)

(2)合作小组完成后进行翻译接龙活动,比比哪个小组翻译最准确最完整。

5、归纳本课须积累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可以采用由学生边说边做笔记老师边板书的方法完成。(启发学生养成逐步积累的良好习惯)

(1)重点词:

甚异之   欲穷其林    既出  桑竹之属     不复出焉    便扶向路  诣太守      阡陌



展开全文阅读(2)四个“然”字词: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3)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4)一词多义

复 A复前行    B不复出焉        乃 A乃大惊    B乃不知有汉  

舍A 便舍船    B 屋舍俨然       寻 A寻向所志    B 寻病终 

志A处处志之  B寻向所志        为 A捕鱼为业    B不足为外人道也

(5)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缘溪行——便扶向路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6)通假字

具答之       便要还家

(7)句式:

①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

②省略句: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B 便舍船,从口入。

主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渔人)便便舍船,从口入。”

C 问所从来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问(之)所从来”

D 便要还家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便要(之)还家”

E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宾语承前省略句式。即“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F 林尽水源

介词省略句式。即“林尽于水源”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通过我们的合作学习,我们基本上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学到了不少文言实词、虚词。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随着古人去寻幽访古,感受祖国文化的美丽和伟大。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完并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疏通了文义,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作者)。

二、知识回顾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互相通达),鸡犬相闻。

2、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

3、不足(不值得)为外人道也。

4、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

5、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

提示: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

(2)翻译句子(提示:注意补出括号内省略的内容)。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注意——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三、研读赏析

(1)分男女各读一段,比一比谁读的好

要求:语句流畅、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2)以讨论方式学习课文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丽美景)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曲折、隐蔽、幽深)

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

    不存在。因为渔人“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

8、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明确: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

四、课堂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窜起来。故事曲折回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完并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发现      忘路、忽逢

                                    景美:平旷、俨然、良田、美池……

                      进入                                             理想社会

            桃花源

人美:种作、怡然、皆出酒食……

                      再寻        遂迷、未果

 

梁敏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桃花源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秋词(苏教版选修教学论文)
下一篇: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 (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