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设计
阅读:1157  
标签: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学设计(人教版备课资料)
  

伟大的文学巨匠鲁迅曾说过:教育要立人。诚然,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渗透生命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希望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是人存在于社会的唯一载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人类尊严与自信的本体。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学科,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我们的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快乐呢? 

《看不见的爱》是一篇感人至深,耐人寻味的文章,主要讲述一位母亲教她的双目失明的孩子打弹弓,最终孩子打中了七八米远处的瓶子这件事。表现了母爱的坚强与伟大及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感悟母亲对失明男孩那不同寻常的爱。

查阅有关资料,知道《看不见的爱》是美国作家威廉•弋尔丁的作品。文章淡淡的情节,淡淡的语言,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股激情涌动的爱。由于盲人的生活对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盲人的痛苦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对母亲的言行难以有深刻的理解,文章也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是本课教学的瓶颈。对于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亲对失明孩子不同寻常的爱?我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建构的世界,了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初读课文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交流时让学生依托文本,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如果和作者一样,也亲眼目睹这件事,能不能看见这份爱呢?从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细细品味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寻常的爱,体会“看不见的爱”之内涵,即母亲不仅是在教孩子打弹弓,更是给孩子生活的勇气,教孩子学会坚强。在交流时,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停留于表面,适时引导、层层推进。例如:学生在交流时说:“作者一开始只以为男孩打弹弓打得很差,没有想到他是因为眼睛看不见,是一个盲童,所以说……”适时进行归纳问题:为什么是一个盲童,母亲还要叫他去打弹弓呢?他觉得非常——这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惊讶。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疑问:既然孩子双目失明,母亲为什么还要教孩子打弹弓呢?孩子能打到吗?细细琢磨后,学生了解到作者这时已经看见了母亲这份沉甸甸的爱,这份爱非比寻常。

不仅如此,在指导朗读时,我力图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显悟。整篇文章震撼我们的不仅是这位母亲对盲儿不同寻常的爱,更是她的那句“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这句话不论是对她的盲儿、还是对学生、对我们而言都是至理名言。我一次次地引导学生品味朗读,反复推敲,让学生感悟到这其中所蕴涵的是母亲对儿子的不同寻常的爱,母亲的所作所为,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爱,一种关怀,一种期待……使学生的情感沿着母亲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所铺设的心路一步步走进这位母亲博大的情感世界中。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中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母亲这份看不见的爱。整堂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靠语言文字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是靠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有效地渗透了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就像一阵微风悄悄掠过学生平静的心灵,使学生情感的河慢慢荡漾开来,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即使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也要学会坚强,也要充满生活的勇气。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福建省永春呈祥中学  黄鸿燕)

 

黄老师

标签: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学反思 (人教版教学反思)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人教版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