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85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丰厚学生的积累(人教版教学论文)
 积土成风雨,积水生蛟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教学建议”中,先后提到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统观《语文课程标准》,“积累”一词出现 14次之多,几乎贯穿《语文课程标准》的始终。可见,做好语文积累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深感学生所知甚少,所记太薄,感悟运用能力极差。不争的现实把“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摆到了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如何丰厚学生的积累,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酝酿语文积累的“温度” 

1.兴趣“开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的积累中来,培养其积累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抓住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积累的积极性。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一种渴望被承认的心态,他们的表现欲强烈,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诸如课前“今天我主播”(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遨游诗海,感受经典 ----中华诗词记忆大比拼”、“超酷积累本评比”、“语文基础知识竞赛”、“我是记忆大王”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极大地触发了学生语文积累的自觉性。 

2.习惯“铺路”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巴金语) 

学生有了积累的兴趣,让其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作笔记是帮助积累知识的好方法。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头不读书。课堂上,不仅要嘴动、脑动,更要手动。每篇阅读课文,我们都将课文前面的空白区用作积累区。积累区内,可能是字词句的积累,可能是文学常识的积累,也有可能是由课文衍生出来的生活积累。 

多阅读是丰厚学生积累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为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我们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这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初中三年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并明确规定“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不少于6--9部。九年累计,应达400万字以上。 

多背诵是夯实学生积累的有效手段。我们认为:加强背诵是积累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基于此,我们不仅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完成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诗文,我们还引导学生记诵了大量的课外优秀诗文,头脑中存储了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拓展语文积累的“宽度” 

我们翻阅学生先前的积累本,绝大部分积累本上面除了一些好词、妙句、锦段外,往往就成了流行歌词的载体。毫无疑问,他们走进了积累的误区。细研 《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语文积累涵盖了语言、文化、生活三个领域。 

1.语言积累是语文积累的核心 

语言积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语言典范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等。语言典范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语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范例。积累语言典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是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手段。 

2.文化积累是语文积累的内涵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反映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语文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文素养越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就越紧密,语言文化素养的综合性就越强,纯语言文字占的比重反而会越小。语文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这种综合的语言文化素养。丰富文化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 

3.生活积累是语文积累的外延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句经典名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级教师蔡明也曾说过: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理解得深,需要这样的积累;作文写得好,更需要这样的积累。另一方面,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 

语文教学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书写生活、改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与发展语言。刘(国正)老曾告诫我们:生活处处皆语文。联系生活,学习语文,积累语文,必将找到一条提高语文素养的捷径与正途。 

三、夯实语文积累的“厚度” 

1.积累行为的经常化 

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积累。而语文积累 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盖不成罗马城。(德国谚语)这就要求我们的积累行为必须每每、时时、天天去做。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背一首诗,读一篇好文,关注一则新闻,写一点思考,并定期不定期的给他们提供交流与展示的机会。 


展开全文阅读
2.积累内容的系列化 

为了指导学生的书面积累,每学期开始,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分课从语言、文化、生活积累等方面给学生编制了一个简明的积累指导目录。这样,学生的书面积累走上了有序的道路。三年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厚厚的几大本积累本,里面包罗的内容庞杂而又有益。平日里,交流积累本,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3.积累样式的多样化 

许多人,甚至有个别的语文教师狭隘地认为:语文积累就是抄抄写写好句好段、读读背背名篇名作。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和有害的。我们认为:读背抄写是有形的积累,观察思考感悟是无形的积累,二者都很重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新积累的观念,注重前者,发展后者。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真所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也。为了走进语文绚丽的殿堂,为了孩子们将来在社会交往中游仞有余,为了他们未来工作得心应手,让我们引领学生从点滴的语文积累做起。

 吴先强

  
标签:教学论文 如何丰厚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红楼梦·宝玉挨打》经典章节阅读导引(苏教版高二选修说课)
下一篇:善找失误弥补不足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反省(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