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202  
标签:教学论文
扬长避短,亮出自己的色彩——由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教学而想到的(北师大教学论文)
                                   杨海华

新课标的出台影响着整个语文界教学的方向,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的一大亮点,从某种角度诠释着新课标的理念,因此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活动内容的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而深受城市学生欢迎,然而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资源有限,综合性学习就只能纸上谈兵了,有的甚至在教学中直接跳过。因此如何在农村中学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是农村语文教育,语文新课改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本人在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面的几点心得体会,旨在和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和探讨,提高农村学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的现状分析

(一)不利条件

“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学习空间。然而,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特别是对于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中学,原因如下:

1.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图书馆名存实亡,只有几本发黄的陈年老书被遗忘在废弃的角落,根本不具有可查性。

2.农村中学家长教育意识大多较落后,学生想看什么书,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纵然偶有支持者也要等到周末才能去县城买书,稍有耽搁便浪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3.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抑制了广大教师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的积极性。

4. 农村中学教改落实缓慢,教师自身对新出现的对综合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方法。

(二)有利条件

在七至九年级的36个综合性学习中虽然有部分是农村中学学生无法完成的,如:《背起行囊走四方》、《科海泛舟》、《探索月球奥秘》、《关注我们的社区》等,但也有些是城里学生所无法体验到的,如《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等,这些侧重于自然风景、乡土风情的话题显然更符合农村学生的实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利用自己的优势亮出自己的色彩。

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心得

一、合理选择,有增有减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活动,是指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动参与,主动探究,重在突出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的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至于综合性学习的话题,课本所设计的只不过是个例子,教学在于因材施教,因此凡可以在农村中学通过努力得以开展的综合性学习话题都可以选用,对于农村中学无法完成的可以改变部分设计,甚至删去。同时可以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话题来取代不适合的话题。如:如在七年级上期教材中安排有一次“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农村中学比较缺乏相关的科技资料,缺少相关的信息,也难于从工具书与网上查找相关的详细资料,更不可能去科技馆参观,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效果,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改为选用学生熟知的课题来开展活动,如自由组合成“诗词歌赋”小组,“神话故事”小组,“歌曲”小组,“对联”小组,“风俗民情”小组,通过采访、询问、读书等不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双管齐下,效果俱佳。而对于像《背起行囊走四方》这样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毫不实际的活动则可以痛快删去,同时,我校地处马鞍山,这里曾多次留下诗仙李白的足迹,因此在《古诗苑漫步》中,我曾单独设立诗仙李白这一话题,让学生搜集关于李白的相关诗篇、李白留在马鞍山的诗篇、李白的传说、李白对马鞍山的影响等资料,结果课上学生的表现远远出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还是当地的文化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

二、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没有都市的喧闹与繁华、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精彩纷呈的歌舞霓虹,没有变幻莫测的现代背景,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有自然的天籁,有无穷的奥秘,更有丰富无比的人文景观。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农村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开展了一系列以自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收获。如七年级上册的《感受自然》,活动中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用他们并不成熟的眼睛审视着平时再熟悉不过的一草一木,在他们还没有失去童年的天真时让他们把自己想成自然界中的植物,放学后他们走入田间地头,走入树林池边,感受秋风的吹拂,深嗅自然的气息,倾听自然的天籁,触摸清凉的秋水。几天下来,一张张小纸片汇聚着学生们一次次的感受,或天真美好,或滑稽可笑,或妙不可言,或因意外而糟糕。不管感觉如何,关键是他们去感觉了,去体验了。他们意识到自然的存在,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他们懂得去关心他人,他们懂得去爱护群体。这次活动,因自然就在身边而成功,因我的学生们都来自农村而成功。这是城里的学生所难以感受到的。又如八年级下册的《寻觅春天的踪迹》虽在下册,在秋季,但由于平时的生活体验,学生们大多还是能回忆起春天的气息。而当郊田之外春意盎然时,城居者却未知之也。来年的春天,当农村的孩子踏着春天的暖意走入学堂时,春天的足迹就一直和他们在一起,这时再去寻觅春天的气息,那种鹅黄嫩绿带来的欣喜,那种波光粼粼的艳丽,那种沁人心脾的泥土气息,那种鸟语花香的惬意是城里的学生所难以见到的。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能得到实践参与而兴致极高,他们观察细致,讲述生动,交流也精彩纷呈。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人文思想。 


