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82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二课时(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关于“义”的言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比理解“仁”和“义”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一、“义”的实现。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义通过礼来实现。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很经常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

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

二、对比讨论。

《圣经》:“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看来翻译的人多少受了点孔子的影响。

(1)仁义和富贵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

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

在喜爱富贵方面,孔子丝毫不亚于普通人,他觉得这就是正常人应该向往的。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人把“夫子”当成了“迂腐”的代名词。问题是,许多人把上文最后一句话,当成了不善于或不勇于追求财富的挡箭牌。孔子给我们的教益是:在保持道德的前提下,财富是值得追求的目标!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能够追求和谐、诚信为本、崇仁立德、义利兼顾,就是仁义。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义与君子。

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1、【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见到利益时,考虑道义;见到危险时,奋不顾身;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没多人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他不说、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这话过分了。他该说时才说,人不厌其说;快乐时才笑,人不厌其笑;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孔子说:“是这样吗?难道真是这样吗?”

“义” 不仅仅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就像这位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展开全文阅读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疑问时要考虑请教、愤怒时要考虑后患、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子的“赞赏”还是“要求”?这应该是要求。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3)“义”和“勇”

1、【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子路说:“君子提倡勇敢吗?”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上,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

2、【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祭奠别人的先人,是谄媚;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当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三、总结。

    本章谈论的是关于“义”的思考,“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发胡匪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不义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汉字的构造(人教版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下一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