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38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伶官传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和《新五代史》;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3、学习快速寻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4、艺术借鉴:
○1、论据的典型性;
○3、论证方法:例证法(摆事实),引证法(讲道理),对比论证法;
○3、清晰的论证结构;
○4、论证语言: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5、人文精神:明白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2、例证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3、明白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欧阳修和《新五代史》;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从故事“李存勖的三枝箭”说起(幻灯片)……
二、欧阳修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十岁能作诗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将士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其后任监察御史、馆阁校勘官等职。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谏官高若讷被贬夷陵(现在湖北宜昌)令。几年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官为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歌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以散文的造诣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而又简括有法,议论既纡徐有致而又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他写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著《集古录跋尾》十卷,开创记录古物(金石学)的风气。有《欧阳文忠公集》。
三、题解与背景
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了解历史背景,应从“五代”和“北宋” 两个角度把握。
四、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
2、正音正字(文注)
伶官(líng) 李存勖(xù) 三矢(shǐ) 仇雠(chóu)
欤(yú) 盛以锦囊(chéng) 系燕父子(xì)
3、练读
五、翻译
第一段:
重点字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原,推究;所以,……的原因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段:
重点字词:
晋王之将终:之,助词,插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省略的介词“在”的宾语。背晋以归梁:以,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乃,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下属官员;少牢,羊、猪各一;告,祷告。盛以锦囊:状语后置句。
译文: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第三段:
重点词语: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方,正;其,代庄宗;系,捆绑;组,绳索;状语后置句;函,动词,用木匣子装。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在夜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抑或,或者;本,推究、考究;迹,事迹;自于,由于。这句话是选择关系的复句,两个问句各是一个选择项,“得之难而失之易”是被否定、被舍弃的一项,“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是被肯定、被选择的一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是反问句(“岂……”是典型的反问句式),凡反问句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所以这句话与后一个问句连起来看,意思是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语意重点在于强调后一个问句中的“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是说“得失”的“难易”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展开全文阅读
译文: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第四段:
重点词语:
为天下笑:被动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前者,从;后者,被。
译文: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六、积累
(一)、一词多义(课的“练习”二)
与
1、与尔三矢。 给
2、求,无乃尔是过与。 读yú,通“欤”
3、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为,给,替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和
5、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归
1、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附,归依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返回,回到
3、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归还
4、若水这归下也。 归聚,汇聚
易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容易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轻易
3、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告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祭告,祷告
2、项伯乃夜驰之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告诉,告知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上报,报告
(二)、古今异义(略)
(三)、古字通假(略)
(四)、词类活用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振兴,使……兴盛;亡,使……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在夜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东,向东,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五)、特殊句式
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天下笑” 即“被天下笑”。“为”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于”是介词,表示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七、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快速寻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艺术借鉴:
○1、论据的典型性;
○3、论证方法:例证法(摆事实),引证法(讲道理),对比论证法;
○3、清晰的论证结构;
○4、论证语言:语言委婉,气势充沛;文笔酣畅,波澜起伏;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3、人文精神:明白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教学程序
一、精读探究
(一)、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即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国家的兴旺或衰败,关键在于人的是否努力。
(二)、说说本文论据的典型性
1、庄宗李存勖的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
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908年,受三矢,继父遗命。三支箭分别代表他的三个仇敌:梁、燕、契丹。
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3、课文是怎样写他的“忧劳”的呢?(或怎样写他建国时的强盛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于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所以要这样详细地写,目的是为了说他的成功与其不断的努力分不开的。这就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4、作者又是怎样写他的衰落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及仇讎已灭,天下已定……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所以要这样详细地写,目的是为了说他守业未成,亡国之快。这就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展开余文
5、针对庄宗的由盛到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你认为李存勖的例子,是否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论点?
——是的。
(三)、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1、举例子(摆事实),上有详论,此略。
2、引证法(讲道理):《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3、对比论证:
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四)、归纳本文的论证结构
部分 起止 段意 结构
一 1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论点
二 2-3 记叙:承父命,得天下。 论据
评论:极盛速衰
三 4 总结:祸患积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 结论
(五)、论证语言
——多用对称句、反问句和感叹句,是本文句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1、对称句:节奏整齐,琅琅上口。内容上正反对照,不仅有音乐美,而且给人以鲜明的对比感。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其所以失之者
方其……可谓壮哉 及……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满招损 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故方其盛也……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为天下笑
2、反问句:无疑而问,比陈述句更确定、更有力、更发人深省,有更强的感情色彩。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句末用的是叹号,但仍是反问句。)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3、感叹句:直接表达强烈的感情。
呜呼!
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
(六)、归纳主旨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二、总结全文
三、教学反思
鲁发福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伶官传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六国论》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漫话清高》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