展开全文阅读
农村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农村经济落后,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是他们对生活感受却一样丰富多彩。在他们的生活里,有与勤劳的父母一起劳动的体验,有淳朴的乡邻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的祥和,有和伙伴下水捞鱼,上树捉鸟的欢快,......农村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生活的感悟也同样厚实的。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熟悉的生活,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往往会获得意料之外的成功。如:在开展“漫游语文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农村孩子看不到太多的广告,见不到繁杂的店面,上不了神奇的网络,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可以与淳朴的老农交谈,获取农谚、俗语,他们可以从慈祥的爷爷奶奶那里得到民间的传说故事。最后他们的效果并不比城里孩子逊色,特别是学生搜集整理的有关农谚,俗语更是别具风采,引人入胜,大有超越上网查找资料的趋势。当然,像这样搜集整理资料的例子还有很多。至于《到民间采风去》仿佛就是为农村孩子设计,城里的孩子纵然千辛万苦来到民间,也不可能尽得民间的风俗。《莲文化的魅力》中的莲花对于城里的孩子还真是稀奇,在他们为能见到逼真的莲花图片而高兴时,农村孩子早就钻入莲花丛中,尽情地嗅真莲花的清香,品尝着莲子的甘甜。五官的感知远远超过了城里孩子视觉上单调的欣赏。

这些鲜活的例子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道理:农村的学生虽然不能向城里学生那样通过图书,网络搜集资料,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那种搜集整理资料的方式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殊途同归——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只要合理运用,综合性学习反而能在农村亮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三、合理巧妙安排时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向来被认为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其需要搜集大量资料,所以准备一节综合性学习课是要花很长时间的。如果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费大力气去准备,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准备两到三节课做为大型活动课,其他的安排为小型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小型活动由于用时较短,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在课堂内完成,而对于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由于搜集整理资料的时间较长,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那是根本办不到的。因此教师可在开学初布置本学期需准备的大型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同时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古诗苑漫步》需要学生广泛阅读,搜集资料,并且我还单独设立诗仙李白这一话题,让学生搜集关于李白的相关诗篇、李白留在马鞍山的诗篇、李白的传说、李白对马鞍山的影响等资料,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准备,学生在活动可上的表现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同时,对于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时间安排未必一定要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一举两得。如黑板报、作文竞赛、演讲比赛。黑板报在学校不限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材料以板报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我在让学生准备《追寻人类起源》相关资料的期间,恰逢学校要出一期黑板报,且内容不限。我看着学生准备的片片纸条被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字体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学生把自己的资料展现在黑板报上呢?在我的建议下学生们很快就出了一期以人类起源为话题的板报,在板报得到学校好评的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介绍资料的时间,和其他同学对之评价的思考时间。又如演讲比赛,在准备《献给母亲的歌》时,我就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感情朗诵,为每学期的演讲比赛做准备,最后在学生真情讴歌下,我班在演讲比赛中成绩斐然。可见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未必要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其他活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改变原有的评价体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过程性的、非线性的语文实践,而不是结论式的、直线式的知识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掌握语文知识。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在评价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一个评价,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应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立体的,可以是成长袋中的一项内容,可以是评语、可以是等级,可以是分数;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家长的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主体性、全面的,评价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要考虑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以鼓励为出发点,以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综合》 金圣才主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组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长空

标签:教学论文 扬长避短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新课标新评价新挑战 ——对“新课标”下的学生评价(高三教学论文)
下一篇:依依惜别情,浓浓感恩心——九年级优秀毕业生感言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