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129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在言与文之间寻找生命的亮色——《孔雀东南飞》教学简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中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及重要的虚词、实词。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让学生充分体会在刘兰芝形象身上体现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理解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着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

教学设想

1、全诗的教学围绕二“理”(整理文言、梳理情节)三“品”(品人物、品手法、品意蕴)来安排,不作过多的拓展,做到目标单一一点,分析集中一点。

2、指导学生课前阅读充分一点,吸引学生课后思考深入一点,力求课堂教学更紧凑一点。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

1、品味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2、理解悲剧主人公的生命觉醒与决绝以及死亡的审美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解题明体

    在导语部分设置研读文本的情境,并介绍汉乐府及《孔雀东南飞》的相关文学史知识。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要求学生模拟文中某个人物的视角顺序,用现代汉语把《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故事讲给大家听。

(2)利用小序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注意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故事情节的。

2、理清结构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3、概述内容

    要求对每一部分拟出七字格的标题,如:

    兰芝忿诉自遣归——夫妻话别难分舍——刘兄相逼再婚配——相约黄泉同殉情——鸳鸯和鸣戒后人

    再概括为四字格的标题,如:

    兰芝遣归—— 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鸳鸯和鸣

    也可以是两个字的标题,如:

    自遣——誓别——抗婚——殉情——化鸟

三、整理文言,积累知识

1、请同学圈出“相”“自”“见”,解释其含义并归纳用法。

2、归纳偏义复词:“公姥”“作息”“父兄”“牛马”等。

3、辨析古今异义词:“可怜”“自由”“处分”“便利”“交通”等。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后所附“汉乐府”的有关资料,对“汉乐府”有个大致的了解。

2、反复朗诵课文,对课文的人物对话多加揣摩。

 

第二课时

一、品手法:比兴营造,铺陈恣肆

  1、明确比兴的作用。

    明确:(1)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以美禽失偶来喻夫妻别离,营造了一种“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离愁别绪,渲染了缠绵哀伤的气氛。(3)孔雀之单飞,暗示夫妻之别离,奠定了全诗悲剧的感情色彩。

  2、铺陈的酣畅淋漓。 

  (1)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

    明确:纵向铺陈,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才艺、品德随年岁而逐增;印证“自诉”的真实性,强化其良好修养;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此处可比照《诗经》中复沓事例,体会诗歌中重而有异的特点。

  (2)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明确:横向铺陈,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

    此处可与《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的方法比较,区别正面渲染和侧面烘托的不同效果。

  (3)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明确:既显示了兰芝的漂亮,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二、品人物:独立意识,生命觉醒

1、探讨刘兰芝、焦仲卿心路历程。

2、诗中的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1)刘兰芝是一个聪明能干、知书达理、多才多艺,重感情,忠于爱情,有大家闺秀风度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2)焦仲卿:不敢直接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同时他也中雨爱情、坚贞不渝、具有叛逆的精神。 

三、品意蕴:悲剧价值,死亡审美

1、这首诗叙述的故事是悲剧性的,却又在结尾暗示焦仲卿、刘兰芝两人化成了鸳鸯,给故事带来了一点亮色。请从中外文学作品中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种结尾的看法。

    明确:故事从总体上来说是悲剧性的,而结尾处又有一些亮色,这种结尾向人们表明,美好的情感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它们虽然一时被压制住,但胜利终将是它们的。同时,这种结尾也反映了民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2、死亡审美,何以可能?

    明确:课文中的浪漫幻想结尾,用诗意的美化解了死亡的恐惧,体现着生命哲学的辩证法:不是死亡,而是超脱;没有恐怖,只有美丽和安详。可听、可视的活生生的感觉意象给冰冷僵化的尸体增添了生命的色泽、美的光晕,焕发着动人的奇光异彩。


展开全文阅读
四、布置作业

1、根据结尾的内容,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背诵诗歌中的重点段落及有关名句。

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介于诗歌与文言之间,兼顾二者虽有难度,但还是非常必要的。有了文言推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一些特殊词语句式的掌握,更有助于他们对诗意的认识与理解;有了诗意的阐释,真正体会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亮点:

