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226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李白其人,欣赏“梦游”之境,进而理解本诗的主旨。

(二)由本诗的“梦境”对于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把握上引申开去从而论诗,由个别到一般,从个案分析到普遍规律的总结。

(三)获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诗作的代表,它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惜别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傲然风骨,并且在构思上,围绕一场梦境来展开,梦醒之后才点明不事权贵的主旨,与此相适应的是作者运用非凡的夸张来表现他梦想中的世界,用梦中世界的完美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不足与丑恶,表达了作为一个“士”不愿与现实权力同流合污的性情,这就是封建时代中文人的品格,这就是李白。所以,梦境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也是我们读者理解把握本诗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重点

(一) 在诵读的基础上,赏析“梦游”的意境。

(二)在赏析的基础上,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就是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自由阅读,品味语言;探究阅读,归纳手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回忆并诵读以前有关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感受记忆中的李白并让同学们注意《早》诗中的“白帝城”。(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早》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闻》诗中的“夜郎”。(本诗写诗人得知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不胜同情,欲将已之愁心交付明月,随友人同去贬所,以凄迷之景写感伤之情。)此二地点提示的重要信息是李白被贬的经历对李白的影响。

(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想脉络,提出疑难问题。

1、自由诵读,学生范读,并找同学作出评点。

【教师指导】:①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②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③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

2、抓住本诗的“诗眼”,以寻“诗眼”的方法导读鉴赏。“诗眼”是诗中最能表现主旨或作者感情的关键的词、句,抓住了它文章的最主要信息就把握住了,让学生诵读本诗,并提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你是如何得出的?

【教师明确】:“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是本诗的“诗眼”应不难回答,通过分析文章的思路:入梦的缘由??入梦??梦游历程??梦醒??提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主旨。但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入梦的缘由??入梦??梦游历程??梦醒这一思路是很合逻辑的,学生也很好理解,而由梦醒到主旨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提出就不好理解,梦醒长叹的感伤后为何是不畏强权的铮铮铁骨,不合逻辑。也就是要同学共同探讨:“梦游”的“梦”如何理解?仅仅是平日一梦?或者说本诗中“梦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

(三)深入研读,解难答疑。

1、同学一起诵读第②段赏析李白的“梦中奇景”,并思考:或以 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教师与同学共同概括】: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2、 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探讨本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风格豪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3、如何理解诗人的“梦游”?(或者问:本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背后的深层原因?)

【教师精讲】:

第一、先知李白其人。对李白须从以下两点加以把握:

①“辞亲远游,仗剑去国”的丰富经历。李白少年即“辞亲远游”,走遍南北,曾先后五次漫游庐山和九江。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就了作为诗人的李白。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人生经历背景与时代背景。

②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但这也给他带来了生命意识中的消极元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余秋雨先生评论柳宗元的一句用在对李白的评价上也同样适合:“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余秋雨《文化苦旅》)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师生共同探讨“梦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说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了解其脉络,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的具体意义与象征意义。“梦”指具体梦境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理想,是投身仕途“济苍生,安社稷”而不得的一种人生困境的扭曲的表现。那么梦醒就是理想的破灭,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颠覆,这样,梦醒到主旨句“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

(四)拓展研读,归纳总结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诗的“梦与现实”的关系和更好的欣赏诗歌,我又拓展以下问题:论诗之美的基本品格,由本诗这个“特例”拓展到一般性的规律的认识上来。

1、诗之美的基本品格。一是诗歌达情的真实性;二是诗歌表现的典型性。

①诗歌达情的真实性。诗歌或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不在于客观存在之“真”,而在于表达情感之“真”,在于诗人忠实于自己心灵而具有的一种高度的坦诚与发现。 唐代诗人杜牧有《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四,多少楼台烟雨中。”对首诗,明人杨慎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寺僧、酒旗皆在其中矣。”杜甫也有诗描绘树的样子,说“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三千尺”。对杜诗有人也说世上哪有细若“霜皮溜雨”而高若三千尺的大树?

请问:你对上述两个例子作何评论?【教师明确】:杜牧、杜甫只不过是自己内心对“江南春”与参天大树的一种真实表达,他们忠实自己的心灵。杨慎等论者混淆了一个事实:杜牧与杜甫是诗人而不是科学家。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有时荒诞的表现也是诗歌真实性的表现,诗歌达情的真实情与不合常理的荒诞性并不矛盾,而且荒诞的意象在诗歌中经常是诗人感情达到极至而不得不借助于不合常规的事理的一种表现,也就是以不合常理之意象表达超越一般人的感受。例如有一台湾女诗人写道“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等老的时候/下酒”。诗中充满了荒诞,然而正是这种难以理解的荒诞,才能表达女诗人对早出晚归,只能见到一个“影子”的丈夫的无限思念,这种思念也是超越了一般人对自己丈夫思念的。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借助一个常人很难梦到的天鸡啼鸣、熊咆龙吟、神仙聚会这一美妙仙境来表达常人难以体会的对理想的渴望,对现实的愤怒。

②诗歌的典型性,这是具有真实感情的文字能够成为优秀的诗歌的条件。人真实的感受非常之多包括生理的、心理的,但并不是说所有真实的东西都能成为诗歌,真实的感受必须再经过过滤、优化才能成为好的诗歌,这个优化、过滤的过程就是要典型,也就是说你表达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感受也必须是能代表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共同的感受,它还须是美的。就像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自己的对权贵的蔑视,也是代表了一个族群甚至是人类对理想的渴望,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思想是人类共有的,而李白自己拥有的只是他如何表达这一思想的形式。这样诗歌就从个别走向了一般,从个人的抒发成为了代表自己族群的一种文化,于是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传统,有了根基。

2、诗歌阅读基本方法总结:①知人论诗;②寻“诗眼”,抓关键(词)句(主旨(词)句、过渡(词)句、总结(词)句)。就是要在了解诗歌的外部语境(作者思想经历、作者的风格特点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熟读全诗,并深入文本,寻“诗眼”,抓关键词句,读懂全诗,再运用诗歌的基本品质进行鉴赏评。

………

教学后记

这首诗歌的学习我设计了回顾过去(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诗眼”导读(整体感知,找出疑难)??知人论世(重点研读,分析问题)??论诗作结(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前三个问题重在以读带导。就是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感情;自由阅读,品味语言;探究阅读,归纳手法。最后这一问题重在先练先思,就是先提出杜牧与杜甫的例子让同学思考,然后再引导升华,这就避免单纯说理而以问题为训练的线,使总结升华地自然不突兀,同时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我解决了一是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二是寻“诗眼”抓思路的阅读方法;三是从理论上讲清了诗歌之美的品格,从宏观上把握如何去鉴赏评论诗歌。

教学反思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必须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意境美必须在“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自由朗读、自主背诵和事有目的的探究阅读是我运用的主要阅读手段。熟读并能背诵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王立春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梦游天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最是那回眸的一瞥 ───一一位独立的编外语文工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
下一篇:论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的艺术特色 ——重复艺术风格的运用 (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