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705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陈情表》之虚——对《陈情表》的质疑(高二必修备课资料)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陈情表,历称千古至文,未曾为世人所非议。《古文观止》评之曰:“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故得“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重思《陈情》之表,“无一字虚言驾饰”,实为后人之谬也。

观二段之首:“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即为“虚”之始也。李密乃蜀之旧臣,尚念蜀帝之恩泽,岂能置旧情于不顾,转而奉晋,乐不可支?众知李密为忠贞之士,不念旧土,以新朝之官职,废旧职之郎署,实非李密之所愿也。故“圣朝”即谦恭之辞,深望得晋帝之欢心,方可使晋帝宽之恕之,并非出于内心,故为虚之一也。

另观三段之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此为“虚”之甚也。李密奉蜀之忠心,路人皆知,并非世俗之人;而在《陈情》之中,自贬为贪求功名之举,以显身之“至微至陋”,博帝之同情。此举实为贬己以显德,奉帝而自卑,故为虚之二也。

再观全文之末,“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实为“虚”之至也。李密于文之将尽,自谓“犬马”,弃尊严于不顾,全然为君王所玩弄,并以“怖惧”为名,表晋帝之威武,贬自身如草芥。诚然此举可得武帝之赏识,以避杀身之祸,实为迫不得已;但至性之言,至此荡然无存,何谈悲恻动人,故为虚之三也。

而是否“俱从天真写出”,亦值得后人推敲。蜀之已破,晋之初建,皇位更迭,动荡不安,政从何出,未有定数。此时李密若贸然从事,废蜀之地位,建晋之功业,为时尚早,不易轻作决断;况晋帝登基,稍有时日,未详其虚实,不可轻易归依。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虎之兴起者,臣之高迁也;虎之暴怒者,臣之丧首也。虎之脾性不明,不可擅自触摸,是养虎之道也。故李密之犹豫徘徊,表为“愿乞终养”,实为“辞不赴命”也。故《陈情》之情,并非全然出乎祖母,实为虚言驾饰,以达观望之效。

至于《陈情》至孝,古今未曾否认;而文中亦明其理,“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然此时辞不赴命,解之为“祖母刘九十有六”,并以“人命危浅”为由,达“区区不能废远”之效。然掩卷深思,“少仕伪朝”之时,祖母刘年事以高,不下八十,亦病卧在床,需李密之养;忠孝不可得兼,李密并未孝祖母,而择出仕之途,是以忠重于孝也。当是时圣朝既立,则以孝重于忠,以祖母之病,弃社稷之重,一反常态,非偶然之举,必另有隐情。是故《陈情》对此疑惑,仅止于提问,而笔锋一转,避实就虚,避而不答,以图刘之惨状动晋帝之心,可谓惨淡经营,用心良苦。

或疑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必为晋帝感极而泣,动情于心。余以为不然。假若李密未作此表,晋帝亦未必斩其首。晋之社稷,王位初建,尚不稳固,失地待收。外有东吴拼死挣扎,内有旧臣倾力抵抗,国之形势,危如累卵,非武帝所能掌控;若望天下归心,必广纳贤士,诚以待民。尤蜀之“亡国贱俘”,更应“过蒙拔擢”,以收天下之心,致万乘之势,方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以往,东吴归顺,百姓附和,晋之天下,方得稳固。

是故“嘉其诚款”,亦为“虚”之辞,实为收买人心也。李密为一代名士,若令其奉养祖母而保其洗马之职,必得天下之赞誉,此诚为晋立天下之重举。吾恐武帝览表,非泣如雨下,而微微一笑,以为中计,继而功成名就。李密之表,实为晋之棋局,任其玩弄,岂不哀哉!

如此种种,《陈情表》之虚,可见一斑。余以为《陈情》可称之为“妙文”,在用语之妙,在情意之深。而称之为“至文”,则未观其“辞不赴命”之实质,而误作虚为实也。

呜呼!文风之虚也久矣!欲情之诚也难矣!虚以载道,成何体统!况古今名人雅士,不明虚之实质,混淆虚实,颠倒黑白,灭真情实感之志气,长虚言驾饰之威风,此何其毒也!

《陈情表》之虚,今公诸于世,非独李密晋帝所见明知,天地九州实所共鉴。而文之虚风,非独此一文也,今延至何方,吾不得而知。若此虚风不戒,复以虚为实,津津乐道,不思悔改,则矫揉造作之疾,当深入骨髓,终无药可医。

今日广告于同仁,望听之信之,思之忧之,尽己之力,戒虚之歪理,兴诚之至性,则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待矣!

 

孙延喜

标签:备课资料 高二备课资料 陈情表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由一道题的解法谈句子重组题的解体题策略(高三备课资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