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166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2.正确认识“生于忧患”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讲授点拨 3.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
学生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激趣导入
——科学家拿着两只青蛙,把青蛙王子放进正在加热的温水中,而青蛙孙子放进了已沸腾的水中,结果?
——王子死了,孙子却逃走了。
——这样的实验结果证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板书)
二、初读课文,扫除朗读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读后汇报朗读时应注意的字音。
舜(shùn) 畎(quǎn) 说(yuè) 鬲(gé)
敖(áo) 奚(xī) 弗(fú)|(bì)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衡:通“横”,梗塞。
弗(bì):通“弼”,辅佐。
3、教师播放范读磁带,提示学生注意听,动笔画出停顿标出重音。
4、点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5、全班大声齐读。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边读边译。(注意:记下不懂问题。)
2、汇报,提出不懂之处,全班解答。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归纳文言知识。
(1)通假字(略)
(2)被动句:(发,举)
(3)状语后置:于(从|在|给|不译)+ (介词短语)
(4)使动用法:苦、劳、饿、空乏、乱、动、忍、生、死
(5)名词作动词:过
(6)动词作名词:入、内
(7)一词多义:发、于、弗、而、亡
(8)古今异义词:所以、喻、然后
四、品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1、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开始地位低微,经历磨难后得到重用。
2、成就一个人才要经历哪些磨难?
——(故天将降大人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客观因素。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观因素。)
3、归纳:摆事实讲道理,从个别推出一般,个人生于忧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我们还认识谁是“生于忧患”?
——司马迁,孙武,毛泽东,邓小平……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归纳:反面论证,国家“死于安乐”。个人“生于忧患”,反面论证,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7、历史上有这样的国家吗?
——(清朝)
8、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忍不住想读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朗读,读出气势。
五、升华主题,畅谈启示。
——在逆境中磨练自己
——居安思危
——关心国家,肩负社会责任,要有忧患意识
……
六、欣赏文章写法,指导写作。
——文章应讲究逻辑,推理层层深入
——论文可用举例论证,可用道理论证,可用对比论证
——学习孟子善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使语言有气势,文章富有说服力
……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搜集文中六个人物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展示。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孟子》
六个人物的事例(举例论证)—— 个人生于忧患(正面论证)
国家死于安乐(反面论证)
居安思危
万珍
标签:
教学设计
九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教学设计
生于忧患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下一篇:
风景谈(鲁人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