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344  
标签:作文指导 九年级作文指导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在农村中学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现象严重,作文练习往往是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情况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为此,结合我校实际,在市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我校确立了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围绕“初中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这个宏观课题,确立了适合我校的子课题,以此来推动我校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近两年来,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内外读写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的大背景下,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模式,切实可行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现就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情况向大家作汇报,以期与同行探讨。

一、认清教学形势,制定可行方案

 我校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中学,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贫乏,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学生作文感觉“无米下锅”,也随之出现了虚构内容,拔高意义的现象。有时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等,他们的作文也难以情动人。

我们认为,对农村的中学生而言,要重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跟他们的老师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忽视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高标准的写作艺术所迷惑,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习惯于让学生自己领悟写技技巧,不注重作文指导。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对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对于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针对以上情况,我校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商讨和论证,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适合我校校情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寻找源头活水,注重积累内化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这一环节是解决用什么写的问题,即“写作之源”问题。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有了“墨”,自然能泼洒成文。可见,“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多么重要。 

我校在实施这一子课题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材料积累”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学校课题组制定了“材料积累方案”,作为子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以期能解决“写作之源”的问题。实践证明,效果是显著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理清材料源头,寻找写作的活水。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本传说材料。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正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或给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故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可感性材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源头获取材料最为广泛。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他说:“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总之,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主要源泉。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与善于阅读,精于阅读十分重要,切不可小视之。 

2.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的活动中,可根据这两种形式要求学生每期准备两个材料积累本。每个笔记本可要求这样布局使之规范:第1页,留下作序言用,第2~3页留下编目录用,第4页开始为材料积累的正文。每次积累的材料原则上只占一页,且要注明日期与类别。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还要注明出处。学期结束后,还可在笔记本后写一个小结,然后妥善收藏。通过这样要求与督导,学生积累材料的形式就更加规范了,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材料必定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3.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之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2~3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报纸宣传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展开全文阅读
4.举行积累评比,促进相互学习。“激励是产生兴趣的一种良好形式”。每学期结束,可分年级组织材料积累评比活动。根据班级多少,设1~3等奖若干名,给予一定奖励,搞得好的班级可给予班级集体奖和给实验教师优秀指导奖。评委一般由学校领导与课题组成员组成。在下一学期开学后,可举行上期“材料积累优秀作品展”。让广大学生学习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优秀者的示范作用,推动材料积累质量的不断提高。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读文也好,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在指导学生积累方面大有文章可作。

 三、针对学生实际,注重写法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实际,改革作文指导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课题组从改革命题形式入手,即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精心设计命题,使学生想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即捕捉小事,抒发真情、抓住瞬间,即兴训练,使学生有的可写;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几方面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命题形式,让学生想写。

学生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生活经验贫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教师“要我写”,“没什么好写”又要“硬写”,学生只好勉为其难,敷衍凑数,不良文风由此滋长。因此改革命题形式是让学生想写的重要原因。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使学生有的可写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面对这种现状,课题组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习作材料,使学生有的可写。

 1、捕捉小事,抒发真情。生活中有许多凡人琐事,学生不屑一顾,往往认为它太小了,不值得一写。这样,好材料也就失之交臂。然而看似平凡的小事,若能细细地体味一下,往往能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事,事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表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感受就是好作文。

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只有体验生活、捕捉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多事情是瞬间即逝,需要有较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作文时才不会出现“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断铅笔头”的现象。

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著名作家孙梨也曾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

“丰富语言积累”新课标不仅突出地强调了这一点,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确实,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理解”书面语言既包括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包括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光重视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重视指导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从中汲取作文营养。

2、加强熟读练习,以熟读促理解、表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很注重学生的熟读。因为:凡读书,熟则能悟,悟则能化。正如古人所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3、加强迁移练习,促进语言内化。通过熟读、背诵形式语言积累,此后还要经过迁移性练习,才能逐步实现语言内化。熟读迁移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主要是通过范文语言的迁移运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悟性。有了这种悟性,亦必将迁移于表达,使学生懂得分辨语言的优劣高下,逐步达到准确、得体、生动运用语言。

读写紧密结合,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把作文写好。

 四、改革评价方式,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作文了。我们把许多的时间花在了作文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因为学生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人去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就更不用说动笔修改等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了。

学生写完作文心里也会想老师会作什么评价,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也显得空洞、让人琢磨不透,不知从何改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懒得仔细去看。

新课程标准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和有创造性的发展的舞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改革最关键的一环,其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能在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感受,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到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乐园。

由此,作文的评改中,我们提出了运用作文互评法,师生共同进行作文的评改。所谓作文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我们开展的作文互评法的操作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1、公开展示作文。把学生的作文全部展示在桌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翻阅,并规定每人至少看五篇他人的作文。事实上,一些优秀的作文,会被学生竞相阅读。其实,这就是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去伪存真、学长避短),为写作打下基础

2、学生在课题组制定的评价表上写下评定意见。要求学生每看完一篇作文,都要虚心地吸取别人的优点,真正分享他人的成功,同时又要认真负责地指出他人的不足之处。既可以大到布局谋篇,思想立意,也可以小到字词、标点的运用,都可以发表评论意见。意见可以用铅笔写在同学的作文本上,也可以写在其它纸上给他。同时教师也跟学生一样,每天读上几本,既看同学的作文,也看同学的评定意见,以便随时掌握班级的状况。当然,老师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意见,师生同欣赏、共同评定作文,其乐融融。

 3、开展评定交流会。当学生对他人进行评定发生困难时,当本人对他人的评定感到困惑、有疑问时,当实施评定的学生与被评定的学生之间发生隔阂,意见难以统一时,怎么办?可以展开交流大会。让学生面对面,自由的、充分的开展交流、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努力谋求与他人的意见相一致。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而不是扮演指挥者、主宰者的角色。在这样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能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体现民主平等的精神。

4、举行集体讲评。集体讲评一般安排在作文展示后的一周以后,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

(1)统计学生的阅读量。先统计每个学生读过几篇别人的作文,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多看作文,同时也使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扩大交流面。

(2)让学生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佳作。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节或某个句子。读完后要说出你认为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是毛遂自荐读自己的佳作。这样,能使好的作文得到更大范围的交流。

(3)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如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哪些人的作文水平提高了?等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向同学们提出具体的写作要求。

(4)如有必要,学生可进行再次的修改、评定。实践也证明,作文互评法颇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当然,作文评价的范围也可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班级内,也可进行班级间的学生互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又能扩大作文的交流面,起到博采众长的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我们定期组织出版校园文学社刊《顶子山》,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并且利用校园网和学校网站发表学生作品,让学生品尝创作的甘甜。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校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学生作文水平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写作新秀,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农村环境的闭塞,学生感受社会知识的质和量与城市学生无法相比,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新的途径来弥补这一缺憾,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有同样的发展潜力。

 

王阳

标签:作文指导 九年级作文指导 农村中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选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绿色蝈蝈》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