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91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兴化市城区学校初一年级校际联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授 课 时 2 整合时间 10.21

主备人 胡佳佳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 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难 点 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突 破

策 略 诵读品味,合作探究

课 前

准 备 熟读课文

教 学 设 计 详 案 集体交流意见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jǐ)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⑵词语解释

响晴:文中指天气晴朗、燥热。

设若:假若。

秀气:文雅,不粗俗。

贮蓄:储存积蓄。

澄清:清澈明亮。

空灵:清净透明。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总写)  

     具体写: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静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再写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的爱。

四、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探究: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讨论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展开全文阅读
六、课后作业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默写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注意修辞手法的分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比较分析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三、课内反思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 学习老舍先生的笔法,写一段有关本校秋景的文字。









 

古月正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春(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下一篇:三峡(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