亮点一:落实文言要素

    文言不落实,诗歌就不能完全理解;文言不落实,突出的文言现象在此放过,不利于今后文言文的学习。教学中为避免文言串讲的拖沓冗长,采取有重点地进行归纳梳理,并选择有特点的文言现象进行了分析。

亮点二:突出文学元素

    长诗中的文学元素是很多的,其间有一个取舍的问题。教学中应抓住比兴和铺陈手法,讲清特点,强调运用。诗中的起兴具有经典意义,讲清讲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而铺陈是常见的写作方法,在比较中更利于提升学生欣赏与运用的能力。

亮点三:渗透训练因素

    课堂上的语文因素是指在教学的相关环节中,时常能穿插一些语言训练的元素。教学中设计了拟写标题的环节,许多老师也做这样的练习,但只是作为概括情节的需要,此处通过字数的增减,想达到的目的是既概括情节,又锤炼语言。

亮点四:变化解读视角

    解读《孔雀东南飞》,常规的教学习惯于谈焦刘悲剧的社会原因,探讨焦母逐媳的原因以及兰芝究竟为何离开焦家等问题。我以为从学生精神成长的角度,过于艰深地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的原因,不如从审美的角度和生命的意义入手,着力体会在刘兰芝形象上体现的精神生命的觉醒和独立意识,并进而理解在人类生命意识中对生和美执著追求的同时所产生的对死亡的超越意识。

亮点五:精简教学内容

    新课程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课时紧,本课像过去一样教学肯定是不行的;何况事无巨细的照搬其意义究竟有多大,也是值得考虑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我突出了“简”和“逼”两个字。“简”,就是在充分考虑相关教学内容之后,简化枝节性的内容,突出对学生语文学习和精神成长作用较大的内容;而“逼”是试图通过激趣、活动等方法“逼”着学生在课内外必须阅读文本,以便更好的沟通交流,推进教学。

    当然教学中缺憾还是很多的。受课时的影响,可以讲的和需要讲的内容很多,虽经取舍,依然觉得教学进度很匆忙,时间显得不够用;同时,教学中试图避开对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探讨,但学生还是不断追寻探究主人公悲剧的底因,试图达到的精神引领目的没有充分实现。此外,文言语法是制约诗歌理解的重要障碍,加之价值观的变化,今天的学生很难真正走进诗歌的情境中,只能带着较深的隔膜随着老师在文本中走一遭。这让我感到些许遗憾,也催我思考:我们到底应当如何让今天的学生自觉地愉悦地虔诚地去接受文化经典。

一首《孔雀东南飞》    年年有人翻新篇

    课文《孔雀东南飞》后的“练习”中,要求学生“选择诗中你感兴趣的片段,加以想像,改写成故事”。由于这首诗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因而近几年,江苏省年年有考生在考场上利用这首诗的形式或内容,写出令人拍案的考场佳作。现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例文一]

孔雀东南飞

江苏一考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材。”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简评】

    这是2002年一位考生的考场作文。面对话题“心灵的选择”,他大胆地模仿《孔雀东南飞》,写出了一首乐府诗。他把一位立志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青年作为叙事诗的中心人物,在与家人、亲戚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心灵的选择”。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显示了这位考生的才智,但一般学生不宜仿效。

[例文二]

仲卿之母的忏悔

江苏一考生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念与人间辞,千万不复全!”兰芝,仲卿,你们双双化为连理枝,携手走进你们幸福的天堂,只留下我这可怜的老太婆在这人间苟活,难道你们还不能原谅我吗?我整日地哭泣,忏悔,只为你们能显显灵,于梦中和我见上一面,可你们为什么不来,你们……唉,这都是我的罪过呀……

    兰芝,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入我家;上,你孝敬于我而无不恭顺,中,你照顾仲卿而无微不至,下,你呵护小姑而亲如姐妹。可我,可我这贪心不足的老太婆整日里不知满足,一直不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媳妇;还对你挑三拣四,横加指责,使你终日勤作息。一直以来,我对你心怀怨恨,恨你让仲卿对你死心塌地,服帖顺从,总认为你让他受了委屈,一直到那天……

