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阅读:1157  
标签:教学反思
《沁园春·长沙》主题反思a href=http://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王红英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个人以为不是颂秋。

      眼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勾起作者深沉的思考的源头,要抓住一个“怅”字,那个“怅”字有很多情感,可能更多的是这么一种意思:万物知时,万物应时,万物有时,但是面对这苍茫大地,我又将如何?在上阕中,毛泽东是以疑问结尾,是对宇宙、对自身的一种质问。

      我在讲此课时,主要拓展了一些认识,让学生了解了自古来文人对“水”的痴恋,为什么文人一看见水就有无尽的感叹。比如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比如苏轼说“大江东去浪淘尽”,比如说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但是后面却是“群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为什么李煜要说“为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李清照要说“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水带给文人的感触太多了。

      而毛泽东也不例外,在“寒秋”之时,独立橘子洲头,西北风刮来,未必他不冷吗?难道他发神经吗?没事跑那里去干什么?

      在他眼中的景正好和他内心的“忧心忡忡”形成对比,这是文人特有的“忧思”。

      此词上阕非常有意蕴。

      我觉得应抓住“独”“寒秋”“湘江”来看此词。因为“独”代表“孤独”,那么文人的孤独情怀,在古诗中不少见的,此时毛泽东跑来橘子洲头,在独自一人的情况下,这么写绝对是有用意的。

      “寒秋”则是“秋思”的情怀,秋思便是深沉、萧索、苍阔的。

      “湘江”便是“水文化”。

      把这几句说明白,我想这首词也就差不多了。
标签:教学反思 沁园春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本站论坛专稿)
下一篇:纪念刘和珍君(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