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65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云南的歌会》(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07中文普本
刘慧丽
《云南的歌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从而体会歌会的特色。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欣赏品味精彩的语言片段,感受云南歌会的美。
3.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的赞美,领略民俗风情,并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歌会的特色。
•难点:
理解我国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意蕴。
教学方法:
本篇课文虽然脉络清晰,但是内容繁多琐细,对三个场景的解读上很难处理,因此我决定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以美为切入点,把对美的赏读与挖掘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基于本文的特点,我将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并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同时通过点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关键时刻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路。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作用,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激活其思维,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民俗文化
1.由单元特点——民俗入手,先让学生说说我们河南本地都有哪些风俗?
民风和民俗,作为精神文化产物,是我们民族成员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然而在当今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民俗的声音已经完全被都市的喧嚣所淹没,因此我希望学生并不要拘泥于课本,充分了解我们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让传统文化因子再次活跃在孩子们的视野中,所以在讲课之前必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民俗问题的兴趣。
2.导语:
我们的民俗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刚才说了我们河南的民俗,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美丽的云南之旅,看看那里都有怎样美丽的风俗?
3.云南之旅: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由我和学生在课前共同收集的材料整理而成的ppt《云南之旅》,通过图片展示向他们介绍云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
看完了美丽的云南风情后,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家沈从文是怎样向我们展现云南的民俗风情的,不知是云南之美流淌出这样的文字,还是沈从文的文字流淌出别样美丽的云南。
二、了解作者——熟悉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本篇课文选自沈从文的《记忆中云南的跑马节》一文。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云南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往往靠那些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老歌手,以长篇的叙事性歌曲,向本民族群众和青少年传授历史知识、生产知识、生活知识和礼仪知识。《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就是沈从文作为历史文物研究学家对云南民俗——云南的歌会的一种“行为采录”,是作为作家的沈从文对于民俗文化一种特殊的“抢救性发掘”。
三、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特色
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自己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在朗读中初步感受文章的特色。
例如本文的特色词语:
蹲踞 酬和 譬喻 柞木 龙吟凤哕
箍桶 阉鸡 熹微
(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读音的同时,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速读全文——理清结构层次
本篇文章结构非常清晰,描写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民歌演唱。再次快速地阅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看看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找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请全班同学共同分析,看看那个同学分的最准确?
进而明确:
第一部分(1)总写对云南的感受和认识,引起下文的叙述。
第二部分(2―3)描写山野对歌。
第三部分(4)描写山路漫歌。
第四部分(5)描写村寨传歌。
五、合作探究——讲述歌会场景
本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都是怎样描写的?(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点拨:比如在“山野对歌”中
展开全文阅读
小结: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在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多读,在阅读中初步感受文章特色,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关注民俗话题——走进美
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云南的歌会》,接下来首我将播放一段视频,这是在我们河南土生土长的曲艺盛会——马街书会。看完了我们河南的马街书会,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美丽的云南,看看那里究竟有怎样美丽的风俗?
2.初识文章特色——发现美
(由于本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的朗读体会并不符合实际,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找特色:
速读课文,归纳总结本篇文章都有哪些特色?
教师点拨:所谓“特色”也就是这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咱们可以从全文的结构和文中的语言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明确:
比如:课文结构清晰
表现内容丰富
语言自然生动
片段描写精彩等特色。
在归纳出这些特色后,紧接着我会让学生们在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特色?
比如,课文结构清晰,可以分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以及“山寨传歌”三个画面;
片段描写有:
景物描写片断: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动物描写片断: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
场面描写片断: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几个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矮方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桌子,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听曲子。
人物描写片断: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学生们通过查找可能还会总结出还有情景描写片断、事物描写片断等等。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将从以下两大步骤来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
3.展示歌会画面——感受美
在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以及它们在特点和描写内容、描写重点上都有什么不同?并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
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加以教师的点拨进而总结出以下内容:
歌会画面 描写重点 描写内容 歌会特色
山野对歌 人物 外貌、动作、才智 对抗赛歌
比拼才智
紧张激烈
山路漫歌 环境 花、鸟、人 即兴歌唱
快乐自由
无拘无束
山寨传歌 风俗 参与的人、场面、形式 民歌传唱
热闹非凡
其乐融融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展现,化繁为简,直观清晰,让学生很容易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第二步: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对“山路漫歌”这一自然段进行重点品析,因为本段对景物、动物的描写都很精彩,而且十四五岁的赶马女孩子与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4.体会民俗风情——品味美
接下来咱们来具体品味一下“山路漫歌”这一自然段究竟美在哪里?
①听歌声
本段生动地描写了唱歌的场面,试着在文中找出都是谁在唱歌?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
云雀在唱歌: 一边飞一边不停的唱歌......
戴胜鸟在唱歌: “郭公郭公”叫个不停......
赶马女孩子在唱歌: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让学生通过品味体会作者把自然界的歌声与人的歌声相应和,给人一种自然朴实,和谐欢快的美感。)
②赏语言(本段语言非常优美,我会找出具有代表性的)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让学生边读边注意着重标注的地方,从而让学生体会把报春花的颜色和天空的蓝色交织在一起,不仅有种醇朴自然的本色,而且使人产生一种联想,给人一种意象美,让人身临其境。
“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云雀起飞的样子,并体会动词运用的生动精彩,不仅表现出云雀的轻捷,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云雀扶摇盘旋而上的姿态,活灵活现。
③品美点
在此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表达欲望,我会先进行点拨:
“这段文字写的多美呀!比如美在有动有静:
动态的有关于云雀动作的描写: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静态的有关于景物的描写: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粉蓝色的报春花......”
经过点拨学生们可能会发现更多的美点,比如:美在有点有面,美在有声有色,美在有人有物,以及美在有高有低,美在有详有略等等。
(好的老师要懂得有放有收,在学生们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后,进而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本段中作者把大量笔墨都用在了景物描写上,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意图?
明确:“赶马女孩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脑。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这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境。山花烂漫,山鸟齐唱,这又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设置这个问题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分析的面面俱到,在这些手法上大做文章,只要有所感受,体会到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以及作者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就行了。)
5.反思民俗生活——升华美
思考:学习完这篇课文试着比较一下,云南的歌会和马街书会的异同。(这样学生在比较中既是对课文的回顾,又能提高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突破难点:我们的马街书会虽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但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学习完这篇课文,在对待民俗文化方面我们都有哪些思考呢?
教师点拨:
学生明确:
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 收集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家乡风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 课外阅读《记忆中云南的跑马节》。
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 对抗赛歌 人物美
山路漫歌: 即兴歌唱 风俗美
山寨传歌: 民歌传唱 场面美
刘慧丽
标签:
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云南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猫》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
《落难的王子》课本剧(人教版七年级选修学生习作)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