    那天,是我婆婆的祭日,我又一次去拿出祖传玉镯,很犹豫,很不情愿地想把它传给你。虽然你刚入我家门时就该得到它,谁知就在我进屋又出去的那个当儿,玉镯不见了。我连想都没想,就认定是你拿了它。当看到你那坦然的光明磊落的神情时,我更火了,我搜遍你的屋子,翻遍你的全身,当然,我一无所获。你的冷傲让我怀疑你的诚实,你的不卑不亢让我怀疑你的人格。终于,在我整日的挑剔与指责里,你走了,永远地走了。于是我千方百计地为仲卿张罗着新媳妇。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投了湖,仲卿也随着自挂东南枝。我那亲生的女儿,你呵护得如同亲妹的小姑,却战战兢兢又无比悔恨地拿出了玉镯。那个时刻,空气似乎凝固了,我的生命也似乎终止了,我能说些什么?我的好兰芝,我的过分溺爱使女儿学会了偷窃,我的过分亲近疏远的思想使你饮恨而去。我不乞求你的谅解,因为我已没有那个资格,我不奢望你能为我奉汤持药,因为我根本不配;我只希望你在梦中与我见上一面,让我向你倾诉我无边的忏悔。


展开余文
    兰芝,我已请求一位先生把这段故事写成乐府诗,让它留传于后世,让后人从这段悲剧中汲取教训,让所有心存偏见、注重亲近疏远的人心中警钟长鸣,让更多的好姑娘、好心人过得幸福,这是我惟一能为你做的事,以此我方能心安一些。如此,我死而瞑目,夫复何求?

[简评]

    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位考生巧妙借用《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和内容,设想出一个焦母祖传玉镯被偷的情节,因而导致兰芝被逐,仲卿殉情,之后,当女儿拿出玉镯时,焦母悔恨不已,于是有了这篇独白式的忏悔。文章紧扣话题,想像丰富,构思奇特,令人叫绝。

[例文三]

《孔雀东南飞》新传

江苏一考生

    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

当她还未出嫁的时候,不知有多少的好小伙儿到她家提亲:模样儿俊的,有钱的,有势的,为何选了焦仲卿?他又黑又瘦,又没钱又没势,他凭什么娶到美丽贤淑的兰芝?兰芝一遍遍地问自己。泪水渐渐模糊了兰芝的视线,朦胧中焦仲卿那老实敦厚的脸又出现在她的眼前。是因为看中他山般的朴实沉稳吧!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为了仲卿的工作,兰芝跑东家,找西家,甚至出席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在觥筹交错中强颜欢笑,为仲卿在领导面前说尽好话。老实巴交的焦仲卿啊!你怎么让你妻子做这些事情呢?你可知道席间哪个人不觊觎你妻子的美貌?你可知道你妻子独自一人承担了多少的风言风语吗?

    当刘兰芝看到丈夫遗落在地上的香囊时,泪刷地下来了,那是秦罗敷的香囊,那是秦罗敷的香囊!焦仲卿没有说什么,走到书案前写下了休书。兰芝仿佛听到胸腔中有什么碎了,一片片裂开的钝响……

    到家了,兰芝默默地进房,悄无声息。第二天,县官的儿子便来提亲,兰芝含着泪默然答应。良辰吉日选在后天。“后天?”媒人自顾自地说,“那可是个好日子,秦罗敷姑娘也要出嫁哩!嫁的是焦仲卿。”

    焦仲卿!!!!

    天高气爽,惠风和畅。焦仲卿坐在高头大马上气宇轩昂。这时,他看到了兰芝,熟睡着的兰芝。

    “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简评]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位考生利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基于原诗,又不拘泥于原诗,而是进行了大胆的想像和虚构,重新安排了故事情节,既演绎了话题,又使文章有了现实意义。没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想像能力是写不出这样的考场佳作的。

谏屈原书

江苏一考生

屈公: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有几人能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路,您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

   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骚》《天问》《橘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颠的?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此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隐。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这个一声“爹”,那个一声“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

    三曰:以“油”润官。若您矢志不移,决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褚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尹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此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即颂

回心转意

                                                                 晚生子虚顿首

                                                                 某年某月某日

【点评】

该考生匠心独运,胆识超群,采用书信体的反讽笔法,在文章中和屈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借古人之口,针砭时弊,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颇具杂文风味,因而魅力四射,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张祖涛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在言与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表达交流与阅读鉴赏整合》(人教版高一选修课堂实录)
下一篇:《兵车行》(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