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0545
标签:
教学论文
复句与关联词及关联词搭配
(一)并列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述说或描写相关的几件事、几种情况或同一件事、同一情况的几个方面。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之间不分主次、轻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也又还(有) 同时同样另外
搭配使用
连用既A,也B,又C;又A,还B
成对使用 既A,也B;既A,又B;一方面A,另一方面B;不是A,而是B
重复使用 一方面A,一方面B;一边A,一边B
并列关系的复句,通常又可分为平行式和对比式两种。
1平行式 (A,B,C……)
2对比式 (不是A,而是B)分句具有对举性,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二)承接复句
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承接的,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分句往往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一般不能调换次序。
(三)递进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一般只有两个分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往往是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递进复句的关联词语大多是成套使用的,也有单用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而且并且甚至更况且何况还也反而(反)
搭配使用
连用也A,还B,更C;不但A,而且B,甚至C
成对使用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并且、还、也、更、又)B;不但不(不仅不)A,反而B;尚且A,何况B;既A,更B
“不是……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在内蒙古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上例中的“不是”没有否定的意思,而是表示“不仅仅是”的意思,“而是”则是“
而且是”的意思。并列复句中的“不是……而是……”两个分句往往可以变换语序,基本意思不变,而上例中的前后分句不能变换语序,所以不是并列复句,而是递进复句。
递进复句可以分为顺进式和逆进式两种。
1顺进式(不但A,而且B)
2逆进式(不但不A,反而B)
这种复句前一分句常从否定方面说,表示“不怎样”或“没有怎样”,后一分句则从肯定方面说,“反倒怎样”,从相反方向把意思推进一层。
(三)选择复句
选择复句可以分为商选式、限选式和取舍式三种。
1商选式 (或者A,或者B) 二者或数者择一,有或此或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表示在两项或多项中任选一样,不排除第三种可能,或此或彼,有灵活的余地,语义显得委婉。
2限选式 (不是A,就是B) 二者必居其一,有非此即彼的意思。
这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情况,表示从中只能选择一种,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排除第三种可能,语气比较坚决。
3取舍式 两项中取一舍一。
(与其A,不如B) (宁可A, 也不B)
这种复句常是在两项中选择一种,舍弃一种,主观色彩很重。
(五)转折复句
前面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有了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后一分句一般要用关联词语。转折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但但是偏偏反倒却可可是而只是就是不过其实
搭配使用
连用但……却……,而……却… …;
而……则……;然而……却……;可是……却……
成对使用 虽然(虽、虽是、虽则、虽说、尽管、固然)A,但是(但、却、而、可是、还)B
转折复句又可分为重转式和轻转式两种。
1重转式(虽然A,但是B)
转折语气较重,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相对。前后分句往往要求使用关联词语。
2轻转式(A,然而B)
转折语气较轻,前后分句的意思虽然不一致,但并不完全相反,并不对立。大多在后一分句使用关联词语。
展开全文阅读
(六)因果复句
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或推断出结果。前后分句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由于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以致致使从而因为是因为是由于可见既然成对使用 因为A,所以(故而、于是)B;由于A,就(因而、因此、所以)B;
之所以A,是因为B;既然(既)A,就(那么)B
因果复句可以分为说明因果式和推论因果式两种。
1说明因果式(因为A,所以B)
前面分句指出原因,后面分句说明结果。这结果已经实现,是事实。
2推论因果式(既然A,就B)
前面分句提出前提,后面分句推论出结果。所推论的结果没有实现,是推断。
七)假设复句
前面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后面分句说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那么便不然要不然否则否则的话
要(不)是……的话
成对使用 如果(如、若、若是、假使、假若、假如、倘使、要
是)A,那么(就、便、则、也、就得)B;
要是(要不是……的话)A,就(就得,那就)B;
即使(纵然、纵使、就是、就算、哪怕)A,也(还)B
假设复句可以分为承接式和转折式两种。
1承接式(如果A,那么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承接下来,说明这种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某种结果,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
2转折式(即使A,也B)
前面分句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面分句不是承接下来说,而是说出与假设情况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相反的情况,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前后分句之间有转折的意味。
八)条件复句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分句说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产生的结果,前后分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推论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单用就便才只要
成对使用 只要(只需、一旦)A,就(便)B;
只有(唯有)A,才B;除非A,才(不)B;无论(不论、不管、任凭)A,都(总、总是、也)B
条件复句可以分为必要条件式、充足条件式和无条件式三种。
1必要条件式(只有A,才B)
前面分句提出必要条件,强调“非有这个条件不可”,如果缺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后面分句所叙述的结果。其中,“只有A,才B”是从正面提出某个必要条件。“除非A,才B”则是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必要条件,语气更重。
2充足条件式(只要A,就B)
前面分句提出一个充足条件,后面分句说明有了这个条件,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但不排斥其他条件也会产生那个结果,不具有排他性。
3无条件式(无论A,都B)
前面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面分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分句结果的产生,不受任何条件的约束,是无条件的。
(九)解说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其中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加以解释、说明;或者一个分句总说一件事情,其余的分句分别说明事情的一个方面。这类复句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1解证式(A,是B)
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作具体的解释说明。
2总分式(A:B,C……或B,C,……:A)先总提后分说,或者先分说后总括。
(十)目的复句
前面的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面的分句表示该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表积极目的的为了、为、以便、用以、好(好让) 、为的是
表消极目的的以免免得省得
目的关系的复句可以分为积极目的式和消极目的式。
1积极目的式(为了A,必须B;A,以便B)
从积极方面说明要达到的目的。
2消极目的式(必须A,以免B)
从消极方面说明要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
标签:
教学论文
复句与关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解答关联词使用题须六看
下一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